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糖尿病日丨恐惧源于未知,了解风险,让糖尿病不再可怕

 尚振奇 2023-11-14 发布于吉林
*以下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如您非前述专业人士,请立即离开本页面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T2DM的管理,现有所成,未来可期。




无论是在我国还是世界范围内,糖尿病带来的负担都极为沉重。为了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起倡议,最终经联合国通过决议,将每年11月14日定为“世界国糖尿病日”[1]

2023年11月14日是第32个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宣传口号为:了解风险,了解应对[1]那么,2型糖尿病(T2DM)可能会带来哪些风险?对于T2DM以及风险,又有何应对之法?

正视糖尿病:

无需恐惧,但要警惕风险


们常说“恐惧源于未知”,解决恐惧最好的方法,就是直面它。


T2DM患者会出现糖代谢紊乱,甚至引发许多并发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2]如果患者未得到及时合理救治,常常危及生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及糖尿病足等,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寿命以及生存质量[2]

T2DM患者还常常合并肥胖、血脂代谢紊乱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2],脂代谢紊乱可能不会立刻带来生命危险,但正如“温水煮青蛙”,若长期处于肥胖、血脂代谢紊乱状态,会影响T2DM患者预后。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4倍[2]

故而对于糖尿病及其危害,需要格外重视。对T2DM的多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管控,预防和延缓病情发展,应尽早提上管理日程。

知己知彼:

认识风险,从病理变化入手


想要对T2DM的多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管控,我们首先得弄清楚,相较于非糖尿病人群,T2DM患者糖、脂代谢有何变化?


糖代谢 

在健康人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维持人体血糖稳态[3],胰岛素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促进蛋白质和脂肪合成、促进葡萄糖利用、抑制餐后胰高糖素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糖异生[4]

此外,肠促胰素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占进餐后胰岛素分泌总量的50%以上[5],在保持葡萄糖稳态方面亦发挥重要作用。

“肠促胰素”家族有两大成员,分别是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多肽(GIP)和胰高糖素样肽-1(GLP-1)。目前已明确,GIP和GLP-1均通过葡萄糖依赖性方式刺激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6],不过不同的是,GIP贡献的肠促胰素效应更大,达到了2/3的比例[7]此外,动物研究提示GIP还可抑制β细胞凋亡,从而保护β细胞功能[8],临床前研究提示GIP通过刺激α细胞上的GIP受体(GIPR),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间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9]

在T2DM患者中,GIP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用明显减弱[10],当T2DM患者改善血糖控制,可改善GIP的肠促胰素作用[11],有助于血糖的良性正向循环。

脂代谢 

在脂代谢方面,目前已明确,白色脂肪组织(WAT)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作为循环脂质的日常“缓冲剂”,在空腹状态下释放游离脂肪酸(FFA),并在餐后状态下储存膳食脂质[12]GIPR在WAT中直接表达[13],GIP可以作为代谢开关,在餐后状态下有助于葡萄糖和FFA的摄取,在空腹状态下有助于FFA的动员[14]通过以下路径,维持脂质稳态:

  • 健康瘦人中,高胰岛素-高葡萄糖钳夹试验期间,GIP可增加甘油三酯(TAG)的水解作用,促进葡萄糖摄取,增加脂肪组织的血流,降低FFA的输出,进而有助于促进TAG在腹部皮下脂肪沉积[15]

  • 扩大WAT以储存热量,可减少脂肪“溢出”和异位脂肪在肝脏、骨骼肌、心脏和胰腺等组织中的堆积[12]

需要注意的是,糖代谢紊乱与脂代谢紊乱是相互关联的,当长期能量过剩或肥胖时,若超出WAT储存能力,多余的卡路里就不能再适当储存,饮食中的脂质会被肝脏、骨骼肌和胰腺摄取;若不纠正,会发生异位脂质蓄积,引起脂毒性,促进胰岛素抵抗[12]而胰岛素抵抗,正是T2DM的发病机制之一[2]

百战不殆:

积极应对,对糖脂代谢紊乱说“NO”


既然糖脂代谢紊乱可以相互影响,如何做才能避免它们继续危害人体呢?对此,我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2]给出了答案。


指南明确指出,对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预防,需要针对所有患者每年进行危险因素筛查,包括超重与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吸烟、冠心病家族史、慢性肾病、白蛋白尿等[2]

科学、合理的T2DM治疗策略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血糖、血压、血脂和体重的控制(如表1所示),并在有适应证时给予抗血小板治疗[2]

表1 中国T2DM的综合控制目标

图片

注:1 mmHg=0.133 kPa

血糖、血压、血脂和体重的控制应以改善生活方式为基础,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合理的药物治疗[2]

结语


T2DM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并且常常伴有合并症,亟需引起重视。目前对于T2DM的危害及病理过程已经初步明确,多种多样的降糖药、降脂药也丰富了临床选择,“了解风险,了解应对”不应仅作为一个口号,更应该真真切切落实于临床实践中。世界糖尿病日,快行动起来,了解风险,积极应对,为T2DM患者争取更多获益。

参考文献
[1]https:///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4): 315-409.
[3]Hædersdal S, et al. Mayo Clin Proc 2018,93(2):217-239.
[4]Aronoff SL, et al. Diabetes Spectr. 2004 Jul;17(3):183–90.
[5]黄恺,段宇辰.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3,39(09):651-660.
[6]陈彦 陈刚.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0,36 (04): 352-356
[7]Nauck MA, et al. Diabetes 2019,68(5):897-900.
[8]Khan R, et al. Peptides 2020,125:170201
[9]K El, et al.Sci Adv.2021;7(11):eabf1948.
[10]Meier JJ, et al. Diabetes. 2001;50:2497-2504
[11]Hojberg PV, et al. Diabetologia 2009Feb;52(2)199-207
[12]Samms RJ, et al. Trends Endocrinol Metab 2020,31(6):410-421
[13]Beaudry JL, et al. Endocrinology . 2020 Jan 1;161(1):bqz029
[14]Heimburger SMN,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22,24(1):142-147.
[15]Asmar K, et al. Diabetes. 2010;59(9): 2160–2163 

图片


审批编码:PP-LD-CN-2406
审批通过日期:2023年11月13日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