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9年,一人登报寻找陈赓,陈赓发现后立即下令:接他来我要见他

 hy01 2023-11-04 发布于江苏

1949年2月的一个普通的冬日午后,陈赓将军坐在自己位于漯河的指挥部,眼前的《徐州日报》似乎在悄悄传达某个未知的信息。陈将军凝视着那张报纸上的小豆腐块,就像解读着上面隐藏的谜团。报纸上的寻人启事引起了他的注意,因为那人竟然是他自己。

陈将军的参谋们纷纷走近,他们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启事吸引住了。陈将军指着报纸,语气沉稳地说道:“迅速联系登这则启事的人,把他接来,我要见他!”

一位参谋立刻离开,打电话联系了当地的报馆,这则消息不可小觑,陈将军有所察觉。

不远之处,在徐州的一座普通民居内,一位家庭妇女忙碌着,一边不满地嘟囔:“你这个卖药的,你以为解放军司令会因为一则寻人启事来找你吗?这未免也太疯狂了吧,宋启荣!”

一帮普通男人坐在一旁,其中一个笑了笑,他的衣着朴素,与周围毫无不同。他轻声说道:“放心,我估计不久会有消息了。陈司令是个很特别的人,他的方式很独特,但他找人的能力可不容小觑。”

突然,门口响起了沉重的敲门声,仿佛是生死一刻的警报。男人立刻站起,抚平衣服,郑重地朝门口走去。门外,两名身穿解放军军装的战士站在那里,他们看着这位普通卖药的男人,询问道:“请问是宋启荣和宋启华的家吗?我们是陈赓司令员的手下,来接你们过去一趟。”

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一个未知的旅程即将开始,而这个卖药的男人,宋启荣,将踏上与命运不期而遇的将军之路。这段故事的开始,注定会是命运的交汇点,充满了未知的挑战和机遇。

听到解放军战士的话,宋启华的眼眶突然泛红。尽管他嘴里回应着“好好”,但他的手却有些颤抖,仿佛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这是一个时光倒流的瞬间,回溯到解放军第四兵团司令员陈赓将军看到寻人启事的那一刻。这张启事是他的妹妹宋启华刊登的,但陈将军却知道这个启事不仅仅是一则失散亲人的寻人启事,它代表着一段荡气回肠的往事,一段与命运交织的历史。

故事的开端源自于浙江诸暨,两位年轻的兄弟,宋启荣和宋启华,与陈赓将军的命运在这个普通小镇上交汇。然而,要理解他们之间的情感和牵绊,我们必须先了解宋启荣。

宋启荣是一位坚定的革命家,早在国共合作时期,他便投身于西北军,积极参与兵运工作。然而,命运的转折点来自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政变。西北军内部的共产党人受到残酷的迫害,而宋启荣毅然挺身而出,率领部队奋起反抗,试图夺回洛阳。尽管实力悬殊,尽管他最终失败,但他的英勇举动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然而,这一次的失败并未让他幸免于难,他被捕入狱,死刑的阴影笼罩着他。然而,在临死之际,命运再度转折,宋启荣得知了一个消息:民主革命家钮永建出任江苏省主席。这位政治家与他曾经命悬一线的生死交情。宋启荣抓住这最后一线希望,通过秘密渠道,将求救信送到钮永建手中。

钮永建知恩图报,立刻向冯玉祥请求释放宋启荣。最终,宋启荣在临刑前被解救出狱,他的生命得以延续。这是一个让人不禁想起那句老话——“有情人终成眷属”。

此刻,宋启华和解放军的战士面对面,一个新的旅程即将开始。这是一段充满命运的故事,一个普通卖药的男人和一位令人敬佩的将军之间,充满了回忆、情感、挑战和机遇。命运的交汇点再次闪耀,留下了一个值得讲述的故事。

1928年,这一年似乎笼罩在革命的低谷之中。中国共产党的洛阳地委遭遇了巨大的破坏,叛徒的背叛令革命陷入了艰难境地。对于宋启荣来说,再也无法在这片土地上坚守下去,只得在组织的协助下,启程前往上海。

然而,上海也在这时掀起了一场震惊的风暴。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局常务委员罗亦农,被敌人突然逮捕,并在短短6天内惨遭杀害。罗亦农的行踪和活动路线一直都是党内机密,因此,敌人究竟是如何获得这一信息的成了众人焦点。在此紧急关头,周恩来主持中央特科工作,下令要彻查这一阴谋。

不久,由陈赓将军领导的特科情报组完成了任务,揭示了背后的真相。原来,罗亦农的秘书霍家新出卖了自己的领导。陈将军亲自组织人员,对叛徒进行了制裁。然而,问题随之而来:特科在敌人内部的情报员几乎空无一人,仅有一个名叫杨登瀛的同志,情报力量明显不足。必须寻找办法,多在敌人内部植入我们的卧底。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宋启荣抵达上海。党组织决定,让他深入淞沪警备司令部,成为那张能左右斗争局势的关键棋子!

