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张豂子:我所知道的梅兰芳先生(16)

 明日大雪飘 2023-11-16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在《舞台生活四十年》里,梅先生说他的剧艺是从多方面的学习而来。除启蒙的教师吴菱仙老先生而外,他的伯父雨田先生、王瑶卿先生、乔蕙兰先生、茹莱卿先生等都曾给他教授过。而在昆曲和皮黄,从唱功和身段两方面都曾给他指点过的却是陈德霖老先生。

当然,从大体上说来,梅先生的剧艺是走瑶卿先生的路线,而从细节说来,德霖先生给他也有不少的帮助。

德霖先生,梨园行人都称他为“陈石头”,民国初年,瑶卿先生嗓音早已塌中,不能动唱功戏了,而德霖先生那时却嗓音更见坚实、高亮。一九一六年,他和谭老板(鑫培),在吉祥茶园合演《南天门》,我曾去听过。谭老板去世以后,他又和余叔岩先生时常合演这出戏。

一九二一年,他正六十岁,在他生日那一天,假前门外同兴堂做寿,梨园一行——特别是旦行一项——几于全体都去庆祝。那时的旦角,除瑶卿先生和梅先生起,一直到王琴侬、姜妙香(原唱旦)、尚小云、荀慧生、程砚秋、姚玉芙……许许多多,不论长幼,对他一律尊称为“老夫子”。无论内外行,只要一听见“老夫子”的称呼,谁都知道是指德霖先生。在《舞台生活四十年》里,记梅先生的口语,也是称他为“陈老夫子”。那一天,同兴堂里一片“老夫子”声,非常热闹。我那天也送他一副寿联,写的是:“长幼尊称老夫子,声容偏擅小姑娘。”下句是指说他常演《南天门》的事。南天门里曹福的唱词,常称小姐为“小姑娘”,德霖先生所扮演的就是小姐一角。这一副寿联写得很浅薄,但是很可以说出陈老先生那一时期的特征。尤其是“老夫子”三字成了他个人的专门名词,伶界一般人都称他为“老夫子”,正和伶界通称程长庚为“大老板”一样。

图片

陈德霖《雁门关》之萧太后

他那时还有在《四郎探母》里扮演的萧太后一角,一般顾曲家也都称为绝活儿。因为他年事已高,嗓音还健,扮相气度都恰合萧太后的身份,在那时可称一时独步。而和梅先生的公主同台合演,更为日月合璧,有双绝之誉。这出戏的萧太后一角,自从陈老夫子去世以后,只有他的高足王琴侬先生扮演,还有他的遗意。

一九一九年的夏天,欧阳予倩先生到北京,一来是访问梅先生,二来是久慕陈老夫子的盛名,想去亲临教益。到京以后,罗瘿公先生请他吃饭,给他介见陈老夫子。那天老夫子吃了饭,非常高兴,在席上唱了一段《刺汤》的二黄。这一段唱功,老夫子有很好的腔调,都已教授给梅先生了。予倩先生也唱《葬花》一段,都是由当时的胡琴名手陈彦衡先生操弦伴奏。老夫子等唱完以后,纵谈京戏的艺术,对于予倩先生和梅先生的唱功都有详细的批评,特别对于梅先生的好学不倦非常称赞。他说道:“我平生所见过许多好角儿,没有一个能像梅先生这样青年而刻苦用功的。他刚从日本回来(那一年春天,他第一次赴日本演戏),正应该稍微休息,而仍然学习昆曲一刻不停,真是难得!他虽然是我的徒弟,但是我所能的,他已无所不能;而他所新排的许多戏,我却茫然无从插手,我反而要向他学习了。他的戏以这样精博而仍然虚心求学,谦抑万分,这更是我从来所没有见过的。”这一席话出之于老夫子之口,梅先生是怎样的勤奋学习更可想而知了。

图片

王瑶卿(右)、王蕙芳游戏婚礼照

王大爷(梨园行和瑶卿先生的朋友们,都称瑶卿先生为王大爷)和老夫子都曾把他们的艺术精华传给了梅先生。梅先生博采众长,他自己的艺术自然更充实而且丰富,正合了荀子所说“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这两句话。而王大爷中年嗓音便已塌中,老夫子晚年虽嗓音很好,扮相实在太老了。他晚年登台,也在五十七、八岁的时候,正和现在梅先生的年龄相同,而梅先生现在扮相既不老,嗓音也还清亮。他的舞台生命这样长久,也是王大爷和老夫子都望尘莫及的。

关于老夫子和梅先生的关系,我所知道的都已说完了。现在附带将梅先生门下的弟子,就我所知道的略述如下。

梅先生的第一个大弟子当然是程砚秋先生。有人说在程先生之前还有一位姚玉芙先生,其实姚先生拜梅为师,不过是一句空话。姚先生本是梨园行出身,中途进汇文学校念书,后来再入戏班儿,在习惯上必须有一位师傅给他介绍。所以对外曾一度宣称梅先生已收他为弟子,而实际并没有这一回事。他演唱不久,因为对于交际事务很有干才 ,所以做了梅先生戏班的经理人。所以要说梅先生的弟子,仍应以程先生为第一人。

