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想国

 格武致知 2023-11-01 发布于重庆

关于“理想国”的设想,不仅仅古希腊先哲柏拉图提出过构想,其实,比他早出生一百多年的古老东方,老子也曾提出过,在《道德经》的倒数第二章有云:「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其规划的大致蓝图是:国家不需要面积太大,国民也无需太多,在这里生活的每一公民,虽然懂得制作精良的工具器皿,但也可以不仰仗它们而赖以生存,这里的人们特别重视死亡、落叶归根,因此他们从不愿背井离乡;尽管也都拥有着各种的车辆船舶,但也崇尚“绿色出行”,尽管也拥有强大的武器装备,但也不会常示于众人,由此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统治者也不会依仗武力威慑国民。他们宁愿回归到“结绳记事”的年代,如此国家反倒得到了井然有序地治理。老百姓都能安居乐业,享受美食、华服、民俗带来的无限乐趣。国与国之间虽然离得很近,近到可以隔江、山、田野、马路相望,鸡鸣狗叫都可以相互听得到,然而,他们却自始至终都不相互来往,更不会彼此侵犯。各自照顾好自己的国家、国民,从而长长久久地各自安好。‍‍‍‍‍‍‍‍‍‍‍‍‍‍‍‍‍‍‍‍‍‍‍‍

在老子归去后,差不多不到一千年的时间里,也有一位后人继承了他的衣钵,提出来他构想出来的理想国,这个人便是陶渊明,而他的理想国便是那片美丽的桃花源了。‍‍‍‍‍‍‍‍‍‍‍‍‍‍‍‍‍

他心中的理想国的样子是:先是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在哪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同样的与世隔绝也与世无争,同样的小国寡民,鸡犬相闻,同样的不假外求,自给自足,丰衣足食,也是同样的怡然自乐。‍‍

理想国,顾名思义,它只不过是理想中的国家的样子。‍‍‍‍‍‍

在陶渊明离开的一千年后 ,西方世界里也有人提出他们的理想国----乌托邦。在一个名叫乌托邦的海岛上,有54座城市均匀地分布于广阔的乡村之间。所有城市都具有共同的风格、语言、习俗和法律。

城市所有的适龄人口都要劳动,每天工作6小时,产品集中到位于各区中心的市场; 由各户户主任取所需,而不必用货币或其他物品相交换。居民们按每30户一厅的规模集中用膳,最美味的食品由老年人首先食用,然后大家再平均分配。在乡村,每家农户都自给自足,没有的物品则可以到城市领取。乌托邦因为没有游手好闲的人,所以能够生产出用之不竭的产品。城市之间可以互通有无,但是同样不需要用货币来交换。乌托邦的所有财产都不属于任何个人私有。

而我心中的理想国,可以是小国寡民,那里永远没有战争的纷扰,他们有一套极其强大的国家防御措施,几乎无需付出任何代价(尤其是人的生命)便能够阻挡任何强大的来犯之敌。那里的人们友善淳朴宽容真诚,那里没有所谓的阶层,没有勾心斗角,人与人之间皆平等,社会关系简单,人们有着共同的信仰,因此,这里无需任何暴力机构,甚至可以没有法律,唯有一套道德教化万民的宝典,人人将其奉为”圣经“,人人都懂得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公民以此行事,社会便能得到正常而有序地运转。在这里每个人都能路不拾遗,家家户户都可以夜不闭户,每个人都能自发地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与爱好为整个国家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那里不仅物质丰饶,人们的精神世界也是格外的富足。未完待续.....期待你的完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