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经典秘方(四 )( 五官、肿瘤)持续更新中......

 七月荷 2023-11-11 发布于江苏

 五官科部分

 结膜炎

 茵陈防己汤(朱洪文)

    [组成]  茯苓皮10克茵陈12克防已12克薏苡仁30

克防风10克  白芷10克地肤子30克金银花12克连翘

12克鱼腥草30克焦山栀6克乌梢蛇15克老鹳草20克

    [功效]  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止痒。

    [主治]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及一切过敏性眼炎,眼睑湿疹等。

    [用法]  水煎服,一日一剂。

    [方解]  方中茯苓皮、茵陈、防己、苡仁除湿利水;防风、

老鹳草、乌梢蛇等疏风除湿;连翘、焦山栀、鱼腥草清热解毒;白

芷清热止痒。

    [加减]  使用本方时,要因症而用,随症加减。若痒甚者,

加苦参12克;睑皮湿烂,体壮者,加石膏30克。

    [按语]  本病为一种季节性过敏性眼结膜炎,其眼部表现类

似中医的“目痒症”、“椒疮”或“粟疮”症等。《审视瑶函》中的

“时复症”,所载症状也与此相似。多为双眼发病,常见于春夏季

节,秋凉时好转,儿童及青少年多见,中年偶有患者。其病愈后

不留痕迹,一般认为是对热或某些物质过敏。临床上多以脾肺湿

热外夹风邪,即脾肺风热夹湿毒所致。治以祛风除湿,清热解毒,

常能获效。

    [典型案例]  余某,女,5岁,87年2月23 日初诊。

    家属代诉,眼红,发痒,反复发作两年。病史:两年前春天,

患儿眼红发痒,经用抗生素眼药水以及可的松眼液点眼后症状缓

解,经年反复发作,不能治愈。此次发作,发痒,畏光,流泪较

前更甚,眼分泌物呈丝状,已半月余。

    检查:双眼结膜充血呈暗红色,睑结膜可见扁平状大小不等

的乳头,边缘清晰,角膜缘无血管翳,此可与沙眼区别。

    诊断: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此为脾经湿热蕴结,外感风邪,风

热湿毒相搏所致。

    治以祛风除湿,清热解毒。以茵陈防已汤服10余剂,痒止红

退,两年来未复发。

口腔疾病

牙痛得效方(陈谨)

  (组成]  生地15~30克 淮山药15克 杭萸肉6克 云苓l0克

泽泻10克 丹皮12克 丹参30克 骨碎补15克 银花12克

    [功效]  养肾清肾固齿,滋阴降火。

    (主治]  各种牙痛。

    [用法]  每日 1剂,早晚各1煎,食后服。

    [方解]  本方以肾主骨,齿为骨之余的理论为指导,制治牙

病须以治肾为主乃能固齿的治疗原则,组方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

而成。方中六味地黄丸养肾清肾固齿,滋阴降火以治其本。骨碎

补益肾气,降浮火,强筋骨,疗齿痛,治牙齿松动,为治牙痛之

要药。丹参去瘀生新,用以行瘀血,除血热,消邪定痛,与既清

气分又清血分清热解毒之品银花相伍,其效益彰。

    [加减]  症见牙齿隐隐作痛或微痛,牙齿浮动,咬物无力,

午后疼痛加重,兼见眩晕耳鸣失眠,咽干舌燥,腰膝酸痛,五心

烦热,舌质红嫩,无浊苔,脉细数者,可投以本方,兼有外感风

热之邪者,重用银花,加连翘,知母,生石膏。另外,服药期间

应忌烟、酒、辛辣等对口腔有刺激的食物。

    [按语]  牙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虽然不致於危及生命。

却也是“痛起来要命”。临床上以风火牙痛和虚火牙痛为多见。虽

本方以治肾固齿为要而统治各种牙痛,但其方药组成仍以治虚火

牙痛贴切。其它各种牙痛仍须辨证施治。

胡连汤(许公岩)

