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军装甲兵之父徐庭瑶,为何到晚年还只是个中将?错跟何应钦所致

 白衣钱子 2023-11-12 发布于辽宁

在淮海战役中,当得知杜聿明、邱清泉等曾经的第五军老部下和学生被围淮海之后,身处后方的一位将军发出了一阵感慨道——“从此国军再无装甲兵了”

而这个老将军正是第5军的创始人——徐庭瑶,在抗战初期正是他力排众议将还籍籍无名的杜聿明推上第五军军长的位置,才有后续杜聿明在抗战的和解放战中的崛起。

可与仕途步步高升的杜聿明相比,在抗战后的徐庭瑶仿佛人间蒸发一般,从1935年就晋升中将的他,直到解放战争末期,过了十几年还只是一个中将, 这又是为何呢?

国军装甲兵之父徐庭瑶,为何到晚年还只是个中将?错跟何应钦所致

徐庭瑶好杜聿明

老蒋爱将,装甲先驱

出生于安徽的徐庭瑶早年考入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三期,在这一批里面汇集了如李宗仁、张治中、白崇禧、李仙洲等一大批国军大佬级人物。在毕业之后徐庭瑶和很多的进入北洋系统的同学的不同,眼光敏锐的他选择南下加入革命军大本营——粤军。

在广东期间他成为了粤军第一军的一名团长,并在之后的惠州之战中因为身先士卒扛着云梯攻入城内,获得老蒋大加赞赏,到了北伐战争时期,他隶属于何应钦的第一军,在福建作战中击败了五省联军大将周荫人,攻克永定城,随后改任第4师副师长和师长。

国军装甲兵之父徐庭瑶,为何到晚年还只是个中将?错跟何应钦所致

早期的徐庭瑶照片

当时徐庭瑶的第4师有多强呢?

日后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大展头角的名将如——杜聿明、关麟征、黄杰、郑洞国、戴安澜都是出自他的部下,哪怕是汤恩伯也短暂在其手下效力。而且该师还是老蒋重点打造的黄埔亲训师,在围剿我鄂豫皖红军的作战中也给予我军不小的阻力。

国军装甲兵之父徐庭瑶,为何到晚年还只是个中将?错跟何应钦所致

国军王牌第4师

可真正让徐庭瑶的崛起的却是——1933年的长城抗战。

彼时已经升任17军军长的徐庭瑶,在得知日军越过长城屠戮我关内百姓的时候,带领部下写血书主动请缨前往抗日,当时他的17军下辖黄杰第2、汤恩伯第4和关麟征25师,而这3个师在长城抗战中虽然损失惨重,但也重创进犯日军,比如郑洞国所部硬刚日军第8师团,在古北口之战中国军25师在副师长杜聿明的带领下坚守阵地,打退日军多次进攻。

此战17军可以说是参战国军中表现最好的部队之一。

为此徐庭瑶还得到了老蒋的嘉奖,并被任命为保定行营主任,相当于在华北的中央军基本都归他管。

国军装甲兵之父徐庭瑶,为何到晚年还只是个中将?错跟何应钦所致

长城抗战徐庭瑶及部下

而在保定期间,徐庭瑶也对长城抗战进行复盘,当他看到日军坦克在国军阵地横冲直撞,而士兵们却只能以血肉之躯抵挡。为此他建议老蒋要组建一支专门的装甲部队,并洋洋洒洒写了很多文章给老蒋。

老蒋也意识到将来和日军早晚要有一战,况且此时也无战事,就让其带人到欧美进行考察,并购买国外先进的装甲装备。

在1936年回国之后,徐庭瑶被老蒋任命为装甲兵总监,并在南京组建国军第一支装甲部队。包括当时留学在国外的廖耀湘,邱清泉也都划归徐庭瑶指挥。而杜聿明也是其麾下的装甲兵的团长,因为其对于装甲兵的前瞻性认知,他也被后人称为“国军的古德里安”。

可原本仕途应该很光明的徐庭瑶,却在抗战开始后,逐渐走了下坡路。

国军装甲兵之父徐庭瑶,为何到晚年还只是个中将?错跟何应钦所致

国军抗战时期的机械化第5军

桂南失利,惨遭弃用

其实在抗战前期徐庭瑶还是很受老蒋器重的,在1939年他还还担任国军机械化学校教育长兼任38集团军总司令,按理说在抗战初期能担任集团军总司令的包括胡宗南在内,至少也是个上将,起码也是中将加上将以上军衔(关麟征除外)。但这位仁兄却直到三年解放战争末期,却依然只能担任中将,和自己的弟子,如杜聿明、关麟征、邱清泉一个军衔,就连小他8岁的廖耀湘都挂了个职务中将。

而至于徐庭瑶一直都是中将的原因,还得归咎于老蒋,在抗战开始后徐庭瑶逐渐爱失宠,慢慢的自然淡出老蒋的视野,自然也不被重视。

国军装甲兵之父徐庭瑶,为何到晚年还只是个中将?错跟何应钦所致

老蒋视察国军装甲部队

接下来我们一步步看徐庭瑶是如何失去老蒋的信任的?