淞沪警备司令部在当时的上海可谓白色恐怖的中心。本应是一座兵工厂,但在白崇禧的改造下,它变得坚不可摧。自1927年以来,淞沪警备司令部已变成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恐怖之地,囚室和刑场遥相对望。

几乎每寸土地都沾染了烈士的鲜血!如果能成功安插卧底在淞沪警备司令部,对于党组织而言,这将是获取情报、营救同志的一大胜利。这个任务,如同跨越深渊的飞跃,是对宋启荣勇气和忠诚的极大考验。

然而,要深入淞沪警备司令部,却绝非易事。宋启荣在上海陌生且名声不佳,他手头还背负着“案底”。这并不是一次信步入花园的旅程。然而,宋启荣并非手足无措。

他得知淞沪警备司令是熊式辉,而熊式辉的老师竟然是他的老乡蒋伯器。于是,宋启荣决定采取一招稳操胜券的策略。他递上了拜帖,携带着千元的礼金,最终拜入了蒋伯器门下,成为了他的学生。

蒋伯器的关系成了宋启荣进入淞沪警备司令部的敲门砖。一旦足迹踏进这座白色恐怖的中心,他便开始了一段神秘而危险的生活。

宋启荣以他出色的社交技巧,快速建立了与法租界巡捕房的范广珍的联系。这位巡捕房成员,广泛拥有消息来源,能够获取来自南京的内部情报、黄色工会特务的线报,甚至我方内部叛徒的消息。范广珍的手段让宋启荣受益匪浅,他从范广珍那里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然后迅速将这一宝贵信息传达给陈赓。

不久后,宋启荣还建立了联系外国总探长尤阿根,从他那里获取了不少关于外国人和青、红帮的情报。宋启荣手中的情报数量简直像是一个庞大的宝库,充满无尽的机密。

为了更好地配合自己的工作,宋启荣提出请求,将他的弟弟宋启华,也就是我们本文一开始提到的那位,调到他身边担任助手。因为宋启荣在淞沪警备司令部内部已经威望极高,他轻松地为弟弟找到了一份工作。从此刻开始,兄弟二人一起行动,成为敌人内部的一股风暴,为党组织的存续和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叛徒开始将宋启荣视为他们上位发财的引路人,积极寻求他的帮助,企图建立更广泛的关系。

宋启荣巧妙地将这些人摆平,表面上示好,然后将他们的消息传达给陈赓。这一连串的行动,包括除掉叛徒黄岐的故事,都成为了他在内部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故事时光来到1929年初,当一位叫王铁铮的熟人前来找宋启荣,兴奋地宣称:“宋先生,我有一项天大的好事。我有一个朋友,掌握了共产党江苏省委高级干部的行踪信息,他想要与您见面。”

宋启荣心中一动,但表面上仍旧保持淡定。他回应道:“这类情报我每天都有,无需大惊小怪。”王铁铮感到着急,坚称:“宋先生,这个消息不同寻常,它关系到江苏省委的大人物的行踪!这一信息确凿无疑,我愿以性命担保!”宋启荣明白他已上钩,便决定策划下一步,他告诉王铁铮:“好吧,让你的朋友前来长乐茶社与我会面。”从此,一场新的风暴即将在淞沪警备司令部内部掀起。

不久之后,宋启荣如约在指定地点见到了一个神秘人物。这个陌生人身穿棉布长袍,戴着巨大的礼帽,脸上遮着口罩,看起来神秘莫测。他们寒暄之后,这位神秘人物开口道:“宋先生,如果我能够帮助你们抓到共产党江苏省委的负责人,会有多少赏金?”

宋启荣追问:“你说的是哪位负责人?”

神秘人物答道:“江苏省委书记罗迈!”这个名字瞬间让宋启荣汗如雨下,因为“罗迈”正是李维汉的化名,他是党内的重要领袖,也是国民党特务一直追逐的对象。他的身份一旦曝光,将对党组织造成巨大威胁。宋启荣瞬间紧张得竟然无法回答。

神秘人物误以为自己的消息不受欢迎,急忙解释:“宋先生,这是绝对确凿的情报。我叫黄歧,是罗迈的亲信。听说,如果能抓住罗迈,会有五万元的赏金,这是真的吗?”