  [组成]  胡黄连12克  当归10克 生甘草12克

  [功效]  推化湿浊。

  [主治]  口腔糜烂、持续不断或长期反复发作,舌苔厚腻或

黄腻,大便不爽等。

    [用法]  水煎服,日一剂,早晚二次服。

    [方解]  胡黄连苦寒,清热燥湿力强,依消化道长期水肿之

病理,取其燥湿力大之特性,用以化湿消肿,则水湿即去。又以

其服后有里急腹痛感觉,故辅当归、生甘草权为缓解,则腹痛即

减。待肿消水去,疮面即行愈合。

    [加减]  本方适宜于因湿浊蕴结於肠胃,气机不畅所致的湿

浊内阻之证。凡患者素嗜茶酒,积湿较甚而致口舌生疮,大便干

燥不爽,均可使用本方。若舌苔白厚腻,可加泽泻30克,以驱除

蕴积之水;若其人下唇红肿或舌质红,可加公英15克;痰涎壅盛,

则加入半夏曲15克,桔梗12克;脾湿偏重者加苍术12克;如服

后腹泻不畅,可酌情胡黄连加量至15克,直至口疮愈合。大便转

为正常,则说明水肿已消。日疮根除后,须严加忌口,不饮茶酒,

不食生冷,以防反复。

    (按语]  本方系长期临床实践所创,主要取胡黄连苦寒,走

血分,善除湿热,厚肠胃,解毒邪,消肿痛之力;当归与之配合

似有“连芍白头翁汤”之义,其效验可明矣。

    [典型案例]  赵某,男,33岁。    .

    现病史:患口腔溃疡8年,经常口腔粘膜及舌面多处溃烂,伴

有疲乏身重。近来口舌溃疡加重,连续不已,经服多种中西药均

无起色。现口疮影响进食,舌面及口消疣汤腔粘膜多处溃烂,脉沉滑。辨

证:寒湿伤脾,积湿滞肠。治法:健脾化湿,推降导滞。处方:苍

术10克、麻黄6克、胡连10克、生甘草10克、当归10克,此

药服7剂后,口腔溃疡痊愈。经访,至今未复发。

口疮方(张珍玉)

  [组成]  锻炉甘石2克人中白(煅)1克青黛2克冰

片0.3克枯矾0.5克

    [功效]  燥湿敛疮,化腐生肌。

    [主治]  口腔溃疡。

    [用法]  上药共为极细末,放瓶中收贮,盖严勿受潮湿。用

时将药末搽于患处,一日一次。

    [方解]  本方为祖传验方,主要用于治疗口腔溃疡。口腔溃

疡为口腔粘膜上皮的缺损,中医称之为口疮,引起口疮的原因很

多,如心脾积热,胃火上蒸,阴虚火旺,脾虚温盛等,无论何种

原因引起的口疮,都可用本方外治。

    方中煅炉甘石有燥湿消肿收敛生肌之效,据药化分析,其主

要成分为氧化锌,有中度的防腐、收敛、保护创面的作用,青黛

清热解毒,有抑菌作用,二者配合,能增强防腐生肌的功效。人

中白降火,散瘀血,治咽喉、口舌生疮;枯矾清热燥湿,解毒杀

虫;冰片化湿消风散郁火,清热止痛。诸药配合,燥湿收敛,化

腐生肌,清热止痛,促进溃疡愈合。

    (典型病例]  李××,女,2岁。

    患口腔溃疡半月,吮奶困难,口流涎。经服核黄素及搽冰硼

散无效,用本方涂搽一次即愈。

    刘××,62岁,离休干部。患口腔溃疡5~6年,时愈时发,

经多次治疗无效,用本方3次即愈。10余年来发。    ’

    附张珍玉简介:出生于1920年,山东平度县人,生于中医

世家,幼承家训,酷爱中医,攻读歧黄,1943年即悬壶青岛。从

事中医工作50余载,执教30春秋,现任山东医学院教授,中医

基础博士研究生导师。医、教、研三方面成果昭昭。长于内科、妇

科和儿科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理论方面亦颇多

独自见解。

咽喉疾病

清咽解毒汤(吕同杰)

