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人间世》:世上没有什么有用和无用,都是主观需要导致,区分个人需要和人际需要才是关键

 王明鹏 2023-11-03 发布于山东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郤曲郤曲,无伤吾足。”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迷阳荆棘,“郤曲”音戏曲指带刺树木,“自寇”自取砍伐。
本段大意:孔子去楚国讲学,接舆对孔子说,凤鸟啊凤鸟,你的德行衰败了啊,未来不可期待,过去不可追回,天下有道出圣人,天下无道维持活命,现在不被惩罚就是好事。福气轻过羽毛,不知道如何获得,灾祸重于大地,不知道怎么避开,算了不说了。对人宣扬美德,指导别人前行,危险啊。不被荆棘伤害,不被树枝划破,就行了。山木被砍伐是自找的,油脂烧尽是自找的,桂花树皮可食用遭到砍伐,树漆可以实用树皮被割裂,人人都知道有用好,不知道无用才是最好。
庄子讲的这个接舆说孔子故事,还是说明有用和无用的哲学辩证关系,举例山木、桂树、漆树因为有用惨遭砍伐,与前面说的栎树大树无用而存活,形成对比。
只要是反义词,可以说都符合对立统一法则,这给我们启发,对立属于主观评价范畴,也是现实生活欲望的需要,谁也离不开,而同时对立既然是主观的,又可以换个角度重新审视,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就是好比手掌既有手心又有手背,就看从那个角度看,从那个时间看。
个人以为,作为道家的庄子,追求心灵自由和万物平等,不太愿意介入世俗纠缠,也就是更多指向自我修行,而不是高高在上指导社会大众,这和佛学禅宗理念颇为相似。但是儒家是积极入世的,意味着强力干涉教育社会大众,更多指向教导别人,好为人师,这算是道家和儒家差异之一吧。
个人认为,故事中接舆带有讽刺意味说道孔子,是这个意思,你这个有本事的凤鸟啊,在这乱世上,保存好身家性命就不错了,还周游列国试图改变别人,看不清大势,真是糊涂蛋一个啊
上面说了,明哲保身和好为人师也是反义词,没有对错好坏绝对标准,只能是角度不同,看法差异,最终统一在某个客观物体上罢了。
我们阅读古人经典智慧文章,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对自己有点无用的用处,也就是启发自己思维进一寸,做事好一点,心态稳一点,对照接舆这段话,还可以启发如下。
即便是大学问家孔子,周游列国也是累累若丧家之狗,对于普通如我们,说明什么?还是要回归到以人为本,以别人需要出发来决定我们的言行。
从个人理想信念层次说,追求自由平等真理真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宝贵品质,必须认可和赞美。从人际互动层面说,追求人际和谐,适应变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固执和愚蠢,我们能做什么不重要,别人需要做什么才重要。我觉得,这也是庄子借助故事人物接舆委婉嘲讽孔子缘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