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职国央企之后,打开了新世界

 A探索者 2023-11-11 发布于江西

这几年以稳定、待遇好著称的国央企在广大打工人心中的地位水涨船高。

在“千金难买工作稳定”的观念之下,包括应届生、海归在内的青年求职者,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在国央企的offer上,导致国央企现在是越来越难进了。

然而也有已经“上岸”的人表示,国央企的岗位也没有那么香,因为不同的国企之间待遇差距比较大,薪酬待遇到底如何还得看进的是什么公司。

而且这两年国央企也时有传出业务调整和减员的消息,并不像许多人想的那样只要入职就一劳永逸了,一样要凭本事留下来。即使稳如国央企,生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

Image

不是所有国企岗位都很香
影响薪酬待遇的因素有很多

在很多人一贯的印象中,国央企哪哪都好。尤其是效益好的头部企业,光看薪资就已经极其诱人。

比如某航空集团硕士生的年薪能够达到30-50万的水平,某银行给到一般应届生的年薪也能达到24万元,不可谓不高。甚至有员工刚入职三个月,就拿到了5位数的年终奖……

此外,更豪横的是五花八门的额外福利,八险二金甚至是十险三金的配置,在大型国央企内也是常有的。更别说还有各类假期、落户福利了。

然而这些惹人羡慕的offer只是一部分现象,实际上不同国企、不同岗位之间的待遇差异,是巨大的。也有不少人抱怨自己跳槽国企后,待遇减半且经常加班,又累又惨……

这种落差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有很多因素在左右着各类国央企的实际薪酬和待遇,比如外部有地域因素和行业因素在起作用。

一般来说,央企的薪酬待遇比地方国企要好一些。而发达城市的待遇,又比欠发达地区的要好得多。比如某银行在广东地区的平均工资,可以达到內蒙古的2倍之多。

又比如这几年发展迅猛的新兴朝阳行业,待遇增长就很快、天花板很高。比如新能源、信息通讯等等。但比如纸媒、煤炭这类传统行业,待遇天花板就很难突破。

此外,在企业的内部,也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员工的收入。

比如经营效益因素。经营效益好的国央企,薪酬待遇自然好说,但经营效益长期比较差的,待遇当然不可能好。

关于这一点,小明曾在《国企薪酬结构又调整,事关重大!》一文中分析过,今年最新发布的《国有企业内部薪酬分配指引》明确指出,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阶段,合理确定企业薪酬策略。

其中领先型企业的总体薪酬水平可以处于市场75分位以上,需要重视外部市场竞争力,通过较高的薪酬水平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而滞后型企业,因为经营效益问题,导致薪酬支付承受能力不强,对人工成本较为敏感,需要尽可能降低人工成本支出。所以其总体薪酬水平,只能围绕市场25分位波动。

这套薪酬制定标准直观地体现了企业效益与薪酬水平之间的关系,充分表明了国家对国央企薪酬改革的态度,就是要打破平均主义。

效益好的企业才允许去支付更高的薪酬,争取更高端的人才。效益一般的企业,预算必须省着用。

又比如企业、岗位级别也会影响实际待遇。同一家国有企业中,总部的待遇一般好于二级、三级公司。

所在部门也会影响薪酬待遇。职能部门无论是在民企还是国央企,薪酬天花板都相对要低一些。但是如果是在业务部门,那就可以以绩效论收入,尤其是在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激励机制健全的国央企中,普通的业务员也有机会赚取高薪。戳我,承接“一利五率”指标,稳增长,创效益
所以实际上,并不是随便获得一份国企offer,就等于“上岸”的,其中影响到薪酬待遇和发展前景的要素非常多。

对于求职者来说,最有价值的offer主要还是来自于发达城市、朝阳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且经营效益不错的国央企。争取进入到这类国企的业务口岗位,那才真能叫“上岸”了,但这些岗位的招聘要求也非常高,打铁还需自身硬。


Image
进入国央企≠端定铁饭碗
改革背景下人员结构不断优化

稳定性可以说是国央企岗位最受求职者最青睐的一个特征。根据拉勾网的一项统计显示,今年求职者最偏爱国央企的因素,就是稳定性高,多达95%的受访者都提到了这一点。

然而,这个过往延续了多年的特征,可能会随着时间越来越普遍地被打破,因为国央企也有新时代下的改革任务。

今年是国企深化改革提升新三年行动的启动之年,在转型改革的大背景下,许多过往看似令人羡慕但实则不合理的管理特点,未来可能都会被纠正,其中就包括“不由分说”的稳定性。

国企开启改革行动以来,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原则一直被强调。

今年新一轮国企改革启动,中央进一步强调了要压实新型经营责任制。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梯度培养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