    [组成]  生地30克元参24克麦冬30克黄芩15克

板兰根45克  白芍15克丹皮15克蝉衣15克薄荷6克

甘草6克  山豆根15克桔梗9克牛蒡子15克浙贝15克

    [功效]  养阴清热,泻火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  急性咽炎、主扁桃体炎。

    [用法]  水煎2次分服,日1剂,病重者可日服2剂。急性

扁桃体炎、咽炎等一般1—3剂即愈。小儿或年老体弱者酌减剂

量。

    (方解]  方中重用生地、麦冬、元参等养阴泻火;黄芩、丹

皮、板兰根清热凉血解毒;蝉衣、薄荷轻扬上行,疏风散郁;桔

梗、牛蒡子、浙贝、山豆根等宣肺利咽,消肿止痛、直达病所;白

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

    [加减]  本方以吕氏多年临床经验结晶,即“治热首求救

  阴”的理论所创制。其认为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及白喉等

  属外感热病或阴虚感冒、热毒炽盛所表现者,多系邪毒内侵、消

  烁阴津、水亏不能制火之缘故。运用本方时,若素体阴虚,起病

  急骤者,多属虚火上炎,可加肉桂2—3克以引火归元;若脾胃素

  虚,不耐寒凉者,亦可稍佐肉桂或干姜。

    [按语]  本方经药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由伤寒、副伤

  寒甲乙三联菌苗所致的家兔发热,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对甲型链

  球菌、乙型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

  用,高浓度时对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也有抑制作用;对炎症的

  渗出、水肿有抑制作用,可改善症状。

    [典型案例]  高某,女,3岁。

    1990年2月3日诊。高热3天,体温持续在38.5~39.5℃,

  咽痛,口渴,进食时哭闹,睡眠不安,舌红苔黄而干,脉细数。咽

  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肿大无化脓,血常规:白细胞15000/mm3、

  中性78%、淋巴22%。曾服用“感冒清”、“板兰根冲剂”、“麦迪

  霉素”、“螺旋霉素”等不效。遂改用清咽解毒汤,日1剂,分2次

  服,1剂热退,3剂余症悉除。

金灯山根汤(张赞臣)

    (组成]  挂金灯4.5~9.0克山豆根4.5~6.0克嫩射于

3.o~4.5克牛蒡子4.5~9.0克  白桔梗3.o~4.5克生甘

草1.5~3.0克

    [功效]  疏风化痰,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主治]  急性喉痹、乳蛾、喉痛、喉风、咽喉肿痛(咽部各

种急性感染)。

    [用法]  上方诸药以清水600毫升,浸泡20分钟后煎,每

剂煎2次,共取汁约300毫升,待药稍凉后分2次服用,以饭后

1~2小时缓缓咽下为宜。

    [方解)  本方以挂金灯、山豆根为主药,两者皆性味苦寒,

挂金灯亦名锦灯笼,善清肺胃之热,为消喉肿,止喉痛之要药;山

豆根对咽喉红肿疼痛亦具良好的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作用;再辅

以牛蒡子、射干疏风散热、化痰利咽;桔梗宣肺利咽,为手太阴

之引经药,咽喉系肺胃上口,藉其升扬之力,可引药力至病所而

奏速效;配甘草调和诸药,亦起甘缓利咽止痛作用,符合《内

经》“病生于咽喉,治之以甘药”的原则。

    [按语j  运用本方时,若遇畏寒发热、脉浮数、表邪重者,

加荆芥、薄荷、蝉衣;痰涎多、苔浊腻者,酌加僵蚕、瓜萎皮、地

桔萝;身发高热,邪热炽盛者,酌加川连、黄芩、山栀、银花;口

干舌红,苔少或剥,属阴虚火旺者,酌加生地、元参、麦冬;大

便干涩不爽者,酌加瓜蒌仁、火麻仁、芦根;肝经火旺者,酌加

冬桑叶、白菊花、生白芍等;咽喉红肿甚者,酌加赤芍、丹皮;热

毒久壅,脓成未溃者,酌加皂角刺、美蓉花;惟见舌苔粘腻,痰

多中满者,甘草以少用或不用为宜;便溏者,射干、牛蒡子不宜

多用。

鼻窦炎、鼻息肉

辛前甘桔汤(张赞臣)

