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历法考:易学起源核心概念溯源

 杰克8110 2023-11-10 发布于广东

黄帝,从来就不是一个人,而是传承万年以上的伏羲先天易学符号。

易学里的帝,为中宫之帝,又名太一、太乙。

太一天帝是至高无上的帝,相比之下,黄帝只是辅佐太一的五帝之一。

《史记·封禅书》:

“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

五帝即为五行之帝,五方之帝,其中居中的为黄帝,五行属土。

阴阳五行的观念起源于万年以前,上山文化和彭头山文化都出土了表示阴阳五行的“五”字,可以视为黄帝等五帝至少万年以前就已经存在。

由于黄帝为中央之帝,位置与太一天帝重叠,所以后来慢慢变成了太一的直接代言人。

到了战国时期,黄老之术盛行,道家崇奉太一和黄帝,有关黄帝的大量故事和寓言流行起来。

实际上这些故事和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一样,都是先天易学里面的隐喻。

比如黄帝与1520这个数字的密切关系,就是历法里的一个重要隐喻。

根据《易纬稽览图》载:

“黄帝一千五百二十年。”

《礼记·祭法》疏引《春秋命历序》曰:

“黄帝传十世,一千五百二十岁。”

《春秋命历序》曰:

“黄帝传十世一千五百二十岁。或云十八代。”

一千五百二十这个数字并不是说某个叫黄帝的人统治了1520年,而是说历法中1520年是一个重要的周期。

比如《史记封禅书》就说:

'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於是黄帝迎日推策,後率二十岁复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黄帝仙登于天。”

这是说黄帝迎日推策,以19年为一“推” ,历法上叫做一“章”,4推就是76年,历法上叫做一“蔀”,4蔀一共20推,就是380年,是黄帝成仙的时间,80推就是1520年,也就是黄帝从即位到成仙的时间。

这是完完全全的历法!

《淮南子》在《天文》一篇中将这部历法完整写出:

天一元始,正月建寅,日月俱入营室五度。天一以始建七十六岁,日月复以正月入营室五度,无余分,名曰一纪,凡二十纪,一千五百二十岁大终,日月星辰复始甲寅元。

也就是说一千五百二十岁是一个历法里的大周期,此时“日月星辰复始”!

这个周期是建立在日月运行的准确周期上的。《淮南子》里还记载了这部历法中使用的朔策:

月日行十三度七十六分度之二十六,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而为月,而以十二月为岁。岁有余十日九百四十分之八百二十七,故十九岁而七闰。

有了这个精确的朔策数值,再加上一岁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的数据,得到的历法就是19为一章,76年为一蔀,1520年为一大终的历法!

为了神化1520这个历法数字,古人通常还在一千五百二十这个数字上加上一万,表示万物之数。

备气物之数,合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声中黄钟。

太极上元为实,实如法得一,阴阴各万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气体之数,天下之能事毕矣。

按照《史记》的说法,历法、五行和星辰之数都是黄帝创造的。

太史公曰:神农以前尚矣。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

黄帝考定的星辰数量,不多不少也是一万一千五百二十。

天之五星运气于五行,其初犹发于阴阳,而化极万一千五百二十。——《说苑.辨物》

实际上,易传《系辞》里面也阐述了这个万物之数: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易学里面把一万一千五百二十当成乾坤之策数,体现出黄帝学说与易学的紧密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