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唱念做打】赵荣琛:程派的“嗽音”、“脑后音”

 梅兰co8bd95u0d 2018-04-06


程砚秋《回荆州》


赵荣琛谈程派唱腔(二)


程派的“嗽音”、“脑后音”


程砚秋老师在深厚的京剧传统基础上,师法诸名家, 融会贯通, 为己所用, 创造发展成程派艺术。王瑶卿先生因材施教, 破格指点, 对程师的艺术创造和程派艺术的形成, 给以极大的启发和教益。早于王瑶卿先生的陈德霖老先生也给程师很大影响。

我少年时, 赶上了看陈老夫子的戏, 留给我的印象极深。那时, 他已六十开外, 唱腔中仍有股刚劲, 吐字极有力量。对照程师早年的唱腔, 在调门、行腔、发音吐字上,尤其是“嗽音”和“脑后音”的运用上, 都可以看出陈老先生对程师的影响。

( sou) 音” ( 一种气顶喉头振动声带的发音) , 原在老生唱腔中非常讲究应用, 以余叔岩先生最为运用自如。旦角唱腔中却很少使用。但, 陈德霖老先生的唱腔中, 却偶而使用“嗽音”。程师在余、陈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发展了京剧旦角唱腔的“嗽音”。程师的“嗽音”运用得极为佳妙, 可以连续使用, 使腔在嗓子眼里转游,轻巧玲珑, 含而不放, 增添了唱腔的曲婉多姿, 耐人寻味。“嗽音”使用得适当与否,全在于气的运用。由于旦角是用假声演唱,所以运用“嗽音”, 对气的控制, 要求更高, 难度更大。气使小了, 催不动, 嗽音”发不出来; 气用过了, 会形成“砸夯” , 甚而唱成了所谓的“疙瘩腔”

人们议论程腔, 常常谈到程师的“鬼音”。这固然与程师的嗓音条件和特点有所关连, 但我的理解是: 这并不完全归于天赋条件, 主要是在发声技巧和演唱方法上面。所谓“鬼音” , 属于共鸣范畴, 多使用于闭口音, 把共鸣位置往后移, 也就是所谓的“脑后音”。我的嗓音条件与程师不尽相同, 但是, 当我学习了程派把共鸣位置移后的发声方法, 完全能发出同程师相类似的“鬼音”来。因此可见还是属于演唱发声方法的一种要求。

过去, 京剧旦角唱腔没有“脑后音”的用法, 只陈德霖先生偶而使用。老生很讲究用“脑后音” , 远者不谈, 近代的余派唱腔的闭日音中, 脑后音”最为显著。象《战太平》中“辞别夫人二堂进”一句中的“进”字, 是余派运用“脑后音”的典型例证, 声音沉重有力, 堪称独步。

程师的嗓音稍欠亮音, 因此, 他就多在闭口音上着力发挥, 吸收了老生唱法中的“脑后音”特点, 共鸣位置移后, 把音提起来唱, 在音色上取用沉重代之脆亮, 以增强唱腔的力度、厚度和凝重感, 从而形成程派唱腔的独特风格。

有人学程派, 只求其表, 不详其里, 认为闷着嗓子唱, 才是程派, 其实这是误解。程师并不是一味的闷着唱。运用“脑后音”的唱法, 使声腔凝重、深沉, 只是程师演唱方法的特点之一, 决不是仅此而已。另外,程派唱腔之所以有如此特点, 也与程师的嗓音条件有关。如果程师的嗓音条件十全十美, 相信他的唱腔也许会出现另外一种艺术风格, 不致象现在这样。恰恰是由于程师天赋条件上的某些特点和局限, 促使他另辟蹊径, 从发声方法、吐字行腔上, 创造出一条全新的演唱道路。

 

戏曲艺术     1980-04


阅读本文,您可以写下您的感受和点评

(将鼠标往下拉,在右下角点击“写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