    [组成]  辛荑花6克青防风6克嫩前胡9克天花粉

9克薏苡仁12克  白桔梗4.5克生甘草3克

    [功效]  疏风清热,通窍排脓。

    (主治]  鼻窦炎,症见鼻中常流浊涕,久则但流黄浊之物,

如脓如髓,腥臭难闻,及嗅觉减退等。

    [用法]  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服。

    (方解]  方中辛荑入肺经,善散风宣肺而通鼻窍,试验证明

有收缩鼻粘膜的作用。配以防风加强祛风之力,无论风寒、风热

均可适用。前胡辛苦微寒,降气化痰开泄通窍,配桔梗,一开一

降,祛痰排脓辛开苦泄。苡仁甘淡渗湿,有清肺排脓健脾之功,又

能生津润燥。合花粉可加强消肿排脓作用而不伤正。生甘草泻火

解毒,调和诸药,与桔梗相配即为甘桔汤,长于祛痰利咽,兼治

鼻、咽之疾患。全方药性平和,通调兼施,宜于慢性病者长服。

    [加减]  气虚明显者加黄芪、白术,与原方中之防风相配,

即成“前胡玉屏汤”,使之补而不滞;鼻塞重者,可加细辛、藿香;

分泌物清稀,可加杏仁、浙贝母;分泌物黄稠可加瓜蒌皮、冬瓜

子;粘膜水肿甚者,可加茯苓、泽泻;粘膜红肿者可加赤芍、丹

皮。此外,还可同时配合外治法。吾家传之“鼻渊散”,适用于鼻

渊常流黄粘浊涕,腥臭难闻。方由辛荑花30克、薄荷叶6克、飞

滑石9克、月石(风化)9克、大梅片0.9克组成。共研细末,过

筛后用。吹搐鼻内每日2~3次。方中辛荑、薄荷辛通肺气,滑石

渗湿收涩,月石化浊祛腐,合用之有清热化湿、通利鼻窍的作用。

    (按语]  鼻窦炎中医谓之“鼻渊”,慢性者多见虚实夹杂之

症,但总的治法以清泄为主。运用通窍、排脓、化湿、疏风、清

热、止痛等法,佐以扶正之品,因久病每易伤正,常需通调兼施。

药可根据寒热虚实之辨证酌情选用。通窍药中如苍耳子、石菖蒲、

路路通等性较温燥,适于湿浊蕴肺者,而对舌尖红,邪热重者则

不宜;荷梗适于热症鼻塞,用于粘膜红或淡红色者,而不宜于粘

膜色灰有湿郁者。排脓药如天花粉性甘寒,能清热生津,消肿排

脓,适用于热证;白芷辛温,则宜于风寒之证。不要一见黄脓涕

就一味用栀芩清泄苦寒药,久用有碍胃之弊。头痛要按部位不同

分经用药,如额部痛多选白芷、藁本,颞部痛宜用白芍、白蒺藜,

头顶或枕部痛可选蔓荆子,眼眶痛可加用决明子、青葙子。用补

益药时尤须注意;邪热重时进补宜暂缓,或配以疏散药,以免留

邪;脾气不足、胃纳欠佳时宜配健脾理气药以防滞;见舌苔厚腻

则养阴药免进。如能细细体味,随症加减都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

果。

息肉雾化汤(干祖望)

    [组成]  苍术10克  白芷10克石榴皮10克  乌梅10

  [功效]、燥湿收敛。  .