图片

程砚秋先生

我最初看见程先生的戏是一九一六年,在春阳友会票房,那时他正从刀马旦荣蝶仙学戏,常借阳友社登台练习(和余叔岩没有跟梅先生合作以前一样的情形)。一九一八年,程先生常在东安市场里的丹桂茶园登台。有一天,我从隔壁吉祥茶园(也在东安市场里,所以临近丹桂园)看了梅先生的戏,又转到丹桂园看程先生的戏,看见罗瘿公先生和杨穆生先生两人也在座。不久,程先生的戏被罗杨诸 先生和冯幼伟先生等所赏识,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大可造就的人才,但如果老是屈居于荣蝶仙肘腋之下,恐怕不容易出头。商议结果,决定先筹一笔钱,托罗先生去和荣君洽办程先生出师事件,就是与荣君脱离师徒关系。罗先生一出马,居然完成了任务。但是善后问题怎么办呢?大家又商量了一阵,决定让梅先生收他为弟子,随时加以指导。梅先生起初很谦虚地说:我从来没有教过学生,而且也不会教学生,怎么可以䩄颜为师呢?大家都以为那没有什么关系,梅先生也觉得程先生确是一个极好的材料,也很愿意同他互相切磋。于是就在这一年的夏天,程先生便正式拜了梅先生为师。

图片

程砚秋与罗瘿公

拜师以后,梅先生先让他天天去看戏,只要是梅先生登台,台下前排必定给他留一个座位。他每次看完了戏,总向梅先生提出不少问题。(如前面第九节所讲,程先生问御碑亭的步伐便是一例。)梅先生更觉得他聪明伶俐,对他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那时的梅夫人(王氏)也很喜欢他,他出入于北芦草园梅宅,上下都敬爱他,称之为“太子爷”,就是因为梅先生夫妇都喜欢他的缘故。

他那时嗓音还没有回复,曾一度到香山住了好些时候,天天一清早就起来在山里喊嗓子。等到嗓音恢复以后,因为他的嗓音不像梅先生的宽亮圆润,而另有一种幽细高亢的声调,经王瑶卿先生凑合他这种嗓子,教给他一种新腔,居然一鸣惊人。他的《玉堂春》《六月雪》《骂殿》等都以新腔唱出,又经罗瘿公先生、金仲荪先生等,先后给他编排了不少新戏,如《鸳鸯冢》《青霜剑》《红拂传》《荒山泪》等等,加以他自己也努力进取,力追梅先生的后尘,终于声名大噪,能在梅派以外,别树一帜,一时有“程派”之称。

他曾于一九三二年赴欧洲各国考察戏曲音乐,回国后,做了一本报告书。最近,又奉派到西北和西南各地,调查各处的戏曲音乐,将来对于戏改的工作定有很大的贡献,对于梅先生也应该有很大的帮助。(他现在是戏曲研究院副院长。)梅先生的门弟子中,他当然是成就最大的一位英才。

图片

徐碧云《金山寺》

继程先生以后,拜梅先生为师的是徐碧云先生,他于一九二三年五月间拜梅先生为师。当时我曾看到梨园行一向奉行的拜师礼节,可以说是庄重而简单。那一天午后五点钟,由碧云的长兄兰元(著名琴师,那时正给梅先生操琴),带同碧云(他原名桂元,和兰元是兄弟,以元字排行),用徐碧云名字全帖两份,到北芦草园梅宅递帖。见了梅先生作揖,由梅先生带领到祖师爷前,(祖师爷是梨园行所供奉的偶像,有人说是唐明皇,有人说是后唐庄宗,总之是提倡戏曲最早的一个人。梨园行拜师大典,须向他行礼,这是一种习惯法。)烧红烛一对,梅先生和碧云先后行礼毕,碧云再向太师母(梅先生的祖母)行礼,又给师父、师母行礼,就算礼成,同到客厅休息一会儿,然后同赴泰丰楼聚餐。聚餐的座客有田宝林(给王凤卿先生操弦的老琴师)、陈德霖、乔蕙兰、吴菱仙、陈啸云、陈嘉樑、俞振庭、孙棣棠、王琴侬、王蕙芳、姜妙香、程砚秋、姚玉芙、王凤卿、王少卿诸先生,这是徐碧云先生那年拜师的情形。后来我在京津两地,又看到后起男女演员举行拜师的典礼,大概都是如此。这当然也是梨园行向来的风气。徐先生和梅先生既是师徒,又是亲戚,因为徐先生是梅先生的妹婿,他嗓音很好,武功也有根底。抗战期间,在兰州一带演唱很久,颇受当地各界欢迎。

图片

梅兰芳、李斐叔

梅先生的第三位高足是李斐叔先生,那是南通张季直介绍给梅先生的。他写字毕肖张季直,人也很聪明,梅先生的《舞台生活四十年》曾经提到他。可惜在胜利以后,遽尔逝世。后来梅先生的门徒还有魏莲芳、新艳秋、言慧珠等。言慧珠是谭派老生言菊朋先生之女,近来积极前进,卓然有所表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