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八种劲的用法概论(五)肘与挒 总结

 新用户23183253 2023-11-10 发布于山西

接下来,就要对于太极拳最后两种劲极其用法进行阐述。这便是肘劲与挒劲。

按照之前归类的原则,肘劲与挒劲在八卦卦象当中,分别是对应着艮卦与坤卦。艮卦代表山。坤卦代表大地,因此,在五行当中,显而易见代表着土。

本文在归类分别介绍八种劲的时候,特意将土行的肘劲与挒劲排在最后,是因为整个太极拳八种劲法在八卦与五行归类当中,其中的土行是非常特殊的。因为只有土行当中的这两种劲,分别涵盖着所谓“进攻手”与“化解手”。这在其他金,木,水,火四行当中是绝无仅有的。我们不妨可以总结回顾一下前面的四行劲:

掤劲属水,归类为进攻手

捋劲属火,归类为化解手

挤劲与靠劲属木,归类为进攻手

按劲与采劲属金,归类为化解手

然而:

肘劲属土,归类为进攻手

挒劲属土,归类为化解手

因此不难看出,土行当中,是同时包含了进攻与化解两方面的劲力技击含义的。这也应了古代的一句话,土生万物。也有说土为万物之母。

与太极拳并称内家拳的形意拳当中,最难练的就是土行当中的横拳。而太极拳当中,代表着土的肘劲和挒劲同样是比较难以掌握的技巧,尤其是挒劲。

太极拳的掤劲是最基础的劲,也是最重要的劲,但如果说比较一下全部太极拳八种劲当中,哪一个劲算是最难用的,恐怕就属挒劲了。说挒劲不好用,是因为对于身法要求非常之高,对于时机把控又非常严格。可以说如果能够在实战当中用好挒劲,基本上可以能算作功夫有成的一个标志。

不过虽然挒劲较难掌握,和挒劲同属土行的肘劲相对来说就会简单许多,掌握好肘劲的要领,又会给挒劲有一些启发作用,因此,我们先来讨论一下肘劲。

肘击

肘法作为一种进攻手法,在很多的拳法当中都存在着。常见的肘击往往是非常凶险而又威力巨大的进攻手段,有人说宁挨十拳不挨一肘。而肘击又是比较危险的技击手法,因为双方距离都很近,自身能够肘击到对方的距离,也是对方十分容易打击到自己的距离,因此肘法的时机把握以及要领都是要求十分高的,简单总结来说就是没有十分把握,最好别贸然出肘。

然而在太极拳的拳理当中,肘劲的运用,又有着和其他拳法要领上面有区别的地方,按本文系列一贯以八卦五行的理论来阐述劲法的理论而言,肘劲在八卦当中属于的是艮卦。前文又提及过人体各个部位对应的八卦卦象,艮为手。因此实际上,看似太极拳用肘击打,但拳劲要领却是在手上。

如何用“手法”来驱使肘劲?实际上也很简单,拳法口诀当中叫做:“肘劲劳宫肩井合”。

什么是劳宫?其实是手掌上的一个穴位。

劳宫穴

我们把手指自然卷曲到手掌上,其中指贴到掌心的位置,就称为劳宫穴。劳就是劳动的意思,古人认为手上劳作的时候,一切力的发力点,都在这个穴位上。因此劳宫穴作为经络以及拳法理论当中,手法的重要指示穴位。包括很多吐纳术,气功等等,在经脉运行的要领上,都有所谓“劳宫吐张”类似的要领。

那么对应到太极拳的肘法上面,从口诀字面意思上就是手上的劳宫穴与肩膀的肩井穴意念上面相合。

注意是要意念上面相合即可,而并不是要完全实际贴合。当有这个意念相合的时候,肘劲自然就出去了。而不是意念上面让肘刻意突出打人。这点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个要点所在。

在“劳宫”与“肩井”相合当中,又有几种不同的方式,比如劳宫穴主动与肩井相合,那么肘劲是向前的,也叫迎门肘,而肩井穴去主动找劳宫穴的时候,就成了背后肘法。这点在陈氏太极拳掩手红拳当中左手手法要领是一致的。而如果是劳宫穴从侧面向肩井相合的时候,就是侧面肘法,例如坳拦肘,顺拦肘,穿心肘等等。但这些肘法无一例外的就是只要去意念想着用劳宫与肩井相合即可,都不是去刻意让肘突出打人的意想,否则的话,按照传统武术的说法就是“慢了”。