  [主治]  鼻息肉。

  [用法]  蒸气吸入法:用厚纸做一漏斗,然后将药煎煮沸后,

将纸漏斗的大口罩在煎药器的上口,尚达不漏气,漏斗小口的直

径4cm大小,靠紧鼻孔部,闭口用鼻呼吸,将蒸气从鼻腔吸入,每

次蒸吸半小时,每剂每日吸两次,连蒸吸1~2个月,将会达到预

期的疗效。注意事项:(1)对较大的息肉,而通气极差者,’疗效

欠佳,需手术。(2)息肉摘除后,1周开始蒸用,保持鼻腔通气,

可减少或控制复发。(3)贵在持之以恒,患者每次蒸用后,自觉

鼻腔舒适,通气改善,20天后息肉明显缩小。(4)蒸气过热时离

远些,以免烫伤。

    [方解]  鼻患肉是因湿浊氤氲上蒸清窍所致,苍术味苦辛,

性温燥,辛香发散,是祛湿的重要药物,不论是治内湿外湿,均

可采用,治外湿以苍术为最佳。按现代药理分析:苍术利尿发汗,

有较强的排钾、钠的作用,将其鼻腔浊涕及息肉中的水分排出,而

使炎性水肿消退,息肉缩小,鼻腔通畅。而白芷“其气芳香,能

通九窍”,可兴奋呼吸中枢、血管舒张和收缩中枢,使鼻腔通气改

善,嗅觉好转。借助石榴皮、乌梅酸敛收湿,对息肉血管起到硬

化作用,使息肉无血供应,营养中断,控制其生长。合而用之,燥

湿收敛,以使湿祛症除,共奏其效。

    [按语]  息肉雾化汤是用其燥湿收敛特性,取蒸气吸入法,

熏蒸鼻腔,治小鼻息肉、鼻中甲息肉样变和用于鼻息肉手术后处

理,疗效满意。    ·

    (典型病例]  杨某,男,41岁。

    鼻塞多年,乞灵收缩药以求退,但近来两月,收缩失其效用,

子夜更甚,涕不多,嗅觉迟钝,查见左中鼻甲息肉样变肥大,充

盈鼻腔,嗅裂消失,右侧脓性分泌物很多,舌质红,舌苔薄,脉

弦,干老诊日:鼻塞新寒久热,古有遗训,热在肺也。涕诉不多,

查有脓涕,诚恐常规之法难以奏效。用麻杏石甘汤,方固奇僻,或

可有望。对于息变,取外治法(蒸气吸入),以求绿叶之功。内服

方:麻黄3克、杏仁10克、石膏30克、甘草3克、菖蒲3克、干

地龙10克、辛夷6克、白芷6克、鱼腥草10克,5剂。外用息肉

雾化汤,5剂。取蒸气吸入。5日后复诊,鼻塞稍有改善,有涕出,

鼻甲稍感缩小,鼻道稍见宽畅,治取内外两途,内则麻杏石甘汤

处理鼻渊,外用蒸气吸入,收敛香燥,已初见成效,自然以踪进

为是。连进20剂。三诊时,鼻道通畅许多,嗅觉在有无之中,鼻

甲肥大得到收缩,则求者已应,所欲者又得矣。去内服药,单用

外治,治50余日,鼻塞消除,嗅觉基本恢复正常。

白内障、眼疾

加减化斑汤(黄叔仁)

    [组成]  生石膏50~100克生石决明20克知母10克

生甘草10克  山药10克玄参10克生地10克紫草10克

丹皮10克青黛6克

    [功效)  清热凉血,平肝明目。

    [主治]  周边部色素膜炎,色素膜脑膜综合征、交感性眼炎

等眼病。

    [用法]  前二味药先煎半小时,再放入后七味药共煎,用药

汁冲青黛内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加羚羊角者,羚羊角刨片

另煎服。

    [方解]  化斑汤原出于《温病条辨》,治温热发斑。本方由

原方减犀角,加上能清肝明目的羚羊角、石决明、青黛、紫草、丹

皮而成。具有清热凉血,平肝明目的功效。

    [加减]  眼部充血明显,色素膜反应强烈等肝热症状明显

时,加羚羊角1克。周边部色素膜炎0T试验阳性并出现病灶反应

者,加百部10克、黄精lo克、夏枯草10克;抗“0”>500、有

活动性病灶者,加连翘10克,金银花20克,同时清除病灶。

    [按语]  本方适用于气血俱热的实证。诊断为气血俱热的依

据是:(1)气轮或气轮与血轮均有明显充血,眼底见视乳头出血,

或网膜有新鲜出血,脉,舌及症状中有一项属热证表现者;(2)眼

部只有气热或血热表现,全身则必须有血热或气热表现;(3)眼

部无气热或血热表现,全身有气热和血热表现。对证用方,效果

显著。

    [典型病例]  罗××;男,30岁。

    左眼在幼时因患角膜溃疡穿孔而失明,以后反复红痛,需治

疗才好转。一个月前,右眼突然畏光、红痛、视为下降。视力:右

0.2,左光感消失。(其它检查略)治疗经过:入院后即给予强的

松10毫克,一日四次口服,同时局麻下摘左眼球,经病检证实为

交感性眼炎。经用强的松、硫唑嘌呤等西药治疗一月余,病情时

轻时重。为避免长期大量应用激素造成的副作用,决定用中药合

并治疗。当时患者面如满月,腹部变大,饮食正常,口微渴,大

便干,小便微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证属肝火上攻头目;气

血俱热。治宜平肝明目,清热凉血。原方加羚羊角1克,每日一

剂,27荆。用中药1周后,改为强的松10毫克,一日三次口服;

