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病理性近视眼的研究进展

 Simbab 2023-11-03 发布于北京

作者:汪宇涵, 乔利亚

本文原载于《中华眼科杂志》2021年第12期

病理性近视眼(pathological myopia,PM)是常见致盲性眼病之一。截至2015年,全球有2.166亿人患未矫正近视眼,未矫正近视眼成为全球第二大致盲原因[1, 2]。预计到2050年全球PM患者将达到10亿[3]。亚洲人群中PM患病率较高,尤其青少年人群。2018年中国学龄儿童PM的患病率为5.73%,40岁以上人群约为3.1%;2019年日本初中生PM患病率为15.2%[4, 5, 6]。PM以屈光度数增加、眼轴长度增长和后巩膜葡萄肿为特征。随着眼轴不断增长,PM患者后极部各层组织放射状牵拉黄斑区毛细血管,导致Bruch膜营养障碍或破裂并影响后极部脉络膜视网膜微循环,引起后极部视网膜脉络膜慢性损伤,进而发生退行性病变,即高度近视眼视网膜病变[7]。高度近视眼视网膜病变易并发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黄斑裂孔和黄斑劈裂等[8, 9, 10, 11]。这些并发症可导致严重视力损伤甚至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后巩膜加固术(posterior scleral reinforcement,PSR)作为控制PM发展的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其采用异体巩膜、同源阔筋膜、牛心包等加固材料,对眼后极部薄弱处巩膜局部施加向前的压力,以阻止眼球沿轴向生长,延缓巩膜后葡萄肿形成,并同时通过刺激巩膜产生炎性反应和生成肉芽、新生血管及瘢痕等,使加固材料与巩膜融合,从而改善视网膜、脉络膜血供,促进视细胞新陈代谢和局部修复重建[12, 13, 14]。PSR在1930年由Shevelev首次提出,1961年Curtin提出X型扣带法,1972年改进为Snyder-Thompson单条带加固法,PSR是目前最常用的与PM治疗相关的手术[15, 16, 17]

一、PSR常用术式及加固材料的演变

(一)常用术式

PSR的术式包括片式法、条带法和注射法。片式法为采用材料补片加强巩膜,多用于后极部无明显病变且近视度数小于6.00 D的患者。注射法是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凝胶等制剂注入眼球后,通过注射材料的凝固作用增加后巩膜强度,从而阻止眼轴进行性增长。以上两种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常难以达到治疗要求[18]。条带法包括X型、Y型和单条带加固法。X型和Y型术式作为早期手术方法,操作复杂且手术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19]。Snyder-Thompson单条带加固法是现今应用最为广泛的术式,是将单条状加固材料置于下斜肌与视神经之间,以加固后极部巩膜,包括黄斑加压型和加宽型加固带以及联合玻璃体切除术等改良方法。1972年Snyder和Thompson[16]使用的加压带宽8~9 mm(直肌旁带宽7 mm),缝合在上、下直肌鼻侧止段。2007年薛安全等[20]使用的异体巩膜加压带长50~60 mm、宽8~10 mm。2014年Xue等[21]进一步改良,使用加宽型加固材料,加压带长35~45 mm,黄斑区带宽10~12 mm且避开涡静脉,直肌旁带宽为2~3 mm,缝合在上斜肌、下直肌旁。Zhu等[22]和Li等[23]改用宽12~14 mm的黄斑加压型加压带,并在黄斑区的带内附加8 mm×8 mm加压块,缝合在上、下直肌鼻侧止段。Peng等[24]改良使用长60 mm、宽6~8 mm的窄加压带。

(二)加固材料

加固材料包括生物性材料和合成材料[25]。生物性材料可直接在相应组织上取材加工后直接使用,部分材料可引起轻度的免疫排斥反应。生物性材料包括牛心包、异体巩膜、硬脑膜、脱细胞异体真皮等。其中牛心包近年在眼科已用于角膜穿孔修补、义眼台植入和PSR等手术,其生物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13,26, 27, 28]。异体巩膜是同种生物性材料,与巩膜组织最为相近,但存在材料供给不足和强度不足等问题。近年出现的京尼平交联异体巩膜技术,可加强异体巩膜的强度和抗牵拉能力[29]。脱细胞异体真皮早期可引起轻度免疫排斥反应,但对胶原增生和巩膜重塑有一定影响[30]。合成材料包括人工心包补片、聚酯纤维网等,其组织相容性有待进一步研究[31]