再者,肘法运用的时候,虽然意念上面只要“劳宫找肩井”,但实际而言,太极拳一贯强调的内外三合的要领是不能丢的。如太极拳“膝肘相应”的要领,用右肘击人的时候,则右膝有相应去“追”右肘的趋势。反之左手亦然。而在一些坳步肘法当中,又是左膝找右肘相合相应,只有这样,肘劲才是一个整体劲。太极拳当中所谓的“混元劲”,也有称作“浑圆劲”其实都是这种身体浑圆一体互相呼应的劲。

艮卦歌诀如下:

艮如覆碗应体间,又如大山势巍然;

山崩地陷非等闲,蚍蜉撼树难煞难。

古人很可能并不能完全懂得山川形成的原理,但现代的科技理论是可以证实,山脉的形成同样是由于地壳两端的挤压作用使得隆起成为山川,这一点倒是完美的吻合了所谓肘击的核心根源。

实际上,肘法虽然从用法上,常以肘部击打作为实际运用,然而肘劲核心就是稍节与根节部位相合产生的,实际作用点在于中节部位突出。那么其实可以类比的来说,膝法其实也是肘劲的体现,只要是涌泉穴与环跳穴去相合即可完成,可以类似前文描述的方式去类比体会。

拳谚当中有“肘在曲使”的说法。实际上也就是一言道破肘劲作为肢体关节弯曲突出击人的核心本质。人体各个关节部分,实际上都可以类似肘劲的方式产生技击作用。太极拳有说“周身无处不是拳”又有说甚至“屁股都可以打人”这里有兴趣的朋友都可以自己揣摩体会一下。

有的太极拳师父说,肘就是肘上打拳,肩靠就是用肩打拳,膝都是用膝盖打拳,胯打就是胯上出拳。这种说法,听到的人只有看自己能体会到多少了。

以王培生先生对于肘劲的一段讲解作为肘法阐述的收尾:

肘劲义何解?方法有五行,阴阳分上下,虚实须辨清,连环势莫挡,开花捶更凶,六劲融通後,运用始无穷。八法之肘,曲臂为用,手之内劳宫穴,与异侧肩井合而落于实脚处,形体似凝止于地,呈艮覆碗之象。随吾一静,上返清轻之劲,曲肘如峰,以另手中指尖抵曲池穴,双眼聚神,眼到肘到,身俱到,成肘劲之用.试手时,肘峰所到之处,人未感其劲,亦未受伤害,曰:未用意加害矣.其肘法变化,一膝肘、二膝肘、肘底枪、开花肘,顶、撞、掩、滚、献、缠、把、翻,似乌云翻滚,层出不穷。

那么,下文就开始阐述太极拳当中最后一个劲法:挒劲。

白鹤亮翅是典型的挒劲展现

挒劲作为本系列文章当中最后阐述的一个拳劲,是因为这个劲本身也是整个太极拳当中展现十分特殊的一个劲。前文当中也曾提到过,只有能够完全领会并且掌握了挒劲,才算作是完全掌握了太极拳的精要所在。那么首先对于挒劲做一番介绍。

按照惯例。首先说一下挒劲在八卦当中所对应的卦象。坤卦。

在八卦当中,只有两个卦象属于纯卦,也就是纯阳乾卦,纯阴坤卦。

就从八卦的理论本身来说,无论是纯阳与纯阴都不是一个长久维持的卦象,因此在对应太极拳当中的挒劲与采劲而言,真正作用出劲的持续也是十分短暂的。就如前文讲采劲一定是冷脆劲,那么挒劲也是类似采劲一样,时间短暂,但为了表示区别,我们用另外一个形容词去描述挒劲,那就是惊弹劲。也有的叫做闪空劲,还有的会形容为临空劲,甚至是“凌空劲”。

为什么挒劲的描述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形容词去描述呢?我们用一个设想的现象去描述一下被施以挒劲时候的体会:好似有个人正在悠闲的踱步,但突然脚下一空,落入陷阱的体验。又或者是用力推车,但正在半途的时候车子就扶不住了。诸如此类的种种感受,就是被“挒”的感觉。因此,反过来说,所谓挒劲,就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

