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竹院的古银杏

 书柜茶室 2023-11-12 发布于上海

在北京紫竹院公园的西北角有连在一起的两个院落。东边的叫紫竹禅院,西边的叫紫竹院行宫。这处建筑始建于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据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重修紫竹院碑记载:“古刹紫竹院者,万寿寺之下院也。”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后钮祜禄氏,在庙中供奉观音大士像一尊,并仿江南苏州城外的水乡修建“芦花渡”,作为他陪同母后去万寿寺和游逛苏州街的暂时落脚之处,即所谓“驻跸之所”。

这里前临紫竹院公园“大湖”,后接南长河紫御湾码头,环境十分优美。

紫竹院公园的得名,即源于这一处紫竹禅院。紫竹院公园内原来并无竹,传说这一带曾遍植芦苇。说芦苇,是大类,具体说是移自南方的“马尾兼”,北京俗称“江南铁杆荻”。荻与芦苇二者外形相似,加上中国古书中常有芦、荻相通的说法,所以人们将荻也称为芦苇。每当秋末冬初经霜后,铁杆荻就呈现出紫黑色,宛如观音的道场紫竹林。

如今,紫竹院公园内栽有大量的竹子,甚至有许多珍贵的品种,如紫竹、金镶玉(黄槽竹的变种)、玉镶金、湘妃竹等,观赏性极强。所有这些都是紫竹院公园建立后逐渐引进的,共有五十余个品种,四十多万株。

紫竹院行宫1900年遭八国联军焚毁,遗存有报恩楼、前殿区及东跨院。2010年在其原址上修缮修复,2014年重新对外开放。行宫坐北朝南,全盛时门上端悬挂横额,上书“福荫紫竹院”五个大字,相传为乾隆御笔。宫门三楹,门前两侧各有一只石狮。

东西建倒座房各三间。进门处有一字形砖砌影壁,为现代添建。一进院正殿为紫宵殿,五楹,四角出廊厦。两侧各建折角游廊十五间。东西两侧各有两处配殿,称妃子房。二进院宫门三楹,进门正北建九楹两层楼一座,当年悬匾额“报恩楼”,为乾隆御笔。现在匾额为已故的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题写,两侧挂赵朴老撰并书的楹联,“佳气迓三山紫竹清风澄俗虑/烟波临一水杏花春雨启诗情”。相传当年慈禧皇太后在前往万寿寺拈香礼佛前要在报恩楼梳妆、用早膳,因而报恩楼俗称“慈禧梳妆楼”。现楼内仍保存有慈禧当年使用过的穿衣镜。

紫竹院行宫两株植于明代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有着400多年树龄的古银杏树。行宫的古银杏下,设有石护栏。400多岁的古树,仍然生机勃勃,长势旺盛,叶稠且密。叶色金黄醉人,金光闪闪,绚烂至极,正是观赏的最佳期。西边一株生长健壮,东边一株的主干曾遭雷击受损,却促进了蘖枝生长,形成了独木成林的奇特景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