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格尔哲学》(W.T.斯退士)读书心得(第一编一二章)

 琴弦在雾中 2023-11-14 发布于山西

W.T.斯退士撰写的《黑格尔哲学》以浅显、明晰的语言和严格的逻辑结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对黑格尔哲学体系完全、系统的解释。

作者在多处提醒我们,对这个体系的学习要掌握几个基本原则。

首先,要时刻意识到黑格尔哲学是纯思的哲学,需要剔除感官、物理世界对范畴推理、思辨的干扰甚至扭曲,不能想当然地以前者的一些现象作为对后者论证的反驳,尽管前者与人们的感官印象更加符合,而后者仿佛是矛盾的。其次,要区分时间次序和逻辑次序,前者具有或然性,而后者才具有普遍必然性。第三,关于描述概念所用的术语,他说“名词本身恰当与否是无关宏旨的,概念本身才是最重要的,”同一个名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被赋予不同的含义,我们需要明确各自的特殊含义,才不会迷失在丛林中。对于being,译者前言说,可能有“有”、“存在”的译法,而existence一般译为“实存”,有的地方译为“存在”,需要结合上下文理解。

所以在介绍黑格尔体系之前,作者首先通过黑格尔之前哲学家学说的阐明提出这些基本原则,即第一编的内容。这些阐明不是重复他们明确提出的东西,而是那些他们没有明确意识到,而被黑格尔发现的深刻实质的东西,不同的哲学洞见通过提出问题、深化问题和回答方式向着普遍哲学的道路上探索,这正印证了黑格尔所说的“哲学就是哲学史”。

对于爱利亚学派,隐含的实质可归结为“在者不实,实者不在”。

对于柏拉图,唯有“共相”是真实,但它既不在空间中也不在时间中。这个“共相”就是上述命题的“在”,即“有”,“有”是一切东西所共同具有的,是一个共相,它是真实的,但并不“实存”,所以“在者不实”是说普遍的东西是真实的,但它却不存在,如同白的东西存在着,但白本身并不存在;实存的是个别事物,只属于时空中的东西,是共相的外观和显现,这样就理解了“实者不在”,因为一个是时空,一个是超时空,两个命题在不同的层次上都是正确的,并没有表面上的自相矛盾。

“共相是那种绝对的、最终的存在,它是一切事物的基础,从它自身产生出整个世界。”柏拉图的任务是要说明这个世界为什么以及如何从那个绝对存在,即“共相”中产生出来,但他把共相设想成超空间的世界中的存在物,似乎与共相真实却不实存相矛盾。

亚里士多德用“形式”替代了柏拉图的“共相(或理念)”,形式实存于事物之中,形式和质料缺一不可。更进一步,通过目的因和形式因,他说明共相是事物存在的理由,这个理由对于事物是逻辑在先而非时间在先。一切发生的事情都由于一定的理由而发生,我们需要注意通常意义上认为例如马,当然是马的实体首先存在的,但这只是时间在先。而作为共相的马,第一没有实存,第二没有时间性,因此共相并不是在时间上先于世界存在。“共相是所有实存的源泉;但世界对共相的依赖不是一种因果式的依赖,而是逻辑的依存。世界来自共相,但不是作为结果从时间上来自它的原因,而是作为一个结论来自它的逻辑前提。”“共相是一种逻辑的存在。”

对于亚里士多德,质料是潜能,形式是现实,如同橡树种子潜在地是橡树,人可以说潜在地是他想成为的那个人(道德的、博学的、财富的),通过形式,即如何做的过程,他将潜能转化为现实,这种形式正是推动、促进事物运动的能源,使事物不断向高级状态发展。

黑格尔从上述哲学家的思想中发展出关于“真实即客观思想,是最高的存在即绝对的第一原则”的普遍哲学,这个“第一”只是意味着它对于一切事物来说是逻辑在先,而不是按时间的次序数第一。

这种思想的发展是在每一个(哲学家)中看到真理的某些阶段或方面必须加以承认并吸收到自己之中,因此是一种真正普遍的哲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