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柔性整脊 平衡疼痛——脊柱肌肉韧带维护脊柱平衡的作用

 柔性整脊史大夫 2023-11-02 发布于河南
      人体脊柱矢状面曲度的稳定性是通过椎骨后方的韧带和肌肉维持的。脊柱可分前后两部分,前部为脊柱的椎体,起着支持和对抗压缩的作用;后部为脊柱附件及周围的韧带和肌肉(包括黄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以及脊旁的伸肌群)起着对抗脊柱过度屈曲的作用。

      椎间盘、韧带、小关节等提供内源性稳定,脊柱周围的肌肉给予外源性支持,以上任何结构的被破坏均有可能造成脊柱的不稳,而失去平衡。

       脊柱的其他许多肌肉(包括腹部肌肉、腰大肌、腰方肌、菱形肌、斜方肌、背阔肌、脊柱的深肌群)对称地起于或止于骨盆,骨盆犹于基石,起着托持脊柱,维持脊柱稳定和平衡的作用。

       一侧背伸肌或腹肌瘫痪,使两侧肌肉收缩不平衡,必将发生脊柱侧凸。肌源性脊柱侧凸,如肌营养不良,进行性肌萎缩等,因两侧肌肉受累程度不一致,不能保持脊柱的平衡而发病。

      骶棘肌又名竖脊肌,起于骨背面和髂嵴后部,向上分出很多肌束沿途止于椎骨、肋骨和骨乳突,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屈,两侧收缩使脊柱后伸、仰头。

       胸背肌膜包绕竖脊肌,形成该肌的鞘,分前后两层,在腰部显著增厚,并与背阔肌的腱膜紧密结合,加强棘肌的作用力。

        椎体前侧和椎体后侧各有一条坚韧的前纵、后纵韧带以及脊柱后的棘上韧带和棘突间的棘间韧带。脊柱后侧的三条长韧带,上自枕骨下达骨,把26块脊椎骨牢固地联接在一起,有效地维持脊柱的稳定平衡。在颈部的棘上韧带又形成项韧带,有协助颈肌支持头颈的作用。

      上肢借助肋骨、锁骨和胸骨以及强大的肌肉群与脊柱相连,下肢借助骨盆和肌肉群,与脊柱相连,正常脊柱可作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运动,上下肢的各种活动,均通过脊柱和肌肉韧带调节,才能保持身体平衡,一侧上肢可以持重百余斤,而身体仍然保持平衡,这都是肌肉协助脊柱的平衡的功劳。

       浅层纵行脊柱肌,可后伸脊柱并协助脊柱侧屈,两侧肌肉常协同动作向右侧屈时,右侧肌最先收缩,其左侧肌肉的活动度几乎同等大。

       深层斜形肌的功能主要是使脊柱旋转,若肌肉不平衡,使脊柱朝一侧旋转,则脊柱可发生侧凸现象。一侧肌肉如缺乏正常平衡作用,身体为维持平衡,必向中心移动。

       脊柱外肌对维持脊柱平衡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脊柱外肌指腹部的腹外斜肌,腰方肌及腰大肌,背部的斜方肌,菱形肌及背阔肌,这些肌肉受同一节段的脊神经支配,有些患者因这些肌肉的两侧不平衡,可发生脊柱向一侧侧凸。深层斜行或横行脊柱旋转肌不平衡,如筋膜挛缩,均可发生脊柱侧凸畸形。

       椎旁伸肌力量不足,椎板切除,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手术或创伤性断裂均可使脊柱后部的稳定装置遭到破坏,造成脊柱后凸畸形,后凸的曲度超出正常范围,如发生在胸段脊柱畸形者称为驼背,不但外观难看,还可伴胸背疼痛,严重者可发生心、肺功能障碍,消化功能障得,甚至压迫脊,致下肢截瘫等严重后果。过去对各类脊柱后凸畸的认识不足,绝大部分患者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及合理的治疗,而长期痛苦不堪。

       多脊柱病患者都可出现脊柱矢状面的不平衡,从而增加脊柱肌肉的负荷,产生肌内性胸背痛和腰腿痛。人体重心前移也可增加脊柱后方肌肉的负荷,而致脊柱矢状面的失衡。

       总之脊柱肌肉韧带与脊柱的平衡关系十分密切,脊柱的失衡和肌肉韧带损伤,疼痛互为因果。因此研究脊柱病症必须重视脊柱肌肉韧带的治疗和功能锻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