未来无论是干部还是员工,都不能再将稳定性视作国央企默认的伴生特点。企业本就该根据效益、根据业绩来对人才队伍实施多层次的、精细化的管理和调整,一成不变的机制显然是有问题的。

当然,改革带来的未必只有动荡,也有希望。

薪酬分配制度、人才激励制度的升级优化,也是改革重点。在新一轮的改革中,推动国企建立更科学、市场化的薪酬制度,是重点工作之一。

未来国央企有望完善各类中长期激励政策,在员工积极性和活力的激发上,会有更多的工具和方式方法可用。对于优秀人才的激励只会多、不会少。

当然,今年以来确实有国央企传出减员消息。这几年全球经济形势复杂严峻,最先受到冲击的是民营企业,但这些风险随着时间发展,也多少会波及到部分国央企,影响经营效益。戳我,承接“一利五率”指标,稳增长,创效益
所以在面临挑战时,部分遇到困难的国企也会实施减员降薪的举措。不过就目前来看,国央企总体上经营稳定性仍然非常高。

比如针对房地产行业,中指研究院曾做过统计,国央企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021年的40.5%,提升到了今年上半年的65.9%。虽然有个别国企遇到经营问题,但总体上仍然是地产人的好去处。

表:2021年-2023年上半年TOP100企业中不同性质企业数量及销售额占比
Image


Image
多数人进入国央企的通道正在收窄
跳槽难度越来越高

虽然国央企依然是好去处,但事实上现在普通人进入国央企的难度,越来越高了。一方面应聘竞争越来越激烈,另一方面国央企也正在缓缓收窄社招通道。

在竞争方面,先不说一般打工人,单看应届生这一块就已经卷上了天。

据智联研究院发布的《2023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近年来应届生的求稳心态持续上升,去国企工作是他们的首选目标,占比达到46.7%,而且这个数据已经连续三年呈上升态势。

而国央企和应届生似乎也表现出双向奔赴的强烈意愿。据拉勾招聘调研数据显示,国央企有67%的岗位是通过校招获取人才的,这个渠道对人才的长期储备和企业年轻化发展能起到拉动作用。

而社招比例只有17%,一个残酷的现实是社会人不仅要和学历高、年轻力强的应届生竞争,而且很可能竞争不过……

Image

另一个方向的竞争,来自体制内的公务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体制内人员开始往外跳,希望进入国央企工作,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逆行现象,过去比较少见。

但这群体制内人员的考虑也很现实合理,国央企的灵活性虽不如民企,但比体制内岗位的自由度还是要高一些不少。

更关键的是,近年来公务员的待遇光环明显不如3、5年前了,所以薪资相对较高的央企、经营效益较好的国企,自然成了奋斗的新目标。

这群从体制内出来的人们,对于国企体制适应性更强,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未来也会冲击到想通过普通社招进入国央企的社会人。

这些都是来自外部的竞争,还有许多来自国央企内部的用人倾向,也在给一般求职者“上难度”。

比如国央企招聘,除了最基层的岗位可以通过校招解决之外,其他岗位高度依赖内推。还有不少国央企为了维持人才队伍的稳定性,不少管理岗位也倾向于内部培养提拔,会开放给社招的好岗位实在不多。

又比如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之下,许多国央企现在最渴求的主要还是高端管理岗和技术专家岗位,一般岗位都很少放出来了。对于人才的待遇,国央企的态度非常明确。

对高级人才绝不小气,不少企业设有“特岗特薪”制度,作为引进优秀专家和管理人才的市场化“赋薪”机制。也会通过薪酬激励机制的优化,让资源向这些关键岗位倾斜。

但对于一般岗位,要么内推、要么内部培养解决,释放给社招的机会越来越难得见。

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国央企本身的职工队伍稳定性,也是一大特征。据机构调研,超六成国央企职工在职时间达到5年以上,5-10年及10年以上任职经验的职工占比超过了25%,内部稳定性是很强的。

流动性低也就意味着释放出来的机会很稀缺,尤其是在民营企业境况不佳的时期,想要蹲守到国央企的理想岗位放出,更是难上加难。

如今对于社会打工人来说潜在机会比较大的,可能就是一些地方国企了。随着改革的推进,一些地方国企正在抓住机会优化管理机制、扩大业务布局,经营规模快速扩张且有优质资源支撑未来发展。

这些地方国企后劲十足,但市场化人才队伍还未组建完善,会有不少值得关注的机会。

结  语

这两年进入国央企工作确实很香,但随着国企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内部人才队伍的变动调整也越来越频繁。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声音认为,进入国央企和自己想的不一样。

然而,普通人进入国央企的门槛越来越高,这是一个不得不看清的事实。已经在国央企任职的朋友也许是幸运的,且行且珍惜;而还希望跳槽上岸的人们,恐怕需要更努力地寻找机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