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国俊专病专方讲录:止咳如神的金沸草散(1)

 ZDW的图书馆 2023-11-04 发布于湖北

太医说:风寒咳嗽是极为常见的病证,但医者治疗时往往不能达到十全之功。杏苏散、三拗汤、止嗽散、六安煎等方剂都可以治疗风寒咳嗽,但是疗效有所差别,余国俊先生认为金沸草散的疗效最佳,以其化裁治愈率可达80%以上。

关键词:专病专方;肺系病证;咳嗽;祛痰剂;金沸草散;江尔逊;余国俊;中医师承实录(再编辑/太医)

作者简介:余国俊,当代著名中医临床家,主任中医师,四川省名中医。毕业于成都大学(现西南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系,自学中医。其启蒙老师为著名中医简裕光先生,师承导师为现代经方大师江尔逊先生(江尔逊先生师承蜀中名医、经方大家陈鼎三先生),继承整理江尔逊的学术经验而发扬光大之。治疗疑难病证,讲求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病证与辨体质相结合,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相结合,反复验证和筛选高效方药。发表中医学术文章百余篇,出版中医专著三部,参编医著十余部。

正文

诊断现场

女患,26岁,1992年10月13日初诊。

患者3个月前淋雨受凉,鼻塞流清涕,恶寒,周身酸痛,咳嗽痰多。

服荆防败毒散合杏苏散2剂,诸症显著减轻,唯咳嗽不减。

因图速效,改用西药,口服病毒灵、氯化铵合剂、麦迪霉素,肌注青霉素3天,不效;又配合输液7天,亦少效。

不得已复用中药,先后更医4人,服药20余剂,大多为止咳化痰之品,并配服中成药如祛痰止咳冲剂、蛇胆川贝液、痰咳净、鲜竹沥等,仍然咳嗽不止。

现症:咽喉发痒,咳嗽频频,早晚尤甚,痰少难咯,稍感气紧,时而呛咳;舌质偏淡,苔白(中根部略厚),脉细带滑。查血、胸透及拍片均未见异常。

辨证论治

[老师]在肺系疾病中,咳嗽最为常见,但棘手者亦不少。俗云“名医不治咳喘”,是怕治不好而有损声誉。此虽有寡过之嫌,却也是阅历之言。因为有的病人总以为咳嗽都是小毛病,你连咳嗽都治不好,还治得好“大病”吗?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而时至今日,犹不敢保其“十全”,此中甘苦事,得失寸心知!

[学生甲]咳嗽若迁延失治,有时就很难理清头绪。如本例外感咳嗽,迭用中西药物乏效,迁延3个月,很容易诊断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

[老师]从病史看,初为风寒感冒兼咳嗽,服荆防败毒散合杏苏散2剂后,风寒表证显著减轻,唯咳嗽不减。

此时若撤去辛温发散,而以宣疏肃降为主,辅以化痰止咳,可能会很快好转。但病人止咳心切,改用西药稀释痰液、抗菌消炎,及复用中药专事止咳化痰等,均失于宣疏肃降以逐邪外出,致令风邪恋肺,而迁延缠绵。

再从现症看,咽痒则咳,气紧呛咳,痰少难咯,苔白,脉细带滑等,亦是“风邪恋肺、肺失宣肃”之象。治之者宜遵“咳无止法”及“不止咳而咳自止”之古训,无论病程久暂,皆宜以宣疏肃降为主。

若但见病程较长便套用“久咳多虚”、“久咳多内伤”,则误诊误治矣。此虽迁延3个月,仍属风邪恋肺,肺失宣肃之证。

予疏散风寒、宣肃肺气之金沸草散加减:

旋覆花10g(包煎),白芍12g,生甘草5g,荆芥15g,苏叶10g,前胡10g,法夏10g,杏仁10g,白芥子10g,桔梗10g。2剂。

二诊:咽痒消失,咳嗽大减,咯痰爽利。

上方合止嗽散加减:旋覆花10g(包煎),白芍12g,生甘草5g,荆芥10g,桔梗10g,炙紫菀15g,炙百部10g,前胡10g,杏仁10g,仙鹤草30g。3剂。

三诊:白天已不咳嗽,唯夜间偶尔咳几声。

转用民间验方“止咳十一味”善后:当归、川芎、法夏、茯苓、陈皮、生甘草、桑皮、青皮、杏仁、五味子(捣碎)、川贝母(轧细吞服)各6g。2剂,未服完而咳止。

思辨解惑

[学生乙]据我所知,中医高校内科学教材所载的治疗风寒咳嗽的首选方,二版教材为金沸草散,五版教材则罗列杏苏散、三拗汤、止嗽散等,有点令人无所适从。老师何以独选金沸草散呢?

[老师]一种治法可以统率很多首方剂,这就给初涉临床者带来了困惑:到底哪一首是高效方?有人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但并非每一条都是捷径呀!

据我临床验证,以上诸方化裁恰当,虽可以治疗风寒咳嗽,但是疗效有所差别,而以金沸草散疗效最佳。

[学生乙]为什么呢?

小编说: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