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驳余云岫 ---- 驳余云岫《灵素商兑》

 中医知识圈 2023-11-17

原创 李振歧 新岐德韬 2023-11-17 16:19 

稍微对中西医之争有一点了解的读者,可能对中国医学界一个反对中医的重量级人物都略有所知,这个人是谁呢?相信大家心中都有数,他就是一代名西医余云岫。虽然前面我们第八章【中西医之争】/【精英反对 ---- 为什么中国这么多精英反对中医呢?】已经对余云岫有所介绍,但由于本节需要对其批判中医的代表作《素问商兑》进行反驳,所以笔者也只能不厌其烦地复述一下余云岫反对中医的历史渊源。

 

余云岫虽然是反对中医的历史性人物,但他并不是反对中医的第一人,反对中医的始作俑者是清朝末年的国学大师俞樾,自从他发表废医论的百余年来,关于中医废存的争论一直到今天都没有停止过。在前面章节的叙述中我们知道,俞樾由于妻子、子女相继病殇,十分悲愤,几经崩溃。而他又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因此,他把妻儿的病逝的原因迁怒于医生,而正好西学东渐,西医又貌似很多长处,于是他提出要废医的主张,叫做废中用西成为我们中国提出来反对中医第一人。

 

1913年,即俞樾去世后的第6年,出现了第一个反对中医的标志性事件,这就是由政府主导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这个漏列中医案的中心思想就是中医不能再搞教育了,没有教育权,意味着中医不能培养自己的接班人,随着老一辈的中医的去世,中医就变得后继无人,自然就会消亡了。这标志着此前的中西医之学术之争,已经上升到政府立法干预的层面了。中医一旦被定格在逆世界潮流的医学,政府就不让中医办学,后来经过中医界的积极抗争,最后政府只允许中医办民办的中医学校,但要到政府备案,于是中医界相继在1915年、1917年成立了上海、广东中医专门学校等。

 

1913年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之后,中医的发展已经是举步维艰,步履蹒跚。尽管如此,反对它的声音从未停止过,时隔十几年后,中医又一次面临着被废的险境,这就是本节我们要提到的余云岫和他的《素问商兑》。

 

余云岫消灭中医的方法更加入木三分,他主要是从否定中医的经典《黄帝内经》入手。1929年,他写了《内经商兑》一书,他认为,中医是阻碍中华民族进步和发展,跻身于世界民族强林的罪魁祸首。因此,他针对《内经》内容,尽量逐条进行批驳,目的就是要从源头上彻底批到中医,令中医失去立命之本。

 

由于本节篇幅有限,而《素问商兑》的内容很多(约24000多字),因此笔者只能摘录《素问商兑》中较有代表性的部分进行批判,另外再补充一点有关支持和反对该书观点的摘录。下面我们先看看这些摘录,然后再针对其中的内容一一作反驳。

 

……所谓阴阳,只不过是物体有表里动静,数有虚实,度量有长短轻重,动植物有男女雌雄,磁电有正负,化学有酸碱,凡事物性质相反的,都可以叫阴阳,就是这个意思,也只有这个意思,并没有神妙不测的玄机。自从阴阳家论述阴阳,拿它与天地对应,作为万物的根本,就成了不可思议的种子。…… 古代有天动地静的说法,就说阴静阳动。这种错误说法今天已经不值得批驳,但我还是大概说一下。

 

他说天是什么?说是阳聚合成的。阳是什么?说是气。就是气聚合成天。今天来看,根本没有什么天,而地球是八大行星之一,天地怎么能配对呢?气体也是有形体的,把空气降温就成了液体;水沸腾就成了气体。形体气体哪是一定呢?阴阳家见到火向上烧而水向下流,就谈阴阳,却不知道原因。地面上有空气,空气有浮力,地球很大,地心有引力,…… 就要把轻于空气的说成阳,重于空气的说成阴了。那空气呢,分布在地面又有上下,是阴还是阳呢?空气有质量有重量,因为地心引力,大部分聚集在下面,所以离地面远空气稀薄,离地面近空气浓稠。空气浮沉两种状态都有,难道说在上面稀的是阳,而在下面稠的是阴吗?真这样说,界限又怎么定呢?还有,气为阳,下沉者为阴,那么氧气、氯气之类,重于空气的,是阴还是阳呢?由此可知,阴阳之说,和它的纲纪万物之法,非常粗疏浅陋谬误,很明显,不足以作为精深学术的根基

 