二、PSR治疗PM的进展

近年PSR对PM的治疗效果成为临床研究热点。

(一)PSR对视力的影响

多项研究发现,使用异体巩膜改良的Snyder-Thompson单条带加固法PSR可改善近视眼患者的视力。Xue等[21]使用加宽型加固带治疗进展性PM患儿,并以未行PSR的对侧眼为对照,发现PSR组术后和对照组的视力均有轻度提高(P=0.88)。Li等[23]对成年PM患者使用黄斑加压型加压带行PSR,发现术后早期PSR组视力为0.51±0.25(最小分辨率对数视力),显著优于未行PSR对照组的0.62±0.26(P<0.01),PSR组随访5年视力变化不明显(P=0.46),而对照组视力显著下降(P<0.01)。Dong等[32]使用圆形加压片(直径15~18 mm),将加压片剪开,4/5加压片两端游离于下斜肌及外直肌下方,1/5加压片缝合于下斜肌下,随访3年后发现PSR组和未行PSR的对照组视力均有下降,但前者优于后者(P=0.025)。Peng等[24]使用窄异体巩膜加压带、Xue等[29]使用加宽型京尼平交联异体巩膜加压带行PSR,均发现术后视力无提高,但可维持与术前相近的最佳矫正视力。PSR联合遮盖或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也可提高PM患者的视功能[33, 34]

在使用牛心包作为加固材料的改良Snyder-Thompson单条带加固法PSR研究中,易姝等[13]使用宽6~8 mm、长约45 mm的加固材料治疗PM患儿,发现PSR组术后3年最佳矫正视力提高0.25±0.11,而未行PSR的对照组仅提高0.16±0. 07(P<0.01);Hu等[35]使用宽6~10 mm的加固材料治疗PM患儿,发现PSR组和未行PSR对照组的视力均有显著改善(P<0.001)。

PSR对眼轴增长的抑制,可阻止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进一步变薄,改善视锥细胞功能,促使视功能恢复。无论异体巩膜还是牛心包,PSR加固材料刺激自身巩膜,导致黄斑区血液供应得到改善,可能是促进视力好转的原因[36, 37];而视力无改变可能与PM患者既往已存在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有关,PM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也影响了手术的视力预后[23]。综上所述,使用黄斑加压型和加宽型异体巩膜加压带对PSR术后视力提高有显著作用,而牛心包或窄异体巩膜加压带则治疗效果一般。

(二)PSR对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影响

1.屈光度数:以未行PSR的PM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PSR组术后等效球镜度数(spherical equivalent,SE)缓慢增长,增长速度显著小于对照组。Dong等[32]使用圆形加压片行PSR,发现7岁患儿术后第3年SE较对照组小(P<0.000 1),3年内的变化总量较对照组更小[(0.31±0.81)与(2.25±1.02)D,P<0.000 1]。Chen等[38]使用同源硬脑膜作为加固材料行PSR,发现患儿术后5年SE增长显著低于对照组[(1.50±1.44)与(2.05±0.91)D,P=0.000 3],两组患儿近视度数的进展与随访年限的分布不相关(P=0.780,0.546),PSR组近视度数进展与初诊年龄无关(P=0.080)。在关于成人PSR的研究中,Peng等[24]使用窄加压带行PSR,证实术后SE增长较小(P>0.05),且近视程度较对照组轻(术后第2年P=0.032,第3年P=0.043),随访3年后对照组SE较基线显著增加(P=0.039)。关微等[39]对成年人使用黄斑加压型加压带行PSR,发现术后3个月PSR组和对照组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术后1年PSR组SE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一直持续到术后5年(P=0.036,0.005)。

也有研究结果显示,PSR对屈光度数无显著影响。Hu等[35]使用6~10 mm牛心包加压带行PSR,发现术后1年SE与未行PSR的对照组及术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薛安全等[20]使用传统加压带行PSR,术后1年随访发现视力保持稳定或提高(97.09%),但SE无显著变化;然而,他们在随后的研究中使用加宽型加压带行PSR,随访5年发现PSR组患者的SE进展显著小于未行PSR的对照组[(-1.12±0.97)D与(-1.82±1.11)D,P<0.000 1][21]

