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章详情

 龟镜 2023-11-17 发布于广东
临证误辨话医道
作者/杜修明

病有寒热虚实之分,证有阴阳错杂之变,而疗有常法之策,更有变法之治,若不能见微知著,执一拘泥,定会辨证失利。而失治误治之证就可见了,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也。今举迷途急返2例,意在警醒同道。

例1

晏妻,女,年已六旬,因每食后腹胀且感下坠明显月余,在某县医院检查,证实不但胃有下垂,且肝、肾均有下垂而住院治疗月余,迭经中西药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因疗效不佳出院。于1995年4月8日邀余诊治。

听其陈述病情后,简行四诊:形神无异,面色正常,食后腹胀坠明显加重,伴纳呆,呃逆嗳气,大便不爽,小便可,舌微红,苔薄白,脉细弦。

遂不加思索拟益气升提法,方以补中益气汤原方3剂,重用党参、黄芪、炙升麻意在力举下垂之脏。

窃以为该病诊断清楚,辨证无误,方药得宜精当,嘱其守法治之,无不效之理。

孰料第3天病人复诊,诉服药后不但腹胀更甚,且日夜腹坠不安。

腹诊见腹胀大如蛛腹,触之腹肌紧急,叩之如鼓观其嗳气频作而舌象同前。大便细软且滞涩不爽,欲解似无,久临厕而不已,余无异常。

事出意外,细品其脉,见六脉虽细弦然沉取有力,并无虚软空豁之象籍此茅塞顿开,此乃气机阻滞而中焦斡旋不能,升降失常之证,前诊误在临证不细辨又囿于常法,目障于西医之“多脏器下垂”而落窠于中医之补气升陷之治。

思之再三,拟五磨饮子加减。


处方:

枳实、青皮各15g,乌药12g,木香、槟榔各10g,山楂、神曲、炒麦芽各20g。

服3剂腹胀渐消,纳食日增,呃逆嗳气止,药已中病,效不更方,再进3剂,诸症若失。

按:诊疾贵在明辨虚实,察虚实之要关键在于脉证四诊之详实,然病有脉证统一者,更有相互矛盾的,故有舍脉从证或舍证从脉之异,而法有正治反治之殊,结合此案,实无欺也。

例2

张某,女,28岁,1995年8月2日初诊。

1月前行人工流产后出血较多,始感头昏,身困神疲,继则面目浮肿,两下肢痿软无力。在某医院求治,疑为肾脏之疾,经查小便常规正常而否之,遂肌注维生素12及维生素B1半月余罔效,转诊于余。

诊见面色萎黄不华,颜面轻度浮肿,神疲倦息,步履蹒,语细声低,气不接续。诉头晕目眩,周身乏力,纳差,双下肢沉重,两足软弱无力,行走艰难,脉濡弱。

综合病因及四诊所见,诊为血虚足痿证。拟人参养荣汤重用熟地黄,加阿胶等血肉有情之品,3剂以大补气血。嘱其加强营养,药服完后即再诊。3天后忽见患者由家人搀扶来院复诊,询其服药后情况,述诸症依然如故,且增纳呆腹胀,口中发甜,时有泛恶欲吐之感,见油腻之品则恶心呕吐

闻此窃惊,遂感初诊有失,患者产后饮食必膏粱厚味滋之,且时值长夏,暑湿蕴蒸,必湿热内蕴。令其张口察舌,果见苔微黄而厚腻。忆初诊唯以脉证为是,忽略舌诊,主观臆断,误入歧途。即改弦易辙,治以利湿清热,仿三妙散意。


处方:

怀牛膝18g,薏苡仁30g,白术、茯苓各12g,防己10g,丝瓜络15g,滑石25g,甘草、藿香各6g,黄柏、厚朴各9g,2剂。


8月8日再诊时,诉服药后即呕吐止,纳增,颜面浮肿消失,头晕目眩缓解,双足痿软明显好转,自觉身体轻松,气力增加。察舌见黄厚腻苔已退大半,脉见细弦之象。

虑湿热之邪,粘滞绵缠,仍当守法再进,上方去滑石、甘草加车前子12g,又服3剂后病情继续好转。后拟参苓白术散加减,调理1月,诸症悉除,随访至今体健。

按:产后多虚,此其常也,知之者众;而产后亦有夹瘀或夹湿热为患者,临床亦不鲜见,故须详察,万不可拘泥于虚而概以补之,唯有四诊合参,详细辨证,方可无失,否之则会闭门留寇而遗害。为医之道须慎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