…… 旧医脉学的荒谬,经脉及手脉考已经详细说了。…… 寸口的动脉,也是一条枝梢,只是千万枝梢中的一条,跟其他枝梢没有区别。…… 所以深藏在体内不外露,破碎的机会就少,危险就可以免除了。这是适者生存的条件,只有这样才适于生存并不是造物者要让人长寿,而故意使动脉深藏。动脉既然深藏,不容易摸到,全身之中,稍浮浅的可以摸得到的,两手寸口,脖颈左右,脚内外踝,腋下膝窝,而瘦弱的人可以摸到腹部大动脉干的跳动,只有这些。寸口的脉,只是几个浮浅的动脉之一,没有其他特殊的地方。…… 认为某处属某藏,某处属某藏,这说不通。窗棂上的旧纸,有了破洞,可以看见墙外一寸来长的树枝,就摇头晃脑,认为看见这一寸来长,不是偶然的,是造物者露出头绪,使人可以从这探索它的奥秘。就发议论,就写文章,认为某部属根,某部属叶,某部属皮、属花、属蕊、属蒂,有这道理吗?不是醉生梦死,疯子傻子,不会说这种话;不是醉生梦死,疯子傻子,不会信这种话。而我国二千年来,深信遵守而不敢责备,是不懂解剖,太相信。(摘录1,摘录于余云岫《灵素商兑》)

 

《内经》对中医来说,类似《圣经》之于基督教,它是中医最本源、最纯粹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它是“最中医”的中医。《内经》提出了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它认为世界是由5种元素构成的:金木水火土;对应之人体就有“五脏”:心肝脾肺肾。此外,人体还有“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五脏六腑”是《内经》之一切“医疗”技术的基础 ---- 并且,这里的“五脏六腑”在《内经》中一直指的是实体器官这是因为中国古代,一直缺乏解剖学的训练。中国古人一直连人体的器官构成都搞不清楚,认为和人体生病最有关系的就这11个器官。最搞笑的是,古人还不给后人留余地,把“五脏六腑”在《内经》中给“写死了”,就五脏、六腑这11个器官,后人如果发现了人体的器官,就根本加塞不进去了,比如女性的卵巢,男性的睾丸,这些器官对《内经》来说是不存在的,这让后世中医传承者特别为难

 

…… 中医在民国初期,陷入了危机边缘。这个时候,国内出来了一个学者余云岫(1879~1954),他写了一本书《灵素商兑》,对中医发起了致命一击。…… 余云岫的一个核心观点是:《内经》的“五脏六腑”是实指人体器官,但这和人体解剖学不符合。…… 这个时候,突然冒出来一个文学编辑恽铁樵,…… 说的“五脏”并不是真的指人体的器官,而是五种功能概念。…… 这是中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申辩,也是最无耻的一次狡辩。…… 但从此之后的“中医”,其基本的“五脏”学说都依从了恽铁樵的狡辩,再也不是《内经》几千年来的本意了。所以我们说,你认识的“中医”,其实是“新中医”,其历史不足100年!不要再说“我们中医几千年的历史”了,那是“旧中医”有几千年的历史,你现在的“新中医”,开山祖师其实是恽铁樵,那个中医的“救世主”,那个民国时期的文学青年!(摘录2,摘录于【科学育儿反中医春节大直播】第2部分)

 

…… 一般来说,手指对脉搏的感觉可以分为五个部分:① 心脏搏动的强度、速率和节律。…… ② 血管壁的弹性和紧张度。…… ③ 动脉中血液的充盈程度。…… ④ 血液对脉管的冲击力。…… ⑤ 血液黏滞度大小。从上面这些构成脉搏的因素中,我们已经可以得到有关心脏血管血液等的信息,而这三者又和人体各物质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 为什么要把“寸口”分为三个部分来分别诊察呢?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医上把人体分为上焦中焦下焦。…… 寸部位置最高,能反映上焦的情况;尺部位置最低,能反映下焦的情况;而关部位置居中,能反映中焦的情况。通过寸、关、尺三部和上、中、下三焦的对应,桡动脉事实上就变成了整个人体的缩影,因而中医师三个手指所感觉到的,已经不仅仅是脉搏,而是整个人体的奥秘!