2周、3周后又各减少10毫克。用中药20天后,右眼视力1.5,眼

底炎症全部消退。继续观察1周无变化,停药出院。随访4年无

复发。

息肉雾化汤(干祖望)

    [组成]  苍术10克  白芷10克石榴皮10克  乌梅10克

  [功效]、燥湿收敛。  .

  [主治]  鼻息肉。

  [用法]  蒸气吸入法:用厚纸做一漏斗,然后将药煎煮沸后,

将纸漏斗的大口罩在煎药器的上口,尚达不漏气,漏斗小口的直

径4cm大小,靠紧鼻孔部,闭口用鼻呼吸,将蒸气从鼻腔吸入,每

次蒸吸半小时,每剂每日吸两次,连蒸吸1~2个月,将会达到预

期的疗效。注意事项:(1)对较大的息肉,而通气极差者,’疗效

欠佳,需手术。(2)息肉摘除后,1周开始蒸用,保持鼻腔通气,

可减少或控制复发。(3)贵在持之以恒,患者每次蒸用后,自觉

鼻腔舒适,通气改善,20天后息肉明显缩小。(4)蒸气过热时离

远些,以免烫伤。

    [方解]  鼻患肉是因湿浊氤氲上蒸清窍所致,苍术味苦辛,

性温燥,辛香发散,是祛湿的重要药物,不论是治内湿外湿,均

可采用,治外湿以苍术为最佳。按现代药理分析:苍术利尿发汗,

有较强的排钾、钠的作用,将其鼻腔浊涕及息肉中的水分排出,而

使炎性水肿消退,息肉缩小,鼻腔通畅。而白芷“其气芳香,能

通九窍”,可兴奋呼吸中枢、血管舒张和收缩中枢,使鼻腔通气改

善,嗅觉好转。借助石榴皮、乌梅酸敛收湿,对息肉血管起到硬

化作用,使息肉无血供应,营养中断,控制其生长。合而用之,燥

湿收敛,以使湿祛症除,共奏其效。

    [按语]  息肉雾化汤是用其燥湿收敛特性,取蒸气吸入法,

熏蒸鼻腔,治小鼻息肉、鼻中甲息肉样变和用于鼻息肉手术后处

理,疗效满意。    ·

    (典型病例]  杨某,男,41岁。

    鼻塞多年,乞灵收缩药以求退,但近来两月,收缩失其效用,

子夜更甚,涕不多,嗅觉迟钝,查见左中鼻甲息肉样变肥大,充

盈鼻腔,嗅裂消失,右侧脓性分泌物很多,舌质红,舌苔薄,脉

弦,干老诊日:鼻塞新寒久热,古有遗训,热在肺也。涕诉不多,

查有脓涕,诚恐常规之法难以奏效。用麻杏石甘汤,方固奇僻,或

可有望。对于息变,取外治法(蒸气吸入),以求绿叶之功。内服

方:麻黄3克、杏仁10克、石膏30克、甘草3克、菖蒲3克、干

地龙10克、辛夷6克、白芷6克、鱼腥草10克,5剂。外用息肉

雾化汤,5剂。取蒸气吸入。5日后复诊,鼻塞稍有改善,有涕出,

鼻甲稍感缩小,鼻道稍见宽畅,治取内外两途,内则麻杏石甘汤

处理鼻渊,外用蒸气吸入,收敛香燥,已初见成效,自然以踪进

为是。连进20剂。三诊时,鼻道通畅许多,嗅觉在有无之中,鼻

甲肥大得到收缩,则求者已应,所欲者又得矣。去内服药,单用

外治,治50余日,鼻塞消除,嗅觉基本恢复正常。

肿瘤部分

化瘀消症汤(周霭祥)