由此可见,各种类型的异体巩膜和同源硬脑膜均可显著改善PM患者的屈光度数,而牛心包加固材料对PM患者屈光度数的影响较小。由于周希彬等[40]使用未经交联的牛心包加固材料,其机械强度可能弱于异体巩膜或高度交联的牛心包,因此导致其对屈光度数的影响稍弱。同时值得注意的是,PSR对SE进展速度的影响还需要长期随访结果加以证实,术后1年可能是屈光度数变化的起始点。既往研究结果证实,SE增加与眼轴长度呈显著正相关,如7~9岁儿童眼轴长度每增长1 mm,近视度数加深约2.28 D,因此推测PSR术后眼轴长度与SE的变化相辅相成,增长关系值得深入探讨[41, 42, 43]

2.眼轴长度:各种类型加固材料的PSR均可在数年内有效延缓眼轴长度增长[22,24]。2020年一项有关PSR的Meta分析结果证实,PSR组和未行PSR对照组的眼轴长度变化平均差异为-0.17 mm/年(95%CI-0.22~-0.11,P<0.001)[44]。Formińska-Kapuścik 等[45]对PSR术后患者(6~10岁)随访10年发现,PSR组眼轴增长为(1.03±0.29)mm,未行PSR的对照组为(2.13±0.3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en等[38]使用同源硬脑膜作为加固材料行PSR,发现PSR组[(6.50±3.23)岁]在平均4年的随访中眼轴长度增长(1.27±0.54)mm,显著低于未行PSR对照组[(7.65±3.61)岁]的(2.05±0.91)mm(P<0.000 1)。Xue等[21]使用加宽型加压带行PSR,发现年轻PM患者可取得更好的手术效果,术后眼轴长度增长量为(0.75±0.48)mm,较未行PSR的对侧眼(0.94±0.44)mm小(P=0.000 1)。这可能是因不同年龄段儿童眼部发育速度差异造成。15岁以前人眼轴发育迅速,PSR对其影响较为显著,而青少年时期眼轴发育速度减缓,虽然受外力的影响不明显,但PSR对眼轴增长仍有一定抑制作用。Li等[23]和关微等[39]使用黄斑加压型加压带对中青年PM患者[(43.11±2.31)岁]行PSR,发现手术虽未缩短PSR组的眼轴长度,但PSR组的术后眼轴长度始终明显低于未行PSR的对照组(P<0.01和P=0.002)。一项Meta分析结果证实,年龄对PSR治疗效果并无过多影响(P=0.95),但非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儿童组的眼轴长度年增长率(0.19 mm/年)明显快于成人组(0.07 mm/年)(P = 0.002)[44]。不同年龄段儿童与PSR术后眼轴增长速度的关系尚需通过细致的分组研究加以分析和总结。

3.角膜相关生物学参数:角膜相关生物学参数对近视眼进展具有预测作用,主要包括角膜前表面曲率(crvature of the anterior surface of the cornea,K)值、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axis length/corneal radius of curvature ratio,AL/CR)。PSR对K值的长期影响较小。Xue等[21]、陈珊娜等[46]发现PSR组与对照组比较,K1值、K2值均无明显差异。2018年,Xue等[29]进一步研究发现,轴向偏移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PSR术后第3周术眼的轴向偏移(12.9°±12.0°)已明显大于对侧眼(5.8°±6.8°)(t=3.10,P=0.003);在随后的随访中,轴向恢复到基线位置。徐依[47]在研究中发现,PSR术后3个月K值明显增加,术后6个月出现回落,并认为K值的增加与手术导致的巩膜收缩、眼轴缩短、玻璃体腔及前房容积减少有关。AL/CR对近视度数的影响较眼轴长度更大,且与SE呈高度相关性,是近视眼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48, 49]。Hu等[35]的研究发现,PSR组术后1年的眼轴长度/水平角膜曲率半径(3.48±0.08)较术前(3.49±0.08)显著降低(P<0.05)。