 

…… 正常的人称为“平人”,那么正常人所表现出来的脉象,当然就叫作“平脉”了。根据《内经》的描述,平脉应该是寸、关、尺三部都可以摸到脉搏,1分钟70~90次,手指下的感觉是不浮不沉(指脉搏的位置既不是很表浅,也不需要重按才能感觉到)、不大不小(脉搏的形状既不粗大,也不细小)、从容和缓(既不过快,也不太慢,既不过于紧张,也不过于松弛)、不软不硬(血管壁既不过于松弛,又不过于收缩)、柔和有力(血液对血管壁的冲击力既不鼓指,又有一定的力度)、节律一致,并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生理需要出现一定的变化(摘录3,摘录于唐云《走近中医》)

 

上述摘录13分别是《灵素商兑》原书、反中医者评价该书和弘扬中医者对中医脉诊的诠释,在这些摘录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三点:① 全面否定《黄帝内经》;② 鞭笞中医五脏六腑由实至虚之狡辩;③ 《灵素商兑》对脉诊的蔑视和现代中医对脉诊解释的比较。下面我们就这三点作出反驳。

 

① 全面否定《黄帝内经》上面我们提过,《灵素商兑》是一本针对《内经》的上篇《素问》和下篇《灵枢》绝大多数条目进行批判的书。该书在1929出版,至今近90年了。在出版之初,在中医界引起强烈的反响,中医陷入了第二次危机。在余云岫的眼中,《黄帝内经》不但一文不值,而且祸害了中华民族2000多年,其中的理论基本上是臆造和玄虚的。中医虽然经历过种种波折,尤其是解放后获得一定的新生,该书也渐渐淡出了现代中国人的视线。不过,在中西医延绵不断的争论中,反中医人士还不时拿出《灵素商兑》来批判中医,甚至作为消灭中医的一个利器。由于该书的宗旨是全面否定中医,因此,它对中医之批评十分尖锐和辛辣;又由于现代人普遍从小受到西医的熏陶,对西医的医药理较为认可,并认为科学的西医具有至高无上的正确性,绝少会从更大宇宙规律或哲学基础上去反思这种医学,导致了他们再重新审视《灵素商兑》时,必然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这就会更加觉得中医理论十分荒唐,因为其源头都是错误的!

 

因此,对余云岫的《灵素商兑》进行全面反驳,正本清源,重新树立起《黄帝内经》的威信,就成为了复兴中医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果你翻开《灵素商兑》,映入眼帘的就是余先生对《内经》的逐条批判,所谓的逐条,其实并不是从每一个细节上着眼,而是针对《黄帝内经》中的中医公理进行批判。在第四章【中医】/【医道】一-4-2-2  中医 ---- 医道 ---- 辨证(简述)一-4-2-1-2  中医 ---- 医道 ---- 公定理系统 ---- 阴阳公理(1)一-4-2-1-2    中医 ---- 医道 ---- 公定理系统 ---- 阴阳公理(2)一-4-2-1-6  中医 ---- 医道 ---- 公定理系统 ---- 五行公理中我们论述了所有的中医公理,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中医公理就是阴阳和五行公理,余云岫全面否定中医,所针对的也是阴阳和五行公理。尽管《灵素商兑》通篇批判的条款很多,但反复批判的对象基本上都是有关阴阳和五行公理,因此,笔者选取该书其中的观点就足够有代表性了。

 

我们从第二章【哲学与科学】的讨论中已经知道,除了神学外(当然有学者反对),人类所有的知识本质上都是一种解释系统,通过某种【逻辑模型】建立起其因果关系。余云岫所批判的中医理论(实质为中医公理系统)与其批判中医所秉持的理论同样也不例外。那他反对中医所秉持的理论是什么呢?

 

同样地,我们从第二章【哲学与科学】/【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一.2.1.4-3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争一节中可以判断出,很显然,余云岫所推崇的就是所谓实证医学总的解剖学知识,而解剖学本质上是【唯成份论】,只不过与一般的【缩观唯成份论】相比,这个所谓的成份不仅仅局限于所谓的微观成份,而扩大至组织和器官罢了。前面我们也指出过,【唯成份论】其实就是一种唯物主义观,将这种唯物主义哲学观投射到医学上,就是现代医学医理药理的基础。

 

相应地,中医医理药理的基础是唯心主义。笔者在前面第二章【哲学与科学】讨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时候就指出过,中西医理论之争本质上就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争,关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我们已经作过详细讨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第二章【哲学与科学】相关部分,这里不赘述。但笔者在此可以就《灵素商兑》的观点概括讨论一下。

 

