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开“大衍筮法”的真实秘密:传承万年的华夏历法!

 抱雪斋读易笔记 2023-11-04 发布于上海

易传《系辞》里面有一段关于“大衍之数”的话,历来被人们认为是算命用的筮法,认为这段话记载的是所谓的“大衍筮法”。

殊不知,这是一部大衍历法,是古代易学家用来演算历数,“治历明时”用的!

原文如下: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像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这一段话里面的各种操作术语语焉不详,再加上上古历算之法早已失传,导致古往今来无数人绞尽脑汁,想从里面还原出所谓的“大衍筮法”却无一成功。

殊不知,易数本就始于天文律历,研究易学的人不从律历的角度来读这一段话,却去研究什么狗屁算命的筮法,实在是让人笑掉大牙!

哪怕用我最不成器的小脚趾甲盖想一想也知道,原文里面明明说的是“乾之策”和“坤之策”,可见用的工具是“策”,是用来演算历数的筭筹,不是筮法用的蓍草!

周易》中就有名为“筭”的卦,同样也是阐述如何计算历数的!

策猶籌。籌猶筭,筭所以計曆數。—《说文解字注

筭,長六寸。計歷數者。从竹从弄。言常弄乃不誤也。——《说文

筮,易卦用蓍也。——《说文》

抱雪斋早就指出,本段“大衍历法”中的“四时”、“五岁再闰”,“当期之日”、“扐而后挂”、“其用四十有九”,全部都是历法演算的术语,而且“扐”字本作“革”,明确《周易》里面的第49卦的《革》卦有关。

《革》卦的主题是“君子以治历明时”,卦爻辞里又说“己日乃孚”、“己日乃革之”,实际上说的是战国时期行用的四分历,是从己酉日开始的!

公元前427年,甲寅年甲子月的己酉日,是这部历法在战国行用的时间,也是《周易》成书的时间上限。《革》卦中这个“治历明时”的己酉日,就是一个“己日乃孚”的己日!

按照张汝舟先生对于四分历的研究,《史记》的《历数甲子篇》是一种以76年为一蔀的四分历法,这种历法在战国时期使用,以公元前1567年“甲寅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冬至合朔”作为历元,改年又称“太初元年”,汉武改历的时候还沿用了这个“太初”的名称。

实际上这部历法是以公元前427年(甲寅年)冬至合朔为历元近距。即甲寅年甲子月己酉日甲子时,既是朔日(初一),又是冬至,在《历数甲子篇》中这一年是第十六蔀首年。

有关《史记》里的这部历法,我们在《淮南子》中也能看到,同样的历法数据,同样也是以甲寅年为元年,所以我们姑且将这部历法简称为“甲寅历”。

《淮南子》里面是这样描述这部历法的:

紫宫太一之居也。……紫宫执斗而左旋,日行一度,以周于天。日冬至峻狼之山,日移一度,凡行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而夏至牛首之山。反覆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成一岁,天一元始,正月建寅,日月俱入营室五度。天一以始建七十六岁,日月复以正月入营室五度,无余分,名曰一纪,凡二十纪,一千五百二十岁大终,日月星辰复始甲寅元。 日行一度而岁有奇四分度之一,故四岁而积千四百六十一日而复合,故舍八十岁而复。

好的,复杂的咱就不说了,这段话和《周易》关系太大了,有关太一、北斗和龙与《周易》的关系,请看本号系列文章。

直接划重点:

天一以始建七十六岁,日月复以正月入营室五度,无余分,名曰一纪,凡二十纪,一千五百二十岁大终,日月星辰复始甲寅元。

这是说,一岁的天数是365.25日,76个太阳年(岁)的日数是27759天,以29又499/940日为朔策计算,刚好日月会再次合朔于营室五度的地方,所以76岁为一纪,20纪一共是1520岁,这个1520岁的天数被称为“大终”。

……等等,“大终”这个词有点耳熟!

易传《小象》在解释《坤》卦的用六时就说:

“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结合历法术语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这里要说“以大终也”,因为《坤》之用六实际上说的就是《乾》卦,乾卦原名为“建”,象征着周而复始的天行,每过1520年一个天行的“大终”之后,就会“日月复始甲寅元”,然后“天一元始,正月建寅”,新一轮的天道运行再一次开始!!!

每一次天行的“大终”,是1520岁,1520个太阳年!

1520这个数字,同样在大衍历法中出现了!

请注意“大衍之数”里的这段话: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周易》上下篇共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阴阳各半。阳爻192,用老阳之策数36乘,共得6912策;阴爻192,用老阴之策数24乘,共得4608策;两数相加,总共得11520策,减掉那“当万物之数”的10000,恰恰正是一个“大终”之数!

1520!!!

1520!!!

1520!!!

1520!!!

何等无知鼠辈才敢臭不要脸说《周易》和天文历法无关?

这部四分历远在4500年前的《尧典》中就已经在使用。

而且4500年只是它的下限!

易学有多古老,这部历法就有多古老!

至少一万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