在《易经》当中,对于坤卦是这样描述的: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元亨的意思是先天存在的,利是万物生长之始,而最后的贞却多了个牝马的形容词。所谓牝马的意思其实就是母马,而母马是始终如一跟着公马的,形影不离,所以其实这个意思就是坤卦是始终伴随着乾卦一起的,好像牝马跟随者公马那样。这些易经当中的阴阳卦象,如果说用到太极拳方面,实际上就是说,太极拳当中的阴阳无时无刻不是共同存在的,例如攻防,进退,顾盼,动静,又换句话说,就是永远在变化转换当中。我们说挒劲在太极拳劲法当中属于化解手,但化解的同时就伴随着进攻,又可以说化解既是进攻,进攻就是化解。这点其实在整个太极拳当中的技击思想当中也是贯彻如一的。

前面加了那么多的铺垫,现在专门说一下挒劲具体在太极拳当中的应用体现。

挒为坤卦,坤卦对应在人体,就是腹中,说白了就是躯干,而核心就是丹田。因此不论挒劲在手法上面如何变化,其实根本的核心就是在身法上面。

坤卦就是六断,所谓断,顾名思义就是分开。那么到底是哪六断呢?人体有六大基本关节。肩、肘、腕、胯、膝、足 实际上就是说这六大关节都要分开。当然并不是断裂割离那种,而是通常内家拳要领当中所谓的“骨节张开”。其实也就是关节放松,松活弹抖的意思。这是坤六断的外在体现。而内在体现,按照王培生先生的太极八法理论来描述,人体内有六球对应坤卦象,也就是上双眼,中两肾,下两睾。上中下六球两两相对的意念开合,对应的就是人体上中下各大关节的松紧开合。开则关节紧,合则关节松。因此关节与六球的松紧开合依次对应,就是整个人体内外开合鼓荡。这里有很多是道家修炼养生当中的技巧理论,这里仅仅所谓一个简单概述,不去做详细说明。

在太极拳的劲法当中,其实只要知道挒劲的核心在身法上面就足够了。太极拳当中很多外在展现挒的身法的拳式,例如说单鞭,白鹤亮翅,斜行,包括撇身捶,野马分鬃。。虽然每一招式在运行施展的时候,包括着其他各种太极拳劲法,但最后定式的时候,这种八面支撑张开的态势,往往就是挒的体现。因此可以说是挒式。这里如果回顾一下这些定式的要领,所谓关节张开,架势舒展,虚领顶劲,中正安舒等等,不难看出都是要求内外关节舒张的分展之势。因此这些都是挒劲的体现。

我们一般把太极拳劲的运行形态分为合劲,分劲,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所谓合劲就是劲力汇聚,往往就是属阳,分劲属阴,因此前文提到的采劲就是典型的合劲,那么挒劲就是纯粹的分劲。分劲的态势从外在的招式外形就可以看的出来。

所谓挒劲的运用,就是自身的分劲。但这个分劲的目的,其实分的不是自己的劲,而是对手的劲。

为何前文有所谓“六球合则关节开,关节开则六球合”。这其实就是挒劲,以及所谓坤卦的关键“消息”,简单而言,就是阴阳一体。外在是分劲的时候,内在是要收束的,不然的话劲就是泄了。内在开的时候外在是要内裹的,不然劲就是僵了。

如果不能在太极拳的练习运用当中时刻掌握这种要领,那么就根本达不到太极拳想体现的效果出来。这点非常的难,所谓挒劲是整个太极拳当中最难掌握的劲,也是这个道理。

说到这里类比一下形意拳当中土行当中的横拳,形意拳当中有说“横拳出手不见横”。能够体会的人就能发现其中与挒劲的异曲同工之妙。

形意当中的横拳,外表看起来打的是双臂,但实际上却是身法。有的形意拳师是这样形容横拳的:横拳仿佛出门。

什么叫出门?不会武功的普通人出门的时候,就这样直接走出门外即可。但在过去江湖闯荡的武师而言,出门是一个极其凶险的情形。因为门外的状况是完全未知的,在出门的一瞬间,根本无法去预知会不会有人埋伏在门外,对自己突下杀手。

所以拳师的出门,从来不是正面直接走出门外,而是先晃动左右两肩,侧身出门。

一左一右,一右一左,这便是闪展腾挪。这个方式又好似现代搏击当中的换架身法,往往只有搏击当中的高手,才会利用这样的身法,让自己对手原本的攻防意图落空。所谓横拳,打的既是身法。那么实际上太极拳当中的挒劲,同样展现就在身法之上。

