分享

儿时烧烤

 淮阴语文 2023-11-01 发布于江苏

  

儿时烧烤



 ◎刘绪忠


 烧烤野炊就得生野火。曾记得,一小堆野火在离家不远的庄稼地里燃烧,那是在童年秋天的半晌或午后,我们将拾柴草、捡庄稼的提篮、粪箕子丢在一边,风在身边吹来吹去,树叶和庄稼的叶子轻轻摇晃,瑟瑟的音响传向远方。

树枝和干枯藤叶在燃烧,火苗在金色的阳光中,轻盈,透明,调皮。这样的野火不同于篝火,篝火鲜艳、热烈而盛大,是为歌唱或舞蹈准备的,而我们的火却要小得多,多半是为烧烤山芋、花生、毛豆而生的,因不光明正大,而不宜造势张扬。

在光亮中隐藏光亮,阳光是火光最好的稀释剂。一切都是那么安静,只有火苗细小的呼吸声和枯枝偶尔的断裂声,只有我们急切、快乐而又有些担心的心。我们不时地用褂子扇着不让火苗起烟,以免被看庄稼的人发现,警惕性不亚于偷食的田鼠。

直到火苗飘出香味,那是放在火中的食物烧熟了,先是似有似无,接着是丝丝缕缕,最后浓香借助火势散发,诱人垂涎。在那个饥饿的年代,那些野火烧烤的食物就是天下的美味。

我们小时候的美味,就是烧烤熟的山芋、花生、玉米、毛豆等等。





烧毛豆最方便,随便一块小空地,找些树枝树叶来就可以了。毛豆不要摘下,直接放在火上烧烤。若叶子是枯焦或半枯焦的,连叶子也不需弄掉,可以助长火势。待到将豆秸的叶子烧尽,豆秸烧焦,那毛豆粒差不多也就烧熟了。剥开烧熟的毛豆,豆粒鲜绿,有的还点缀着烤出的焦黄,味道比盐水煮的不知要好多少倍。





烧玉米比烧毛豆略麻烦些,要在地上挖一个槽形的坑。坑还要挖得深一些,放在槽里的柴火才能烧得旺,这也好比家里烧饭的灶膛。还得找根铁棍或尖头树枝,把玉米棒子戳在上面放旺火上转着烧烤,若还没烧熟,就将玉米棒拔下来埋到灰烬中闷烧,直至烧得透彻均匀。





毛豆和玉米是嫩的好,鲜味足。山芋却是越老越好,老透了的山芋,淀粉和糖含量足,香甜更胜一筹。嫩的山芋水汽太大,烧烤的时间长。秋天,通常是先烧毛豆和玉米,等到霜降过后,万木枯焦,干柴极多,山芋也撑裂了大地。生产队收山芋的时间很长,一般要持续个把月,即便地里上了冻,仍然有遗留完好的山芋。所以,我们野火烧烤一般是从初秋一直持续到下第一场小雪。只是到了山芋挨了冻,一烧就冒水,味道也就变坏了。





烧山芋与玉米类似,只是槽要挖得更深,柴火最好用干树枝,待山芋皮烤出焦黑的硬壳后,槽里会留下黑红的灰烬,这时把山芋推入灰烬中,再盖上土,闷上半个小时才能熟透。

也许是因为如此的紧张、刺激而富有童趣。所以野火的火苗总是显得特别美丽,烧出的食物也总是香味扑鼻。如今,每当我耳边响起“烤山芋”的叫卖声,就会勾引起对儿时烧烤野炊的美好回忆。

如今烧野火已在国家明禁之列,因为不仅不利于环保而且还可能引起火灾。但童年不管做过多少冒险淘气的事都是令人难忘的。可以说我的童年生活虽然贫困,但不时也有快乐相伴。


(

(作者简介:刘绪忠,江苏泗阳人,宿迁市作协会员,泗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故事类传承人。作品散见于《中国诗词》《扬子江诗刊》《楚韵》《楚苑》《宿迁日报》《宿迁晚报》《林中凤凰》《石榴》等报刊杂志或微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