(三)PSR对PM并发症的治疗

PM后巩膜葡萄肿可导致玻璃体容积增大、玻璃体黄斑牵拉和玻璃体视网膜动脉牵拉,从而影响黄斑区局部的血液循环,出现黄斑缺血[50, 51]。既往认为PSR可通过刺激眼球后部,产生新生滋养血管,改善黄斑区的缺血缺氧微环境。褚仁远等[52]以未行PSR的对侧眼为对照,发现PSR术眼视网膜电图a、b波振幅略增高,而对侧眼无变化,提示PSR可改善黄斑区血供。动物实验结果也证实了PSR可改善视网膜循环[53]。海秀等[54]和许军等[55]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仪对PSR术后患者的脉络膜血流量、睫状后短动脉和眼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进行观察,发现术后1~3个月3项参数均达到峰值,术后6个月开始下降并趋于平稳。脉络膜的血流量在不同部位的差异较大,黄斑区最大,周边部较小。脉络膜循环具有自我调节机制,PSR术后早期由于手术操作损伤及加压条带的刺激,可出现无菌性炎性反应,脉络膜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待损伤修复、术后炎性反应渗出吸收后,部分新生血管机化闭塞,余下新生滋养血管持久改善眼球后部血液供应,血流恢复至正常水平。

然而,近年应用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对黄斑部毛细血管密度进行扫描,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Qiao等[56]发现PSR并不能改善成年PM患者的黄斑区毛细血管密度,但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薄,提示PSR可一定程度松弛玻璃体视网膜牵拉。Mo等[57]的研究结果也证实,PSR不能改善但可维持伴后巩膜葡萄肿PM患者黄斑区的毛细血管密度。张熙芳等[37]研究发现,PSR仅可改善PM患者黄斑区内层视网膜的血流循环,对外层视网膜血流循环及脉络膜血流无影响。

刘修铎等[58]对PSR术后10年以上的PM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发现术后CNV的发病率为3.1%,提示PSR对保护PM眼底、预防CNV有一定作用。PSR还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59, 60]。Zhu等[59]在研究中使用京尼平交联异体巩膜加压带行PSR,术后黄斑裂孔闭合率为73.7%,黄斑中心凹复位率为100%。Qi等[61]发现PSR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对于发生黄斑劈裂的PM患者具有良好的复位效果,并可有效改善视力。

三、PSR并发症

PSR随着常用术式及加固材料不断改进,已成为临床广泛应用且安全性较高的手术。但是,术中仍需注意加压带对睫状后短穿通支的影响,以免导致脉络膜缺血和卡压视神经,进而出现一过性黑矇甚至永久性视功能损伤等。研究结果显示,结膜充血是PSR术后早期最常见并发症(99%),其次为眼外肌受限而导致的复视(51%)、暂时性眼压升高(21%),在部分研究中术后出现浅前房[29,44,49]。早期并发症多在术后6个月内恢复[19]。部分患者(10/21)术后出现轻度视觉扭曲或视物变形(29.9%),持续1~3个月后恢复[29,62]。一项Meta分析结果提示,PSR术后部分患者出现威胁视力的并发症,如近视眼相关病变(CNV形成、局灶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后巩膜葡萄肿等,占5.8%)、黄斑出血(2.3%)[44,62]。这些并发症将对眼部组织造成不可逆性损伤,需要有经验的术者在术中谨慎操作,在术后及时随访,使并发症的发生率控制在较低水平。术后晚期并发症包括视网膜脱离、加压带移位脱出等,需要后续进行二期手术,复位视网膜或取出加压带再固定[63]

四、小结

PM作为一种全球性致盲眼病,临床急需有效的防治方法。PSR是目前治疗PM的一线方法,尤其改良Snyder-Thompson单条带加固法,应用最为广泛,在提高术后视力、延缓近视度数和眼轴长度进展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同时对角膜生物学参数和PM相关的视网膜脉络膜并发症有一定的影响和治疗作用。在加固材料应用方面,异体巩膜应用最为普遍,其中加宽型和黄斑加压型加压带对术后视力、屈光度数和眼轴长度影响效果显著。但是,PSR在临床尚存争议,如不同年龄患者PSR的有效性、PSR术后眼部各项参数的变化速度,以及手术对眼部血供的影响。未来还需进一步开展相关的前瞻性对照研究,细化年龄分组,延长随访时间,深入探究PSR对PM的长期影响,明确PSR对PM患者的保护机制。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图片

编辑 |  王小丫

转载为传递信息,如侵权24小时内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