用身法的晃动展现出来的挒劲,化解的就是对手攻过来的劲,简单说化解的方式,也就是分劲。

怎么叫做分对手的劲?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水中的石桩,当水流冲击到石桩的时候,水流自然沿着桩的曲线分流而去,水过之后,石桩仍然在原处不动。这其实就是挒劲想要在技击当中达到的目的。因此挒劲施展一定要外在圆,而在对应对手来势的时候,就要能将对手的劲分开。古人有说裂帛劲,也有说断金劲,而我曾经一位练太极拳的朋友,直接说你想想吃鸡的时候,双手撕开鸡翅膀的感觉,那就是挒劲。一席大白话让我深有感触。

那么,我们来引用王培生先生对挒劲做的描述总结:

“列劲义何解,旋转若飞轮,投物於其上,脱然掷丈寻,君不见漩涡,卷浪若螺纹,落叶堕其上,倏尔便沉沦。八法之列,分劲为列,相触之际,实手粘,虚手动,意注丹田,合于实脚,其形体节节松开,似铺陈于地,呈坤六断之象.虚脚做无限之后伸.送虚手,手心向上翻转,做无限之前展.两眼聚神,欲止欲追,成列劲之用,列劲乃顾盼螺旋之力,上列、下列、腾挪列,一摊即成功,确若无数飞轮,触之者,攸而丈寻,此言不虚也。试手时,人被腾挪到出,其身平置空中,至今以为奇者落地时无丝毫损伤。”

这其中的“列”其实就是说的“挒”由于是原文复制,就不再逐一替代修改了。

其中描述的相当详尽,也完全没有必要过多赘述。但其中只要明确重点:“挒劲乃顾盼螺旋之力” 这一点其实就是最关键的核心要领所在。

在实际用法上面,王老同样还有补充的描述:

“运用腾挪挒法,要求自身的肩、肘、腕、胯、膝、足六大关节都松开。每个大关节间都要很松活,这样运用挒法才便利从心。坤六段的内在系统是两眼球,两内肾(腰子)、两睾丸(女子为两乳头)。两眼球的开合,管两手腕、两脚腕;两腰子的开合,管两肘、两膝;两睾丸的开合,管两肩、两胯。六球开则大关节紧,六球合则大关节松,即以六球开合来操控上下肢各大关节的松与紧。歌曰:

坤属老阴体内长,穴球体内动无常。

扭转乾坤四球掌,上有两球佐朝纲。

挒破靠。设对方进左肩靠击我胸部,我左手捋其左臂,右手按其左肩,随抽提左脚以腾挪避闪,使彼靠劲落空。按照“引进落空合即出”的法则,随发棚手将对方发放出去(此处专指腾挪挒法)。”

所谓顾盼,说的就是身法。所谓螺旋,实际上也就是整个太极拳当中所有的劲路总结。

整个太极就是在永远螺旋运转的直观描述,而太极拳当中所有的劲,永远离不开螺旋运动的基本核心。

这并不仅仅是陈氏太极拳当中特别强调的所谓“缠丝劲”,有的人主张仅仅只有陈氏太极拳独有所谓缠丝劲的用法,但实际上只要是目前主流的几种太极拳流派当中,杨氏,吴氏,武式,孙氏,都存在着类似于缠丝劲当中的要领,只不过并没有刻意强调而已。

举例而言,杨氏太极拳当中并未说缠丝劲,但有着相当类似的说法叫做“运劲如抽丝”

如何抽丝?若是了解过抽丝剥茧的实际情况都可以体会,用直来直去的劲去抽丝的话,蚕丝很容易就会断开。那么究竟如何去抽,只能够运用类似“缠丝“这样的方式。

而本文当中一直重点引用的著名太极名师王培生先生的论述,实际上其本人既是吴氏太极名家,那么其文当中对于螺旋劲路的描述,自然能够看出吴氏太极拳当中的核心要领。

因此,只要是真正的太极拳当中,最为核心的运动方式以及基本理念,都是完全一致的。如果有别出心裁的其他高论,恐怕也就是现在涌现出来的各种世外高人自创的门派而已。

反正,无论他们如何自诩吹捧,我不会认其所谓真正的“太极”。

以上是本篇系列太极拳八种劲的用法概论的最后一篇,当然其中还有很多道理并没有完全完整描述。限于本人水平,也就只好这样如此。

敬请批评斧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