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武林真相之:世传太极拳架子无球可抱

 读书的二郎 2023-11-15 发布于河南

                薛圣东

      传统太极拳功,以气为本,以心为根,以心行气,以气润身,气遍周身无稍滞。太极拳功,下手炼精化气,得气内敛;内聚成景,外显成象;全体浑然,一气成球;盘拳走架,球球相扣,球不离人,人不离球,人球一体。这是太极拳功的传统内操,惟有如此炼、如此行,才能有可能步入太极之门,进而深入太极拳功之奥妙之中。

      由于传统太极拳功技艺,实在是节目太过细密,层层阶梯,步步征验,每取得一次进阶进步,都是需要习练者付出刻苦功夫的。普通大众容易接受的是简单易学的体操式运动,而曲高和寡,阳春白雪的太极拳功,获得一定的成效是不容易的。面对世俗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为了生意和生存的考量,太极拳杨家吴家的前辈,在开展面向社会大批量招生培训的过程中,适应俗世简单易学,有本可循,有法可依的需要,均向社会公开了各自的拳架子,作为培训过程中的入门统一教材。吴杨两家的传承,对外公开的,都是入门初级版的内容,其中关于盘架子抱球行功的窍要,被特别隐藏了起来,有意给删掉了,从此也不再提什么太极球在太极拳行功过程的具体运用。

       杨家老架行功,小球出而大球成,大球套小球,小球滚大球,球球相连不断,以横圆见长。

       吴家老架行功,气运大周天,成鼓荡混元之势,人在球中,人动球行,球动人行,以纵圆见长。

       传统的太极拳功杨吴两家的拳架的这些特点和要求,是世传的广场公园大众式的太极拳架子,所无法体现出来的。

       练拳不炼功,到老一场空;练功不调气,终究不成器。传统太极拳功,乃系内家气宗,抱球之法,即是彻头彻尾的调气功夫。如今世传的太极拳架子,无球可抱,拳无内操,表面看这是一种遗憾,但是,从传统太极拳功的星火薪传的角度来说,却不失为一种幸事。

       众所周知的原因,受“极左”思想的影响,从1956年起,国家体委推广全民健身的太极操,推行简化太极拳,搞大面积全民普及太极拳运动。这之后,也曾有许多人提倡并开展过练太极拳要抱球的讨论和实践,但是,在群众性太极拳运动的实际开展中,只不过是收到一些有抱球之形,无抱球之实的所谓成果而已。国家体委对武术进行的革命化改造:武术简单化、体操化,去掉技击功能。以保障社会与人身的安全,满足广大群众健身和娱乐需要为名义,采取行政手段打压传统武术、阉割武术,推行武术体操化,并且把学术争论当作政治斗争,传统武术和传统文化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摧残与伤害,其结果是导致中国传统武术的大衰退。

       改开之初,又因为传统武术传承后继缺人断代的问题,慌张盲目地推出一些新人,因而进一步造成了后来太极拳界的“拼爹拼祖宗”的混乱丑陋,令人恶心的局面,以致于这种混乱情况,无法收拾挽回和纠正。这些惨痛的教训,是所有心存良知的传统武术人,应该深刻反思的。

       传统武术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所以,传统武术必须保持它特有的武技文化基因和生命内核,否则,武术技艺就不能称其为武术技艺。传统太极拳不能全盘体操化、舞蹈化,传统武术主动放弃自身的文化基因,无疑是一种自绝行为,那些推行中国传统武术简单化、体操化、舞蹈化的人,是破坏中国传统文化的千古罪人,必将被钉在耻辱柱子上。

      太极操作为全民健身的体育运动,固然有其存在的客观性合理性,任何人都无权干涉这种自油的活动。但是,不能因此就挂羊头卖狗肉,以假武术冒充真武术,这样的行为是合伙缺德,带头缺德,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坚决抵制。武术式的体操与传统的武术技艺,两者必须分清,二者可以共同存在发展,但是不能互相排斥、打压。“拳”是拳,“操”是操;操归操、拳归拳,不能将“操”叫作“拳”,不能用“操”代替“拳”,不可以混淆概念,黑白颠倒,指鹿为马,恶意干扰影响和误导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以至于造成假币驱逐良币,让假武术取代了真武术的恶劣局面。

       民国时期,杨吴两家先人,把“太极球”隐藏起来,使得俗世间的太极拳架子无球可抱,看似是一种接引入门的方便之法,其实,冥冥之中,也饱含着太极拳先辈们不得已而为之的苦衷,也因此为传统太极拳在几十年之后的悲惨宿命埋下了伏笔。悲乎哉惨矣!时也、运也。行文至此,想起太老师吴公图南的一句话:“此道绵绵若存,不绝如缕,代不过数人而已。”

2023年10月28日于梅鹤楼之悟理堂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