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间管理第一人和他的时间管理法

 敏而好奇 2023-11-09 发布于浙江

专注高效学习,深度思考,自我成长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对时间管理产生了兴趣。看到这个标题有人可能会产生疑问,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会让我如此笃定地将其判定为「时间管理第一人」呢?

如果你了解这个人的事迹的话,那么你定然不会产生这种疑问。他就是时间管理狂人——柳比歇夫。


01

成就惊人的一生

柳比歇夫这个人究竟有多厉害呢?可以从他一生中的成就管窥一斑:

他讲课,是大学教研室主任兼研究所一个室的负责人,还常常到各地考察。20世纪30年代他跑遍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去过许多集体农庄,实地研究果树害虫、玉米害虫、黄鼠;

在业余时间,作为“休息”,他研究地蚤的分类。到1955年,柳比歇夫已搜集了35箱地蚤标本,共13000只。其中5000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总计300种。这些地蚤都要鉴定、测量、做切片、制作标本;他自己收集的材料比同期的动物研究所多5倍;跳甲属的分类他研究了一生。

除了专业领域如此深入的研究,他还是一个知识面极其广博的杂家。

谈起英国的君主制度,他能够说出任何一个英国国王临朝秉政的细节;说到宗教,不管是《古兰经》、犹太传经,还是罗马教廷的源流、马丁·路德的学说、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他都如数家珍;他懂复变数理论、农业经济、罗·费歇12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古希腊、古罗马……

此外,他还写过很多回忆录,追忆许多科学家,谈到他一生的各个阶段以及彼尔姆大学。

我想看到这里,你对他一生的建树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了。那么他都做了哪些事,让他有如此惊人的成就呢?

02

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法

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法,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GTD,而是写时间开销日记。

1916年,柳比歇夫开始记录时间开销日记,一天没有间断。从1916年到1972年他去世的那一天,56年如一日,柳比歇夫一丝不苟地记下了他的时间支出,连儿子的夭亡也挡不住他在这份没完没了的结算表上记上一笔。

时间开销笔记的具体的记录方法是分为三步。

STEP1 记录和统计每日时间开销

具体如下:

  1. 记下工作的起讫时间,误差不超过5分钟。 

    工作中的任何间歇都要刨除,计算的是纯时间。纯时间要比毛时间少得多,所谓毛时间就是你花在这项工作上的时间。

  2. 除了工作,休息、看报、散步等所有活动花费的时间,柳比歇夫都记录在日记中。

    通过记录,柳比歇夫形成了独特的感知时间的方法,不需要钟表他也能准确估计时间过去了多久。通过时间统计法,柳比歇夫能准确估算出完成一项任务所需的时间,从而合理安排工作计划。

  3. 把一昼夜中的有效时间即纯时间算成10个小时,分成3个单位,或6个“半单位”,正负误差不超过10分钟。

  4. 将工作分为两类,第类工作包括中心工作(写书、搞研究)和例行工作(看参考书、做笔记、写信);第二类工作包括做学术报告、讲课、开学术讨论会、看文艺作品等不属直接科研工作的活动。

    除了最富于创造性的第一类工作外,所有规定的工作量他都竭力按时完成。

  5. 统计每天两类工作的时间花费。

    举个例子:

    索斯诺戈尔斯克。0.5。

    基本科研(图书索引——15分,陀布尔让斯基——1小时15分)。

    分类昆虫学,参观——2小时30分,安置捕捉器两个——20分,分析——1小时55分。

    休息,第一次在乌赫塔河游泳。

    《消息报》——20分,《医学报》——15分,霍夫曼的《金罐子》——1小时30分,给安德朗写信——15分。

    共计8小时35分。

STEP2 统计每月时间花销

每天合计完第一类工作的时间后,他会把一个月的加起来,按项目分别统计。

首先举个第一类工作的例子:

以这个1965年的8月为例,第一类工作的总时间是136小时45分。具体的项目包括:

  • 基本科研——59小时45分

  • 分类昆虫学——20小时55分

  • 附加工作——50小时25分

  • 组织工作——5小时40分

  • 合计——136小时45分

然后每个项目又有进一步的展开。比如“基本科研”这59小时45分包括以下内容:

  1. 分类工作——《分类法的逻辑》报告草稿——6小时25分

  2. 杂事——1小时0分

  3. 校对《达达派研究》——30分

  4. 数学——16小时40分

  5. 日常参考书:《里亚普诺夫》——55分

  6. 日常参考书:《生物学》——12小时0分

  7. 学术通信——11小时55分

  8. 学术札记——3小时25分

  9. 图书索引合计——59小时45分

对于有些能够进一步展开的项目,他也会继续记录。以第六项「日常参考书:《生物学》——12小时」为例:

