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龙江】范云阁 | 火炕,挥之不去的乡愁(散文)

 家乡文汇 2023-11-09 发布于黑龙江

散 文



火炕,挥之不去的乡愁
【黑龙江】范云阁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每年的这个季节,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农村流传的“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顺口溜。

    农村的火炕,历史悠久,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农活儿,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人们常说:“烟向高处走,水向低处流”。“盘炕建灶”时,要灶台、炕洞、烟囱相互照应协调,这样的炕盘好了才热得均匀,余热持久,不反烟,不呛火。

    有经验的人,看烟囱上冒出的烟就可判断这家的炕好不好烧;无风的天,好烧的炕,冒出的烟是一条线垂直向上;不好烧的炕,烟冒出来不拔高,围着烟囱打转转,那样的炕也不会热。

    每年秋季,都要掏一次炕,清除炕洞里烟灰和“糊溜子”,保障烟道畅通。烟筒抽力大,锅下火旺,炕热屋子暖。

    秋天打场后的五谷杂粮下脚料、玉米瓤子是冬天烧炕取暖的好燃料。生个火炉子,屋子热的快;将火炭装进火盆,四周都散热。夜晚塞进炕洞里一些“圪[gē]挠”,一铺炕热乎一宿。在寒冷的冬季,进屋有热乎气儿,人的心也就满是暖意。

    热炕解乏。大冬天,人们躺在热炕上,盖着暖和的棉被,白日里干活的疲劳感一夜消失殆尽。

    从前,农村人家中有地桌的不多,吃饭都用炕桌,全家人围桌盘腿大坐,一家人有说有笑,尽管没有什么好吃好喝的,填饱肚子足矣,也很温馨,让人留恋家的温暖。

    冬天夜长,屯子人互相串门,人情味浓。主人会说:“快来,把鞋脱了,做炕头暖和暖和!”显着热情好客。

    会过日子的人家一边唠嗑一边干活,手不闲着。在油灯下搓苞米,扒麻杆,编席子;妇女身边放个针线筐,打线绳,缝衣裳;小姑娘凑到一起,盘腿坐在炕上,将布口袋抛过头顶,歘嘎拉哈、玩扑克;小孩子们晚上饿了就在火盆里烤粘豆包、烧土豆,吃得有滋有味。

    进入腊月,各户开始杀年猪,屯邻们爽热情,互相请吃,围坐在大炕上,吃着肥肉、血肠、苦肠,杀猪烩菜应有尽有。大伙儿喝着小酒,唠着家长里短,酒过三巡,放开嗓门,猜拳行令,热闹至极,酒味的醇香和浓浓的肉香溢满小屋。乡亲们借机庆祝一年的好收成,预祝明年是个好年景。

    我家西屯,有个叫“倪瞎子”的人,会弹三弦,大鼓书说的棒,大家请他晚上来说大鼓书,什么《三侠五义》《包公案》《施公案》他都会,一说就是十天半个月的,大炕上满是人,或卧或坐,半夜散场了 ,乡亲们还意犹未尽。

    演二人转,更是农村的常事儿。人们团团围坐,优美的唱腔和滑稽幽默的逗哏,让人哄堂大笑,掌声笑声喝彩声声声不断,飞出农家小屋,打破了小屯黑夜里的寂静,人们心里乐开了花……

    火炕,是东北农村百姓生活、娱乐的“大舞台”,也是上了年纪人至今挥之不去的乡愁。

2023-11-8)

原载:2022-01-08 《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采客》有删节


作者简介:

   范云阁(老文童),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老年日报》特约通讯员、新媒体通讯员、《家乡文汇》公众号主编、绥化市作家协会会员、肇东市作家协会会员。有多篇散文和诗歌散见全国各地报刊杂志、多家新媒体及微信平台,有部分作品获奖、编入文学作品集。出版了《笔润人生》《品味人生》个人专著两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