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然养生:克己反省 养生真经

 开心康乐场贾泳 2023-11-13 发布于海南

克己反省养生真经,德然养生荐读1:自省者,即自救

妙法莲华经2023-11-13


有句格言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

深以为然。

自省的人,目标更笃定,前进的过程中有更多机会发现问题,排除陷阱。

不自省的失败只是经历,只有与自省结合的失败才是经验。

人,不自省,即是自虐;

自省者,即是自救。

- 01 -

不自省,多憾事

知乎上有个问题:“让自己长久避免出错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有个高赞回答说:“自省。

人,如果掉坑里一次,值得同情,如果接连掉同一坑里,就是活该了。

曾国藩说:“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

只知道怨天尤人的人,除了得到一肚子怨气,什么都是徒劳。

俗话说:“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

意思是:人最大的愚蠢,是盯着别人的过失,却不反省自己的错误。

自省,是剜肉疗伤的手术刀,既要有对自己下狠手的勇气,又要有对自我剖析的认知能力。

一个不会自省的人,自以为聪明,实则是愚蠢的。

很多人,并非是不想自我检视,而是懦弱,不敢面对错误中,那个狼狈不堪的自己。

不懂自省的人,失去的是完善自我的机会。

不自省者,人生多憾事。

- 02 -

懂自省,更幸运

布朗宁说:“能够反躬自省的人,就一定不是庸俗的人。”

从问题里找借口,会被问题淹没,从自己找原因,会超越自我。

万物由心造,自己的认知变了世界就变了,自己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鬼谷子说:“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

意思是想要了解他人,就必须先从了解自己开始,了解自己以后才能了解他人。

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认识自我,而认识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自省。

懂得自省,是聪明的,敢于自省,才是勇敢的。

一个人要想不断地进步,就要学会不断地反省,找到自身的缺点或是错误,然后不断改正,才能不断地完善自身,从而取得成功。

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下去的。”

只有善于反省自己,才能突破自我,发现更优秀的自己。

自省者,生活更幸运。

- 03 -

学会自省,能力升,局面转

自省之路,就是自渡之道。人若不能自省,岂能自渡渡人?

分享三个自省的方法,供朋友们参考。

1.自省机制

《论语》中说:“小人无过,君子常过。”

无过的人,是因为有意隐藏,有过的人,是因为心中坦荡。

自省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增进。

制定自省机制,是有效自省的基础。

2.视觉强化

作家萧玉谨说:“无苦修,不足以谈进步;无自省,何以成大事?”

或许你我也需要找到,能时时提醒我们自省反思的“苦胆”。

每当看到它,都能警示我们的行为。

找到视觉强化的图腾,是自省的好方法。

3.睡前复盘

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

别人苦口婆心说的多有道理都没有用,只有经过自省后,自己悟到的,才真正属于自己。

睡前复盘省思,是自省很实用的技巧。

4.自省,才是人生的捷径

众生芸芸,谁不是第一次做人?

人生就是一场打怪升级的修炼,是在不停的试错中,摸索前行的过程。

自省,才是人生的捷径。

懂自省,可以将前车之鉴,变为后车之师,成为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

远飞的候鸟需要有风的指引才不会迷失方向;

远航的船需要有指南针的指引才不会偏离目标。

如果努力的方向错了,越努力损失就会越大。

只有观心自照的人,才能确保人生坐标无偏差。

自省的过程,即是自救之道。

德然养生荐读2:中共中央党校刘余莉 克己有什么办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克己,约身。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一日犹见归,况终身乎。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行善在己不在人。曰:“请问其目。”知其必有条目,故请问之。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此四者,克己复礼之目。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敬事此语,必行之。

颜渊问“仁”,孔子引用古时的成语克己复礼来回答。《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可见,“克己复礼为仁”是古代成语。这一章问答被学者称为“孔颜传授切要之言”,即最重要的对话。

“克己复礼”,有两种读法:第一种读法是,“克、己复礼”,“克”当能字讲,能自己复礼的意思。孔安国注:“身能反礼”,自己能够复礼就名为仁。另一种读法是,“克己复礼”,“克己”是克制自己,也就是马融所说的“约身”,约束、制服自己。“复”,有的解释为反,有的解释为归,都是相合的意思。凡事能约束自己,不责备别人便能合礼。因为约束自己就是礼让、宽恕他人,如此就得到了礼的根本,也就是仁。

克己有什么办法呢?《论语》中说:“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克己要从礼上学,人为什么要学《弟子规》《常礼举要》?先在礼上渐渐地学成功。第一步克己,先“三省吾身”,改自己,改正之后行为就合乎礼。《了凡四训》中讲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蘧伯玉从二十岁的时候就知道每天反省改过,每一年都认真地反省,到五十岁时还能知道四十九岁时仍犯下很多过失。

只要能做到克己复礼,就是“仁”。凡事不责怪人,先改自己,对得起人,这就是仁。这里的人指一切人,对一切人都要有礼貌。一般人对于富贵之人,对于和自己有利益关系的人都能够有礼貌,甚至还极尽谄媚巴结之事,但是对于和自己没有利益相关或是贫贱之人,就失去了礼貌,那么这种恭敬就不是出于真诚心。因为真诚心不会变,对人都是如此。

圣贤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仁爱之心。比如孔子下朝,看到家里的马厩着火了,马上问:“伤到人没有?”而不是问伤到马没有。圣贤人的第一个念头是关爱他人,而不是想到自己的财产。

再如韩琦,人们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宰相确实量大福大。有一次,韩琦看到一个人挖出一对玉杯。这个人非常贫穷,所以韩琦花重金买下玉杯。他也很喜欢这对玉杯,每到宴客的时候都会用这对玉杯招待客人。有一次,韩琦在招待客人时,这对玉杯被下属摔碎了。周围的人都大惊失色,因为他们知道这对玉杯是韩琦花重金买回来的,而且非常喜欢。下属也被吓得哆哆嗦嗦,韩琦看到后说:“是东西就有坏的时候,今天玉杯的寿命到了,正是它应该坏的时候。不要紧,咱们继续喝。”

宰相能有如此大的心量,所以他特别受人尊敬。他的这种仁爱之心是对一切人,不会因为这个人是下属就失去礼貌。圣贤人的第一个念头都是关爱他人,是一片仁慈,这种仁爱之心处处要求自己,不责怪别人。

——摘自《群书治要·论语讲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