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编码杂文】肿瘤编码为什么容易出错?

 lnkd刘88888l8 2023-11-04 发布于辽宁
肿瘤编码错误率之所以高,是因为肿瘤编码涉及到医学知识广泛,尤其是肿瘤编码难度大、专业性强,编码人员需要掌握肿瘤编码的基本原则,还要熟练掌握临床知识、病理知识、解剖知识,不断学习肿瘤的新名称、新分期规则,不能生搬硬套,编码时只有认真阅读病案,对患者病情的诊断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加工,才能掌握疾病诊断的实际内涵,保证编码的准确性。
肿瘤编码的难点主要有以下:
1. 肿瘤编码涉及到医学知识广泛,难度大、专业性强,需要编码人员掌握基本原则和临床知识、病理知识、解剖知识等。
2. 编码人员需要不断学习肿瘤的新名称、新分期规则,不能生搬硬套。
3. 编码时需要认真阅读病案,综合分析患者病情的诊断信息,才能准确把握疾病诊断的实际内涵。
4. 临床医师术前习惯使用“肿物”、“占位”等诊断替代具体的肿瘤定性,术后没有修改诊断,导致编码员无法准确把握疾病诊断。
5. 编码员需要主动与临床医师探讨沟通,避免盲目遵从医师诊断,影响最终出院诊断编码的准确性。
关于肿瘤编码的常见的错误原因我们详细展开来看:
1、临床医师术前习惯使用“肿物”、“占位”等诊断来替代具体的肿瘤定性,术后没有修改诊断,编码员盲目遵从医师诊断进行编码,没有主动与临床医师探讨沟通,直接影响最终出院诊断编码的准确性。
举例:比如很多胃肠镜检查后的病理提示是管状腺瘤,如果按照肿瘤的编码要求,应该使用某部位良性肿瘤+管状腺瘤的形态编码表示,但实际工作中临床很少去修正这部分的诊断,还是使用息肉进行诊断,编码人员不阅读病历记录不与医生沟通修正诊断,造成了这部分编码的失真。
2编码员在编码过程中核对病案资料不够认真、只注意其中个别字眼就直接编码,没有注意前面的修饰词及限定词,是导致病理编码错误最常见的原因。(以下案例来自《中国病案》杂志)
举例:(1)有些编码员在编码浸润性导管癌时,只看到“导管癌”,忽略了前面的“浸润性”,结果编码成了M8500/2,其实应该是M8500/3在编码上直接改变了肿瘤的动态,将原本的恶性肿瘤错误编码成了原位癌(癌前病变)。
2)编码成熟性畸胎瘤,没有注意前面的“成熟性”,直接编码到畸胎瘤M9080/1,其实应该是良性畸胎瘤M9080/0
3)编码转移性腺癌,也是忽略了修饰词“转移性”,直接编码到腺癌M8140/3,实际上应该是转移性腺癌M8140/6
4)编码尿路上皮癌时,要分清楚浸润性和非浸润性,不能笼统地编码到尿路上皮癌。修饰词不同,分期也就不同,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应该编码在尿路上皮原位癌M8120/2
5)有些肿瘤本身会存在很多病理形态,像“乳头状瘤”,根据发生部位和形态学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乳头状瘤类型包括:
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发生在乳腺导管内,表现为乳头状或菜花状突起。
浆液性表面乳头状瘤(Serous surface papilloma):发生在卵巢表面,表现为乳头状或菜花状突起。
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发生在腮腺,表现为乳头状或菜花状突起。
乳头状鳞状细胞癌(Papill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发生在皮肤、口腔、食管等部位,表现为乳头状或菜花状突起。
不同类型的乳头状瘤在形态学编码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编码和诊断。临床医师的诊断存在多样性且往往不够完整,同时编码员在编码过程中对病案资料核对不够严谨,仅关注个别字眼,这些因素均容易导致病理编码出现错误。编码人员大致清楚哪些部位好发哪种形态的肿瘤,也就可以基本避免此类错误,所以,编码人员一定要加强临床知识的学习,与临床多沟通。
3、编码人员对疾病不了解,只通过临床书写的诊断名称来编码
举个例子:基底细胞乳头状瘤,它还有好几个名字,比如:“脂溢性角化病”、“老年性疣”和“脂溢性疣”。如果编码员不清楚这些,可能会以为它就是普通的乳头状瘤,然后给它个形态学编码M8050/0。但实际上,基底细胞乳头状瘤也被称为脂溢性角化病,属于皮肤疾病,正确的编码应该是L82,而不是以CD开头的肿瘤码。(此案例来自《中国病案》)
4、临床医生,在写肿瘤诊断的时候,可不能只是像读菜单一样,把病理报告上的字面意思念出来,或者用一些模糊的词汇,比如“肿物”、“占位”等等。这些词儿就像猜谜语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不仅不能准确描述肿瘤的性质和位置,还容易让编码员在编码时犯错。所以啊,临床医生在写诊断的时候,尽可能提供详细的病理分期信息。这样不仅能让编码员准确地找到那个“菜谱”,还能帮助编码员避免犯错。尤其对那些低年资的临床医生来说,肿瘤方面的知识就像一门必修课,得好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及时更新肿瘤分期分级的知识。
编码这事儿,真得细心,一个不小心,可能就错了。因此,编码人员应本着认真学习的态度,在工作中认真阅读每本病案资料和病理诊断信息,遇到疑难的地方及时向临床医师、病理医师请教学习,并不断总结与积累,逐渐提高病理编码的准确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