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教中常讲的“愚痴”,究竟是什么意思?

 一声佛号一声心 2023-11-08 发布于河北

佛家经常说:“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这里的“贪嗔痴”,指的就是人的三种习气:贪心、瞋恚、愚痴。这三种习气不除,就永远不能恢复自性,不能了生脱死。

这里讲的“愚痴”,不是我们世俗人所认为的愚痴。在我们平常人看来,一个人不会穿衣吃饭,说话颠三倒四,一会大哭,一会傻笑,甚至拿大便当饭吃,这才是愚痴。其实这不是愚痴,这是精神失常,错乱颠倒了。

佛法所讲的愚痴,指的是因果事理不明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事而不知理的人。

这种人呢,不是不会穿衣,也不是不会吃饭,相反,他比一般人还会穿衣、还会吃饭、还会享受。不但如此,他还巧舌如簧,能言善辩呢。不过呢,他辩的不是真理,他是非理而辩,无理搅三分,这叫强辩。或者呢,他也占了一点理,但就因为他占了这点理,就抹煞了一切,都成他的理了,这也是愚痴。

比如我们听说过《瞎子摸象》的故事:摸到大象耳朵的,说大象像扇子;摸到大象牙齿的,摸到大象牙齿的,说大象像一根大萝卜;摸到大象身体的,说大象像一堵墙;摸到大象鼻子的,说大象像一根又长又粗的管子;摸到大象腿的,说大象像一根柱子;摸到大象尾巴的,说大象像一根粗绳子。这些瞎子都认为自己的是对的,为此而争论不休,谁也不肯服谁。

所以说,愚痴之人,也不一定没有一点道理,但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执着的都是比较片面的道理,不能全面客观的看待事物。

愚痴之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处处执着。要知道,人只要一执着,就会产生障碍,智慧就显现不出来。执着小的是苦,执着大的也是苦;执着恶的虽然是苦,执着善的也是苦。世人在行善的时候,如果还在执着善,执着回报,而结果又不能令他满意,他就会感觉很苦。只有放下执着,烦恼痛苦才会消失。

一个愚痴的人,你同他讲话,就好像世人常说的“隔行如隔山”,你讲你的,他执着他的。对于我们凡夫来讲,每个人的观点不同,看法也不一样,但其实大家都是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井口上面的那一片天空,怎么可能明白智者洞彻高远的见地呢?

当然,不明白没有关系,如果能够听得进去,知道学习,那也不错。最怕的就是执着己见,自以为是,那就只好永远做个苦恼的愚痴之人了。所以我们中国古人教导我们:“满招损,谦受益”,永远不要盲目自大,自以为是,永远都要保持谦恭谨慎的学习态度。

要相信,我们每个人的自性当中,都是本具无量智慧德能的,只是妄想执着等习气障碍了我们的自性,智慧显现不出来。所以我们才要修行,修行就是修心,修心就是要回归本来的自性,彰显我们本具的智慧德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