笔者在阅读余先生对中医理论批判的时候,总是感到莫名其妙。以笔者一个涉足中医不深的人,尚且很容易就感受到中医追求的主要是形而下背后那个形而上因,而并非只是形而下因,怎么大名鼎鼎的名西医居然丝毫没有这种睿智,反而一脑门用所谓的物质层次去质问高于这个层次的东西,这种完全是一种缺乏基本的哲学素养的行为。比如,余先生不断挖苦和质疑中医的阴阳学说,无异于与挖苦数学的【1 + 1 = 2】哲学元,为什么他不质问西医所依赖的这个哲学元将什么都变成了加法原则前面我们在第三章【医学哲理】已经指出过,数学的哲学元【1 + 1 = 2】是数学公理的元公理,它并不是我们从实践中来的,而是先于实践就存在。是有了这个内在的逻辑,继而我们笃信这个逻辑,用之以规范我们的实践,我们才可以有实践的延伸。为什么我们不会指责人类将什么都分成两部分,然后套在【1 + 1 = 2】上是一种十分荒唐的行为呢?即使我们可以这样指责,那起码余先生必须做到一视同仁,在批判中医公理系统的同时,也应该扯上西医公理系统,为什么如此厚此薄彼呢?说到底,他只不过是对实证真理(科学真理)的迷信罢了!更何况中医的阴阳公理要比西医的【1 + 1 = 2】公理要高层次,也可以说外延更大。一个明显之处就是【1 + 1 = 2】的运用必须要同量纲,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说1(头牛)+ 1(头猪)= 2(?)、1(个人)+1(只猴)= 2(?)。但在阴阳公理中,不同量纲的存有是可以相加的,只不过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算术加法。尽管数学也有矢量加法,不过从总体时空的覆盖度来看,阴阳公理的时空影响力或正确性远比数学加法要多。同时必须指出,即使是同量纲下,数学加法的正确都是有条件的,这里就不再展开了,有兴趣的读者自寻书籍解答。

 

上面我们指出过,现代人近代由于从小受到西方科学的熏陶,自然地就会不假思索地将科学的公理系统(数学、形论和逻辑)运用到对一切非科学、伪科学的知识进行科学化审视,这势必会造成占人类主体的非科学和伪科学知识都是错误的假象。换句话说,在科学的照妖镜下,非科学和伪科学的知识系统几乎都是一文不值的,甚至连科学知识本身也在正确的审视下也不断推陈出新,恒定的知识系统往往被质疑和讥讽为不正确。实际上,从科学真理的本质来看,实证的终极诉求导致了人类必须笃信我们的感知,而我们的感知说到底就是我们的感知属性与对象的可被感知属性耦合的部分而已。也就是说,我们只能感知我们可以感知的对象,我们只能证明我们可以证明的对象,这句话也可以表述为,我们不能感知不能感知的对象,我们不能证明我们不能证明的对象在这个意义上,人类的实证就是自欺欺人,科学实证就与瞎子摸象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科学实证就是我们能感知到象的实体,但我们是不能感知到的。

 

这里笔者需要补充一点,现代太多人言必科学,但对于什么是科学却是一窍不通。他们以为科学就是权威,尽管他们的口中时常煞有介事地谦虚几句科学并不是一定正确,但他们骨子里却认定了科学是当下最好的解释,科学的发展使科学真理在相对真理的长河中越来越接近真理,这点大概也是科学信徒总是挥起科学大棒到处敲打别人的根本原因吧。这种认定的背后理论支撑,就是认为人类获取越多的信息,对所谓的客观世界的把握就越准确,就越接近符合论意义上的真理(绝对真理)。也就是说,真理的真度越大,其实这是天大的误解!从第二章【哲学与科学】/【实证真理与思辨真理】中我们知道,科学本来是思辨真理中的逻辑延伸,它的广度和深度几乎是无限的,也就是人类的理性可以天马行空。但由于必须实践,而实践实际上就是把这种逻辑延伸降格为人类的感知属性所能够感知的范围,因此,科学真理的“真度”最终落实到人类的感知上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说某个对象符合了科学真理,那一定是符合了人类感知属性,这样,比较“真度”实际上就变成了比较我们感知与超越感知的真,究竟谁更的问题。比如,我们说树是绿色的,从生物医学的知识中我们得知,这是我们感知的“真”;从植物学的角度,我们知道树的分子结构的“真”;从“超弦理论”中,我们知道树只是一种“弦波”的“真”。那究竟我们信哪种“真”呢?哪种“真”更接近绝对真理呢?