    [组成]  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5克赤芍10克

川芎12克丹参20克鸡血藤20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

青黛12克香附12克郁金10克鳖甲20克

    [功效]  活血化瘀,消症散结。

    (主治]  一、各种骨髓增生性疾患,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等。

    二、各种血瘀证。但对非骨髓增生性疾患的血瘀证不宜。

    [用法)  每日1剂,水煎2次,日服2次,其中青黛布包入

煎。

一  [方解]  骨髓增生性疾患,多合并腹中症积,乃因气滞血瘀

所致。中医认为气行血亦行,气滞血亦滞,故治疗此类疾病,须

用行气、活血、化瘀、消磨之品组成方剂。方中前九味药有活血

化瘀、消症散结作用;青黛可解毒、消肿、散瘀,对白细胞高者

适宜;鳖甲软坚消痞,香附、郁金行气,可增强活血化瘀作用。诸

药合用可治多种血瘀证。

    [按语]  在运用本方时,如瘀血严重,红细胞或血小板显著

增多者,可加水蛭、土鳖虫、虻虫,加强破血散瘀作用;白细胞

明显增多者,青黛剂量加大至15,----20克,并加雄黄l克入煎,因

雄黄可解毒,消积聚,化腹中之瘀血,但此药有毒、不宣久用。有

肝肾疾患者禁忌。

    [典型案例]  谢某,女,41岁。

    1985年11月来诊。近两月来患者感到疲乏、逐渐消瘦、盗汗、

胁胀,偶有低热,并扪到腹有痞块,经西医院验血及骨髓穿刺诊

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因慕名雨来我院就诊。查体:贫血面容,

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巩膜无黄染,心肺(一)、肝在肋下lcm,脾

在肋下llcm、脐右2cm、脉弦细,舌质暗,苔黄。化验:血红蛋

白7克%  白细胞63900/mm3、早幼粒2%,中、晚幼粒27%、杆

状核20%、分叶核20%、嗜酸3%、嗜碱3%、单核4%、淋巴21%、

血小板38万/ram3、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红为27.3。1,粒系

以中、晚、杆为主,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多见,诊断同前。中医辨

证;气滞血瘀、症积为患,治宜理气活血,化瘀消症。用化瘀消

症汤加减。方中青黛改为与雄黄口服,两者按9;1混匀,每次2

~4次克每周3次,饭后服,不用西药。一周后症状好转,白细

胞开始下降,脾脏质地变软,并开始缩小。治疗2个月后,白细

胞降至10000/mm3左右,幼稚细胞逐渐减少以至消失,3个月后

肝脾已不能触及。至1986年3月,出院前查血红蛋白12.8%,白

细胞6400mm3,分类正常,血小板14.8/ram3,骨髓复查基本正常,

达到完全缓解。

益气补血汤(周信有)

    (组成)  党参20克黄芪20克黄精20克山萸肉20克

女贞子15克淫羊藿15克巴戟天20克丹参15克鸡血藤

20克龟板30克鹿角胶9克(烊化)  大枣10枚干地黄15克

    [功效]  培朴脾肾,益气养血。

    [主治]  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为阴阳气血两虚者,也可用以

  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所出现的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可作为临床常用的基本方剂。

