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遗忘的“平民”书法家,楷书犹如“欧虞”重现,专家却说一文不值

 三余字画 2023-11-02 发布于山东

传统艺术之美追求典雅清逸,蕴含文人墨客的空谷幽兰、高情逸态之风,摒弃江湖与市井气,就像历代书法名家,要么出身世家,由高人亲自教导。

要么继承家传笔法或艺术天分,自幼才华横溢、守正创新,而古代的寒门子弟,难得名家真迹,也没有大师的指导与点拨,无法窥探到精绝的魏晋笔法。

所以在书法史上,依靠自学成才的“平民书法家”十分稀少,但每一位功力都精悍深厚,甚至胜过不少名家,例如唐代书坛“巨匠”孙过庭。

凭借一手翰逸神飞、质朴率真的草书,得到米芾称赞,成为大唐第二位“草圣”,至今仍被世人歌颂,除了孙过庭、邓石如等,名气远播之辈。

在清代还有一位被遗忘的“平民书法家”,他一生痴迷于楷书,为此放弃科考与仕途,专心致志的研究晋唐笔法,被后人誉为清代“字圣”。

他就是高垲,典籍中曾记载:“得欧阳询、褚遂良神髓”,阮元的《定香亭笔谈》中也曾说过:高垲“工书,楷法极似虞永兴《庙堂碑》。”

其字将“欧楷”的刚健峻拔,跟虞世南的温润内敛融合在一起,点画筋骨洞达、血肉丰润,实现刚柔并济,同时为了预防法度的紧结呆板之病。

还融入褚遂良弯曲弹性的笔势,运笔灵动多姿、绰约活泼,尽显自如清丽之美,在清代也曾名噪一时,当时全国各地的碑版,基本都由他撰写。

不过如今高垲的字迹所剩无几,传世真迹只有一幅,那就是写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的《滕王阁序》,全文共计796字,用笔沉着流畅、绞转自如。

“唐楷”严谨肃穆的法度中,加入褚遂良空灵绰约的笔势,笔丝时而轻微相连,犹如飘逸而出的缎带,唯美生动,呈现出几分行书意态。

结字上似乎带有“颜体”的端庄大气之姿,以正面示人,将內擫与外拓结合,布局明朗宽博,便于学书者观察内在结构、笔路走势和墨色变化。

体会晋唐的古法之妙,字字清润高雅、精准健气,说其字犹如“欧虞”重现,也丝毫不会夸张,不过在专家看来,此作难登大雅、一文不值。

认为笔画间有“馆阁体”的俗气,实际上高垲隐居乡野,只学古人,将诸家笔法融为一体,其字蕴含纯正的晋唐之风,丝毫不受“馆阁体”影响。

这点《清稗类钞》曾证实:“垲工行、草,尤精小楷,树骨于率更、河南,取姿于吴兴”,因此时常临摹此作,不仅可以规避“唐楷”的平直僵硬。

学到完善的魏晋笔法,建设稳固的控笔与法度根基,还能从灵活笔势中,增强自我楷书活力,让用笔丰富多彩、流畅自如,之后更快入手行书学习。

真迹现存于浙江省博物馆经多方努力我们对高垲的《滕王阁序》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