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访谢克亮教授:充足准备,科学应对新冠感染重症高峰到来

 泰山勇士 2023-11-07 发布于河北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随着病毒变异,其传播能力与致病能力都在发生变化,我国疫情防控策略也在不断优化和调整。近期,随着疫情防控政策逐步放开,新冠感染手术患者越来越多,为此,围术期医学论坛特别策划“抗疫进行时”系列访谈,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分享临床经验。本期我们邀请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谢克亮教授围绕新冠患者的ICU救治展开经验分享。

专家介绍

谢克亮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麻醉科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青年委员
中国医师学会麻醉医师分会 青年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麻醉学分会 常务委员兼总干事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氢分子生物医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

围术期医学论坛:

疫情防控政策放开以后,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给重症科医护工作者带来了哪些挑战?

谢克亮教授

疫情防控政策放开以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挑战:

1. 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数量非常多。刚开始发热门诊和急诊患者数量激增,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数量激增会延后7~10天,尤其是高龄老人、有基础疾病和低龄儿童等高危患者,很多重症患者因为存在严重低氧,需要住院进行常规氧疗或高流量吸氧或呼吸机吸氧。

2. 重症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大部分患者合并基础疾病,还需要气管插管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对于重症医护工作者来说工作强度和难度都会大幅度增加,需要大量的有重症管理经验的医生和护士人员,同时对于重症患者治疗相关的设备、药品等都有很大的需求。

3. 诊疗流程和管理制度不完善。如果医疗机构的诊疗流程和重症患者救治制度不完善,这个时期可能会造成大量危重症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因此全院医疗资源、区域医疗资源和医务人员必须统筹管理,建立分层分级管理制度。此外,疫情放开后,会造成一定时间内医护人员减员的情况。

围术期医学论坛

当前处于奥密克戎大流行期间,加上北方进入冬季,很多新冠感染患者易发展成重症,这些患者流行病学特点有哪些?

谢克亮教授

奥密克戎感染患者大部分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很多老年患者存在沉默性低氧。沉默性低氧起病隐匿,可能会迅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表现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从新冠肺炎临床医疗救治的实践来看,有重症倾向的主要人群分为以下几种:

1. 老年人 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感染新冠病毒后引发重症的危险人群,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更是重症的高危人群。

2. 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 在临床当中,有基础性疾病,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慢性肾功能不全等这些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引发重症的风险更高。

围术期医学论坛

对于合并呼吸衰竭的新冠患者如何进行呼吸管理?对于即将到来的疫情重症高峰,ICU应做好哪些准备?

谢克亮教授

新冠肺炎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管理可以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实施,呼吸衰竭时最有效的处理方法是氧疗和俯卧位通气,轻型及普通型患者通过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治疗可以改善血氧,重型/危重型患者需要鼻高流量氧疗、无创或有创呼吸机治疗。需要重视的是,俯卧位通气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症高危因素、病情进展较快的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应当给予规范的俯卧位通气治疗,俯卧位通气可促进气体交换,在改善氧合的前提下降低气道峰压和吸入氧浓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治疗效果不佳,应考虑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

虽然奥密克戎致病力越来越低,但依然会带来重症,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来说,感染后进展为重症的概率更大。科学应对重症高峰的到来,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充足准备。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112号文件认真准备相关ICU床位、设备和人员培训,提升ICU的综合救治能力,早期开展重症患者分级分层诊疗模式的建设,成立重症专家组和重症专班,全院统筹相关资源。另外,呼吸机、抢救药品、监护设备、ICU人员的储备,都需要重点筹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