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佛,闪着金光的大佛

 豆棚篱落 2023-11-08 发布于江苏

在云冈石窟近6万尊佛造像中,最喜闻乐见的就是这尊“露天大佛”。它就暴露在阳光和月光之下,露出佛祖普渡众生的博爱与宽容。

来云冈石窟,天有点晚了。是10月21日下午4点钟了。此时,正遇上几个旅游团,进石窟看佛像的时候,人挤着人,有点摩肩接踵的意思了。

看了好多洞窟中的佛像,忽然在观赏快尾声的时候,看到石壁上露天的这几个大佛,真是有豁然开朗之感。近距离接触,看得清楚,望之亲切,这大佛,真的是慈祥宽和、博爱光明啊!

这大佛,13.7米高,(就是有四层楼那么高),微笑着,凝视着。
看见他,让人眼也明净,心也安宁,舒心的微笑也会自然浮现在脸上。

拍一下游人,对比一下,看看佛有多高。

拍这照片时,是下午5点10分,那一缕太阳光已经没有了,太阳落到树林那边去了。

这张还有阳光照着。这是5点钟拍的。大佛的脸,多么端庄,有难以言说的美。

有金光的佛,真是美好。

木同学买了一支石窟形状的雪糕,拍个照,留念一下。
那么,这大佛建于什么年代呢?又是何缘故要在大同这里,开凿石窟,造佛像呢?
云冈石窟的创造者是鲜卑族拓跋氏,他们建立的北魏(公元386年~557年),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又称后魏,拓跋魏,元魏。
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60~494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云冈石窟距今已有近1600年的斑驳岁月了。
北魏,曾有浩浩荡荡的灭佛运动,后又峰回路转的开展复佛运动。云冈石窟创建者昙曜法师深计远虑,仿照北魏王朝5个皇帝的形象雕琢了5窟(云冈石窟里的第16窟至第20窟,即著名的“昙曜五窟”)洞窟的主佛,创造了“皇帝即是如来”的政治神话;在施工中,他也要求工匠"一斧不多凿,一斧不少凿,斧斧见功夫",可谓用心良苦。

这尊露天大佛,是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的形象代言。他,既代表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又能在他的脸上看到佛祖普渡众生的慈祥和蔼的笑容。
造佛者,真是有良苦用心啊!

拜一下佛,心境明净宽和。

###

除了露天大佛,石窟还有哪些佛像呢?简直太多了,难以言表。

石窟,因为岁月风雨的侵袭,有所残旧了。

这里,有的窟是皇家开凿的。后皇家迁都洛阳后,许多民间有钱人也来开凿佛洞,艺术方面就参差不齐了。

最有价值,最有艺术性的,应该就是著名的“昙曜五窟”了,即现在云岗石窟里的第16窟至第20窟

我们因为走马观花,在人挤人中,没有特别细心欣赏,但也领略了佛像艺术的美妙。

石窟里面的景象。也忘了是哪个窟了。

反正觉得好看,就拍了照。上图,有两排飞天人物形象,舞姿优美。

彩绘佛像。这几种色彩给人一种神秘感。

太多的佛像。

精致繁复之美。

要是这里没有人,慢慢欣赏就好了。

石窟里的佛像看过。来到外面。

这些在外面的佛,是另一种风格,感觉更有味道。

看,这一尊佛,外面开了一个门,又开了一个窗。

有一点神秘感,又有一点朦胧感。我爱看这种造型别致的。

他的上部是这样的。

上下是相连的,但给人隔断的感觉。有那种舞台的间离感。

侧面那尊佛,也好看。

近点看。

哇,这阳光真好啊。这佛,像深闺中的人,犹抱琵琶半遮面。

回到现实中来,看见门楣上,有“入佛知见”四个字。有资料说,这四字是北宋的黄庭坚写的。

入佛知见,就是能跟佛一样有同等的见解 (这只是通俗说法,并不能准确表达其意)。

看到寺院里的秋树。

秋树在阳光里闪着光。

树下的交谈者。

石窟外面,看到这种银色的树,好像是一种杨树。

秋天里,树依然生机勃勃。。

看到清清的河……

一切都很美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