 

从前面章节我们论述知识来源得知,我们的感知通道不是真空,它是有规定性的,它必然对外部信息首先加以扭曲才变成了我们的对象,因此,人类绝对不可能获得客观信息。越多的外部信息,必然会出现两种情形,一是我们的感知属性响应不了这些超量的信息,从而使扭曲度维持稳定,对象的“真度”不变;二是我们的感知属性的可感知量与超量信息响应,从而使扭曲度增加,对象的“真度”变小。这就是说,人类接收越多的信息量,则错的机会越大,这就是为什么说以实证作为真理最后的判断标准的科学真理,一定是在相对真理的长河中越来越远离真理的根本原因这也是从大时空角度下,余云岫批判《黄帝内经》总体是错误的根本原因。

 

② 鞭笞中医五脏六腑由实至虚之狡辩摘录2讥笑中医完全无视《黄帝内经》藏象学说的错误,还猛烈抨击民国著名中医恽铁樵先生将《内经》原意的实化百般狡辩为虚化的行径”。那究竟事实是否如此呢?

 

学过中医的人都知道,传统中医主要源于道医,所谓歧黄之术,后来揉合了儒医和佛医的部分内容,形成了俗世的中医。而笔者在本书多处强调形而上与形而下、虚与实、思辨与实证、符号医学等,实际上就是指出,中医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务虚医学,而西医一开始也是务虚,发展到近一二百年转变成务实医学,当然,这种虚实之分只是相对而言。因此,如果一群人跳出来指责中医缺乏诸如解剖学的知识,那他们要么就是对中医丝毫没有了解,要么就是别有用心。

 

说起来真巧,笔者当初在为是否学习中医踌躇之际,刚好看到《内经》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马上就被该篇中的精妙阐述所吸引,由此而下定了学习中医的决心。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笔者突然感到中医的确伟大,如果一个人没有什么知识的预设,尤其是科学知识的桎梏,敞开心扉(Open Mind),那他多多少少会从这些字字珠玑的智慧文本中体味到那种先贤的睿智(当然笔者认为是上帝的启示)。纵使当时笔者并未完全理解篇中的深遂含义,但至少意识到这种理论要比西医那种埋头研究“形而下”的医学要高层次,至于高在哪里一时又领悟不出来,不过它已经对于笔者这样一个理工男已经是一种冲击;同时又感到中医不但有认识这种上源因意识,更有认识它的手段或公理。比如,该篇中的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一段,笔者阅读的时候,从来都不会有像摘录2所指责中医实体肝的认识,反而从一开始就把中医的这种认识理解为“实体肝”是怎么从虚化中得来的。也就是说,人类肝是怎么形成的,我们所看到的“实体肝”在中医看起来早就是一种【果】了,而西医一直在“实体肝”上着手医治,虽不失为一种治疗手段,但从因果链寻因能力来看,中医无疑已经占得先机。这种明确的医道,对治疗肝病有着高屋建瓴的作用,最起码从整体上对人体各脏腑关系的把握上清晰明了,它的阳(风性)和阴(木性)是一种大时空观,有了这种大时空观,对于后面的医术施展无疑会事半功倍。

 

笔者实在不明白为何会有人指责这种中医理论荒唐,从人类学的研究中我们得知,古人与现代智人的智力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差距就是现代人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量。如果真如摘录2指出《内经》的藏象理论为“实体论”,那我们就很难想象为什么古人会分配得如此天衣无缝?从实践中其实是很难完成这种所谓的归纳的。这就像上面第一点所提到的数学【1 + 1 = 2】,并不是从我们的经验中归纳得来的一样。在实际生活中,你只能找到一头牛、一只羊、一辆车、一匹马等等,你永远都找不见1,所谓的点、线、面也一样。因此,很明显这些必定是概念或者理念,这些东西又可以指导实践但它们必定不是源于实践,如是者,《内经》的脏腑又怎么会是“实体”呢?说《内经》脏腑所指的是实体,那等于说1也是一种实体,为什么反中医人士不会指责西医所依赖的【1 + 1 = 2】为实体而仅仅指责《内经》所指的是实体呢?