宋启荣此时已经冷静下来,承诺道:“金钱绝不是问题,只要事情顺利进行,你将获得应有的报酬。我们后天再会面,我将为你安排一切。”

离开黄歧后,宋启荣立刻前往陈赓那里,将情况详细汇报。陈赓点头表示同意,并决定在后续行动中介入。

几天后,宋启荣再次与黄歧见面,然后将他引领到了上海的大东旅社。在那里,陈赓已经等候多时,身着国民党的军装。宋启荣向黄歧介绍:“这位是我们司令部的王参谋长,他会带你去见我们的司令!”

黄歧兴奋地跟随陈赓上了一辆汽车,一路兴高采烈地与陈赓交谈。不多时,车子停在了上海威海路805号的一栋房子前。陈赓示意黄歧进屋,说:“黄先生,我们的司令就在里面等您。”

黄歧走下车,整理了一下服装,随着陈赓走上了这座房子的二楼。在那里,一间会客厅已经准备好了食物和酒水。陈赓迎上前,提议:“黄先生,我们的司令有点紧急事务,让您在此稍作等候,如何?在等待期间,我们可以享受一杯美酒。”陈赓为自己和黄歧倒了两杯酒,然后一饮而尽。

见对方已饮酒,黄歧也跟着喝下。不过,仅仅过了短短两分钟,他就感到头晕目眩,随即昏倒在地。原来,接待黄歧的人正是中央特科行动组的负责人顾顺章!他的手中有一种名为“八宝转心壶”的特制器具,内有多个暗格,可以控制酒液的流动。

顾顺章巧妙地选择了将毒药混入酒中。这种毒药被称为“千里香”,是特科用来对付党组织的危险叛徒的绝密武器。黄歧,这个对党组织构成巨大威胁的叛徒,就这样在转眼间被永远除去了。

故事远未结束,兄弟二人一路承受着磨难,始终坚守着革命的信仰。1931年,顾顺章背叛,将所掌握的情报全部泄露出去。但正是这个背叛,让党组织得知了其中一个英雄的名字:钱壮飞。钱壮飞通过李克农将消息传达给了周恩来,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党组织撤离行动。

宋氏兄弟也得到了撤离的消息,离开了淞沪警备司令部,但并未放弃锄奸的工作。然而,命运的波折很快降临,兄弟俩在行动中犯下了错误,双双被捕!

被捕后,他们遭受了严刑拷打,但坚守信仰的骨气使他们屡次挺过生死考验。因为兄弟俩使用了假名字,敌人并不知道他们就是当年的“老宋”和“小宋”。这一点拯救了他们免遭淞沪警备司令部的手。他们分别被关押在不同监狱,忍受了数年的苦痛。

然而,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监狱被清空,宋启华因此获释。但是失去了联系,他前往徐州谋生,成为一名卖药人,逐渐安定下来。尽管他一度认为哥哥已经牺牲,但对团聚的渴望从未放弃。

1948年,淮海战役的炮火轰开了徐州城门,宋启华的理想终于实现。他得知陈赓成为解放军四兵团的司令员,正在漯河参加整训。这位老领导的名字再次浮上心头,令他欣喜若狂。然而,他没有陈赓的联系方式,也不知道如何与解放军取得联系。于是,他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寻人启事,希望引起陈赓的注意。

这个故事展示了两位坚韧不拔的革命者,兄弟二人在困境中坚守信仰,为党组织的事业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的坚持和勇气让人深受感动,也为革命事业贡献了伟大的力量。

终于,宋启华亲眼见到了陈赓。陈赓感叹兄弟俩为党组织做出的巨大贡献,随即交代了中原局的相关领导,为宋启华安排了工作。

令人高兴的是,宋启荣也终于有了音信!解放上海前后,一位水果商人送来两筐水蜜桃,他们引起了陈赓的注意。这位商人竟然就是失踪多年的宋启荣!原来,1934年,宋启荣已经被秘密营救出狱。

当时,他想前往附近的根据地,但红军却已开始了长征。后来,他试图筹措资金前往巢湖发展游击队,但未成功。于是,他只能前往重庆寻找党组织,但遭到特务的监视。最终,无奈之下,他回到上海,摆摊卖水果。

陈赓听完宋启荣的故事,内心充满感慨。他为宋启荣安排了工作,先是在上海市公安局情报组,后来成为情报组的组长。1951年,南京路同羽春茶馆开张,懂得经商的宋启荣被派去担任经理。尽管兄弟俩应该曾相见,历史记录却没有详细记载。

宋氏兄弟为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尽管他们的知名度相对较低。他们后来从事的工作与情报无关,因此历史记录中的他们相当模糊。这也是情报工作的特点之一,情报人员通常因为在激烈的斗争中难以保持与党组织的持续联系而难以为后人明确记录。尤其因为涉及保密,他们的贡献常常难以被完全量化。然而,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勇气,永远无法被抹去!这样的英雄,也应该永远铭记在后人的心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