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道为镜】《道德经》第七十章:圣人心源

 道德经学用 2023-11-11 发布于北京

原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规律之说:

在第七十九章中,老子讲轻敌会丧失“慈俭让”三宝,会让生命背离大道,走向败亡。而本章中,则讲了为什么道理这么简单,但很多人却做不到的原因;同时,也明确了闻道和行道的重要性。“三宝”的道理一听就懂,“四善”的修行做起来也不难,而且这些规律无论放在哪都有奇效,可天下人却偏偏视而不见,更不要说去践行了。所以,老子才感慨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道之所以“甚易知”,是因为道就在生活中,就在宇宙的每一粒微尘里,也在每个人的身心内。大道不是别的,就是常理,这个常理极其简单,既没有新奇刺激的特点,也没有晦涩难懂的深奥,所以道一出口,人人都懂,远不如华美辞藻陶醉人,也不如繁复功法吸引人。正因为大道“甚易知”,所以真想行道并不难,只要顺着常理去做,就行了,所以老子才说大道“甚易行”。这个简单至极的道,无论谁去用道体道,他的力量都将源源不竭,他的身上都会产生天下归心的凝聚力。

道这么珍贵,为什么人们“莫能行”呢?——缺乏整体意识,是有道难行的病根。任何人都不能活成孤岛,人的生命是在父母恩典、大众付出、国家庇护以及天地恩泽中存活的。但很多人忽视了这一点,坦然享受着这一切,却毫无回报之心。岂不知只想得到而不愿奉献的人,就在斩断自己与天地的能量连接,也就会从天地大网中脱落。因为,有形世界中的所有得到,背后都有无形世界中的失去在支撑。

实际上,圣人与凡人就像一个硬币的两个面,始终并存于我们心中。至于让自己展现哪种状态,是我们的心决定的。所以说,圣凡之间只差一个心愿的距离,这就是真相。修道不是为了得,而是为了放。道本无我,心本无念,在这个空寂广大的“无”中,却能以无形化万形,以无声和万声。而那些我们放不下的,都是在给自己竖围墙,围墙封得越严实,自己的世界越狭窄。一个人,放不下名,名就困住他;放不下利,利就困住他;放不下理,理就困住他;放不下情,情就困住他。只要放不下,心就不自由。所以,修道一定要放下,无求者,自由;无为者,自在。

特别说明:

上述文字、图片、内容中如涉及或有可能涉及他人权益保护的,请马上联系我们,我们将会立即审核,并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予以纠正。

道德经学用

和谐身心,我的责任

和谐家庭,我的责任

和谐企业,我的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