在1939年末的昆仑关大战中,成就了第五军的威名,也让杜聿明、郑洞国、廖耀湘和邱清泉等第五军系将领走入老蒋的视野,这些黄埔学生在昆仑关与日寇第5师团血战数昼夜,打出了抗日军人的威风。

而相比之下,作为他们的长官——徐庭瑶就不那么幸运了,别看昆仑关战役国军惨胜,但这仅仅是日军发动的桂南会战中的一场战役而已,昆仑关战役结束没几天,国军就全线溃退,

整个桂南失守,日军切断国军从海上获得国际援助路线,被迫只能从西北公路获取国际(苏联)物资援助。而此战中国军表现出来的弊病也让老蒋大发雷霆,1940年2月22日-25日,老蒋在柳州进行的《桂南会战检讨会》检讨会上指出:

此次会战我军将领骄横怠忽,竟至精神颓丧,决心毫无,乃至遭此失败的耻辱……

并在1940年2月27日,以电令的形式对参战将领们进行了相应的处罚

“查此次桂南作战,不能聚歼敌军,错失良机,以致功败垂成,殊堪痛惜! 若不明示惩罚,其将何以明纪律而保抗战之胜利?”

处罚名单中几乎罗列参加此次战役中的所有国军高级将领。

白崇禧和陈诚的职务被撤销并降级处理,白崇禧从一级上将降为二级上将。

徐庭瑶也因为在指挥32集团军时出现了处置无方、决心不坚,未能挽回败局,被直接提出集团军总司令的职务(38集团军也随即撤销)。当时徐庭瑶的失误在于——而作为桂南国军唯一嫡系机动力量,在几次作战中伤亡太大,且指挥混乱(集团军电台被炸毁,无法掌握和指挥部队)确实也说不过去。

当然这也变相证明,相对于带兵作战,徐庭瑶还是更适合在学术和教育端发挥作用,因此失去老蒋信任的他在抗战中只能担任后方装甲兵训练,为前线输送装甲人才。

国军装甲兵之父徐庭瑶,为何到晚年还只是个中将?错跟何应钦所致

陪老蒋检阅鬼桂南会战的白崇禧

而因为战败被老蒋撤职的集团军总司令也不少,比如汤恩伯等人,后来不也受到重用了么。而徐庭瑶之所以从抗战开始后,一直高开低走坐冷板凳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国军派系站队问题。

而这一点也是老蒋为何不在抗战后期,乃至解放战争时期不重新启用他的原因。

和很多黄埔军校的教官,比如顾祝同和刘峙一样出自何应钦系,而且和前两人出去开宗立派不同,徐庭瑶一直跟随着何应钦,这就让其地位和何应钦荣辱与共。而何应钦起初在老蒋那里也是颇受重用,但两人却在西安事变中关系一下子变僵。

在老蒋被张公子抓住的时候,何应钦却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举兵去救老蒋,要知道当时双方关系紧张,何应钦大军压境,一旦处理不好老蒋可是要被祭旗的呀,以至于孔祥熙和蒋夫人等人都说何应钦想要借张公子等人的手除掉老蒋。这后面的真相暂且不提,可从事后的一系列事情也证明蒋何的已经形成芥蒂。

国军装甲兵之父徐庭瑶,为何到晚年还只是个中将?错跟何应钦所致

参加讨伐张公子的国军将领们

而作为何派的嫡系大将徐庭瑶,一直坚守在何应钦身边,甚至还在不断为老何助威,鼓动手下的师长们前往关中“平叛,救校长”。在事变中,徐庭瑶被封为东路军指挥,其在自传中也是这么记载:

“国府乃兴师讨伐张公子、杨虎城。以庭瑶为讨逆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率四十个师进逼西安。二十五日,蒋公安然返京。事平,国府授以青天白日勋章。”

可虽然获得勋章,但老蒋对于徐庭瑶乃至其后的何应钦也多了几分戒备。

在抗战后期何应钦也逐渐被土木系陈诚所替代,失势的何应钦在抗战结束后,也只能被迫远走海外,可留在国内的嫡系们可没这么好运气,在陈诚掌握总参谋部之后,对何系军官进行大面积洗牌,或打压或收编,徐庭瑶想要获得重用无疑很难。

国军装甲兵之父徐庭瑶,为何到晚年还只是个中将?错跟何应钦所致

后期的陈诚(c位),地位要高于白崇禧和何应钦

最为重要的是,解放战争开始之后,以杜聿明和邱清泉等人为首,已经开始登上兵团级以上重要岗位,相较于徐庭瑶这个师傅已经很出色了。而且徐庭瑶毕竟久疏战阵,而且在作战中他也是理论大于实际的那种人,硬实力不行的他很难再次获得老蒋的青睐。

因此在抗战开始之后徐庭瑶逐渐远离了国军核心圈层,对于这样闲散没有实权的人物,老蒋自然不会更多的重视,因此想要晋升上将(中将加上将)更加不可能。

国军装甲兵之父徐庭瑶,为何到晚年还只是个中将?错跟何应钦所致

晚年在台的徐庭瑶将军

雨田君说

徐庭瑶的军事生涯可以用高开低走来形容,其不被重用除了跟错人,在指挥作战表现弱也是原罪,相对于打仗而言,他在教育方面反而得心应手,而且其为人宽厚,也会经常提携一些黄埔军校的学生军官,所以杜聿明很大一部分处世哲学也是跟自己这位老长官学的。

不与矜饰人争荣誉,不与盛气人争是非。

也是其一生的处世哲学,而这也许是其落选上将的一个原因之一吧。

— the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