    (用法]  水煎,日服3次。另外,人参研粉每服1.5克,早,

  晚2次吞服。

    (方解]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严重的血液疾患。西医认为是骨

  髓造血功能障碍引起严重贫血。中医认为肾主藏精,脾为气血生

  化之原,再障贫血,主要是由于脾肾虚损,气血化生无源,因致

  气血虚损不足。故本方的设计实出培补脾肾、补益气血这一基本

  原则。根据《内经》“阳生阴长”、“阳先阴后”的理论观点,培补

  脾肾、补益气血,又专以温阳益气为先。故本方把健脾益气之党

  参、黄芪、黄精与补肾助阳之淫羊藿、巴戟天、山荑肉、鹿角胶

  等作为基本药用于疾病之全过程。据临床观察,这类药似对红细

  胞系统的造血功能有促进作用,这与中医观点是一致的。同时,根

  据“血以和为补”的原理,亦加入兼补血与和血作用的丹参、鸡

  血藤,这类药似有改善微循环及清除病损处代谢障碍的作用。加

  入干地黄、龟板,是考虑滋阴养血,阴阳两补,取得阴阳平衡。

    [加减]  如偏于阴虚而有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的阴虚内热之

  候,可减淫羊藿,干地黄易生地黄20克,加元参20克、知母15

  克、地骨皮15克。不要因为有阴虚内热之候,而放弃温阳益气的

  基本原则。再障出现发热,有阴虚、气虚、感染之别。前两者为

  本病引起,一般为低热或无热而有灼热感,可遵“治病必求其

  本”的原则,按贫血辨证施治,调整阴阳气血。如系感染外邪引

  起高烧,就要考虑内外合治,在上方的基础上,酌加银花、连翘、

  蒲公英、板兰根、山豆根等清解祛邪之品,以标本兼治、补清兼

  施。再障出血,以气虚血虚,气不摄血为多见,仍应抓住病之本

质,培补脾肾、益气摄血。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病情,加入相应的

止血药,如阿胶、煅龙牡、赤石脂、白芨、生地炭、侧柏炭、地

榆炭、仙鹤草等。如系外邪感染,邪热炽盛,灼伤血络、血热妄

行,则须在清解祛邪的基础上,加入凉血止血之品,如银花、连

翘、板兰根、黄芩、黄连、犀角、生地、丹皮、大小蓟、侧伯叶

等。不论各种严重出血,均可用大小蓟、生地榆、藕节、仙鹤草

各60克,水煎服。

    [按语]  在临床上,再障以重度贫血、发热、出血为主要特

征;发热与出血,都是在贫血的基础上发生的。贫血为本,发热

与出血为标。因此在治疗上,要抓住贫血这一疾病本质,审证用

药,辨证施治。若一旦出现严重的出血或感染引起高烧,就会危

及生命。这时在治疗上就要标本兼顾r或急则治标,同时亦要配

合西医输血抢救等治疗措施,这对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病死率是

有帮助的。

    [典型案例]  王某,男,30岁,干部,1975年7月初诊。

    当年5月间,因肺结核复发住某铁路医院,曾用链霉素及雷

米封治疗。住院期间即逐渐面色发黄,全身乏力,以后肺结核痊

愈出院。又因发高烧、面黄、乏力、口腔溃疡住进某铁路中心医

院。当时体温40.5℃,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5.4克%,红细胞

114万/mm3、白细胞总数2000/mm3,中性3 oA,淋巴97%,网织

细胞2%,血小板38000/mm3。经3次骨髓穿刺确诊为再生障碍性

贫血。症见:患者面色萎黄泛红,壮热不退,口舌干燥,渴饮不

多,头晕目眩,心慌气短、语言低微、精神萎顿,疲乏不支,有

多处口腔粘膜溃疡,皮肤有散在血斑,尿短赤,舌质淡红而干,苔

薄黄,脉濡数。

    中医辨证:脾肾虚损,气血两伤,复感外邪,邪热炽盛,当

内外合治、扶正祛邪,法宜培补脾肾,以滋化源,益气养血,清

解祛邪,在益气补血汤的基础上稍施加减。处方:党参30克黄

芪30克黄精30克生地30克玄参20克丹皮15克女

贞子15克  山萸肉30克丹参15克鸡血藤30克连翘15

克大青叶15克蒲公英15克青蒿9克地骨皮9克水煎,

日服3次。连续服药3剂,感染控制,壮热已退,但仍有低烧,持

续在37.2℃~37.5℃左右。以后的治疗,即针对气血两虚,突出

培补脾肾,调养气血,以益气补血汤为基本方,再随症加减,药

味略有出入,连续服用。另外并配合人参研粉吞服1.5克,早晚

2次。刚入院时,因贫血严重,除服上方外,并配合西医输血及丙

酚睾丸酮治疗。1个月后,化验血象基本稳定,即坚持以服中药治

疗为主,经过3个月的治疗,除血小板尚偏低外,其它血象已基

本恢复正常,故出院在家休养,并坚持服中药治疗。1年后,血象

已完全恢复正常,恢复健康。直至现在,身体健康状况一直良好。

                 如果您觉得好   请分享出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