  1. 陀布尔让斯基《人类的进化》,372页,看完(共16小时55分)——6小时45分

  2. 亚诺什·卡罗埃《动物有没有思想》,91页——2小时0分

  3. P.贝尔格的手稿——2小时0分

  4. 聂考洛·奥斯维尔陀,17页——40分

  5. 拉特纳的手稿——1小时30分合计——12小时55分

除了第一类工作,第二类工作的统计也是同样的详细。具体到看了什么文艺作品花了多长时间、报纸杂志看了多少小时,给亲人写信花了多少小时,都会具体地记录下来。

STEP3 年度总结和计划

基于月度总结,柳比歇夫会进一步进行年度总结。

年度总结是篇幅浩瀚的报表,整整有一本,什么都有记录。年度总结中把一年来的工作和休息所有干了的、读了的、看了的统统收集到一起,加以计算,分门别类。

以工作内容为例,1938年他会记录多少时间用于生态学、昆虫学、组织工作、动物研究所、基塔耶沃的水果研究所;多少时间用于同人们打交道、路途往返、家务。从这份年度总结中可以了解到看了多少书,都是什么书;各国文字的文艺作品看了多少页。

总结完上一年,再制订下一年的计划。

下一年的计划是根据柳比歇夫提出的任务大致安排的。

比如1968年,他的中心任务是8月份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昆虫学会议,准备在会上做个报告,谈谈经验分类法的任务和道路。他写道,哪些论文该在会议开幕前写完,在鉴定跳甲属上要做哪些工作,在乌里扬诺夫斯克、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各待多少天,那几年中他的主要著作《文化史上的德谟克利特和柏拉图两个流派》写多少页,分类学和进化论方面的《论分类学的未来》写多少页。

其他的时间守则

除时间统计法之外,柳比歇夫还有另外几条时间守则:

  • 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

  • 不接受紧急的任务

  • 一累马上停止工作休息

  • 不同内容书籍交替着看

  • 睡的多,一天十小时左右

  • 累人工作和愉快工作结合在一起

以上就是柳比歇夫的基于时间开销日记的时间管理法。基于对时间事无巨细的记录和总结,柳比歇夫可以说是充分地发挥了每一分每一秒的价值,如此他能在一生中完成如此惊人的成就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了。

03

时间管理和工作学习技巧

介绍完柳比歇夫基于时间开销日记的时间管理法,再来介绍柳比歇夫日常生活中一些时间管理及工作学习的小技巧,比起地狱级难度的时间管理法,这些小技巧都非常简单易用。

1. 把混乱的东西归纳成体系,发现其内在的联系,总结其规律性。

了学术研究以外,他有着分门别类的爱好,用各种各样的体系把日常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保管资料的体系、通信的体系、保存照片的体系等。

2. 以产出内容(主要是著作和论文)为研究、学习甚至消遣的目标

有趣的是,在消遣这件事上,柳比歇夫经常“走弯路”,做完全不在计划中的事情。举几个例子:

1953年,好像是毫无来由,他忽然着手写《论李森科在生物学中的垄断》一文。一开始,这仅仅是一些具体的建议,而结果却写成一部长达700多页的著作;

1969年,同样是突如其来地写了《科学史的教训》;

还写了怀念父亲的回忆录;

又在《文学问题》上发表《达达派研究》一文;

忽然又无缘无故地大写其《评劳合·乔治回忆录》;

突然写了一篇关于堕胎的论文;

马上又是一篇《论叔本华的格言》;

紧接着是《论叙拉古战役在世界史上的意义》。

3. 从不回避遇到的谬误。

柳比歇夫提出的生物学上的问题触及许多根深蒂固的偏见。

不论他从事什么——辩证法、历史、力学、哥白尼的学说、伽利略的学说、柏拉图的哲学——他的观点总是不同于前人。

4.严格地筛选自己的日程活动

在柳比歇夫的日常活动中,他避免串门和庆祝活动,但坚持写信。并且每个月都制订写信计划,把所有收到的信进行编号。紧急的书信立即答复,其他的暂缓回复;在写重要著作时,除紧急事件外,一切信件都暂时搁置。

顺带一提,大量的书信也为他节省了时间,他经常把书信的内容直接搬进著作中,或者从中找到文章的题目。这可能正是我们持续不断记录的意义吧。

读完柳比歇夫和他的时间管理法的分享,如果你对他的时间管理法怦然心动的话,可以留意我明天的更新。作为一个各种时间管理方法都玩过的人,这个方法我自然也没有放过。

我们明天见。

————

【重要通知】我的小报童专栏定位调整,即日起到双十一保持99元/年的原价,双十一之后就涨价到199元/年,感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了哦:小报童专栏定位调整及限时优惠

日更Day11 END

近期文章

不思考的练习

【灵感拾遗】第2辑

【灵感拾遗】第1辑

看见(强烈推荐)

日更的意义

人生的不确定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