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传习录》(8)

 楚轩书屋 2023-11-04 发布于湖北

'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的人能够做的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的人能够做的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的人能够做的事。朱熹会错误地解释'格物’,是因为他颠倒了前后的因果关系,认为'尽心知性’就是'物格知至’,要求初学者去做'生知安行’的事,怎么可能会做得来呢?”

这是知行的三重境界: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

阳明用“生知安行”配“尽心、知性、知天”,用“学知利行”配“存心、养性、事天”等等,是用《中庸》来解《孟子》。《中庸》第二十章:“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孟子·尽心上》:“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中庸》说的是不管你资质怎么样,最后“知”了就一样了;不管你是自然还是勉强地去行动,最后“成功”了,就都是一样的。《孟子》说的是知天、事天,不管活得长短都修身,这就是“立命”了。

阳明把它们搭接在一起:“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

这是周月亮老师的观点。通俗解读王阳明的可以看看度阴山,华杉,郦波老师的。有深度的,可以看看熊逸的,再厉害的,可以看看周月亮老师的。还嫌不够,可以看看国学大家精讲细讲阳明心学,有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吕思勉、熊十力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