 

从哲学上看,这其实就是的问题,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所谓的唯物主义,必然将“在”作为“知”的前提。我们在第二章【哲学与科学】讨论理性真理就指出过,理性真理是先于经验的,因此,仅仅理性真理就显示出“知”是先于“在”的,那《内经》中藏象理论为什么就不能是先于古人实践认识而存在的呢?它属于一早就预装好的内在理性逻辑的可能性非常大,【1 + 1 = 2】也是一样,只是一种不同的内在逻辑,相当于电脑中的不同软件。退一万步说,即便“在”先于“知”,那反中医人士也应该对《内经》藏象理论和【1 + 1 = 2】一视同仁,他们这样做,说明了要么他们根本不懂基本哲学原理,或者是他们为了反对中医而故意装聋扮傻!

 

至于说到郓先生无耻篡改一事,笔者倒觉得不必在这些小节上纠结,因为如果一个中医师对《黄帝内经》的藏象理论理解为实体论也不是完全错的。实际上,中医一向就是秉承阴阳理论,一个脏腑本来就是形而上形而下的合体,实体只是一种“形而下阴”的呈现。恽铁樵先生的言论只是澄清世人对中医理论的误解罢了,并无矛盾之处,反中医人士的反对更加凸显了他们的浅薄。不过笔者认为,需要调整的是对阴阳的定义,历代中医的确对阴阳的定义比较模糊。

 

③ 《灵素商兑》对脉诊的蔑视和现代中医对脉诊解释的比较上面我们说过,余云岫对中医理论的整体批判,是基于其唯物观下的【唯成份论】,因此,其对中医脉诊的理解自然就会落入现代解剖学中知识的窠臼中了。摘录3唐云先生对脉诊的解释也不遑多让,也是充分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去诠释中医的脉诊,表面上是对中医的弘扬,实质上是对中医的摧残,至少是将中医理论降格了,可谓是好心办坏事。

 

笔者一直都不相信古人真的那么愚笨,即使是当时的信息量很小,解剖手段没有那么先进,但他们既然知道了五脏六腑,那要了解血管的脉动、五脏六腑的位置和形状并不是什么高难度的事情,他们放弃进一步对脏腑的剖析,选择关尺脉三部九侯等更像是一种主动行为而不是被动的无奈,这必然有它的道理,或者说至少他们的认识高度并不是如现代人认为的那样。只是我们近代受到西方微视化医学的影响,预设古人并没有这样的智慧和能力,以至于我们解释下的中医理论变得十分怪异。我们并不能完全否定上述两种对中医脉诊的解释没有道理,但如果我们将这两种解释与历代名中医对中医脉诊的解释作比较,就会发现这两种解释根本就是曲解了传统中医对脉诊的高层次认识,本质上就是一种减时空的形而下解释。简单讲,传统中医是从更大时空的类象公理来认识脉诊的,它是一种等观和微涨观的【逻辑模型】,它以六合宇宙的宏力为主,以人体封闭系统为辅的一种认知模式,从而使一个人体的病征与内部和外部联系更为清晰,它相对弱化缩观下的形而下因。因此,如果你偏偏用低层次的小时空“形而下因”去批判这种高层次的大时空形而上因的【逻辑模型】,说轻点就是不了解中医,说重点就是亵渎中医。刘力红先生的《思考中医》中对脉诊的解释,才是最接近传统中医对脉诊的解释,大家不妨可以参阅,有关现代中医对脉诊的错误解释,笔者会在本章【中医掘墓 ---- 中医掘墓人12三.9-27  掘墓中医 ---- 中医掘墓人1(A)三.9-27  掘墓中医 ---- 中医掘墓人1(B)三.9-27  掘墓中医 ---- 中医掘墓人1(C)三.9-28  掘墓中医 ---- 中医掘墓人2(A)三.9-28  掘墓中医 ---- 中医掘墓人2(B)中详论。

 

从上面3点的析我们可以大致得出一个结论,西医拥趸批判中医,往往不在一个对称点用力,这往往导致了所谓鸡同鸭讲的错位辩论。由于西医总是以科学霸权来审视一切其他医学,使得其他医学在辩论中一早就立于道德的最低点,任凭其肆意鞭笞而无还手之力。他们从来不会反思一下科学本身有什么问题,洞察小时空与大时空规律的根本差异,愚蠢地用低层次的公理系统对高层次的公理系统进行修订,这样往往使很多人造成了西医比中医要好的错觉;又由于我们在第八章【中西医之争】提到的弱势文化的原因,加上很多中医根本不会与西医辩论的技巧和部分中医的缄默,中医尤其在理论上的颓势和衰落就变得顺理成章了。因此,彻底反驳那些诋毁中医理论的言论,对于扫清复兴中医道路上的障碍是非常必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