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 项贫血指标最新解读

 mhhs065 2023-11-17 发布于北京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是贫血筛查的常用指标,当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低于判定值,即可诊断为贫血。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检验项目也起到了辅助贫血筛查、分型和诊断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系统盘点一下吧~

01
叶酸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与维生素 B12 在所有细胞尤其是增殖细胞的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是合成核蛋白、参与核酸代谢的必需物质。食物中的叶酸摄入后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近端吸收,叶酸在人体的贮存量为 5 ~ 20 mg,近一半贮存在肝脏。

血清叶酸受食物摄入影响较大,红细胞叶酸则相反较为稳定,更能反映体内叶酸的实际情况,可反映此前 2 ~ 3 个月体内的叶酸状态。

参考区间:

血清叶酸:5.3 ~ 14.4 ug/L
红细胞叶酸:192.1 ~ 577.1 ug/L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临床意义:

叶酸降低:
1. 叶酸缺乏:巨幼细胞贫血、红细胞增生。
2. 叶酸吸收障碍:慢性腹泻、乳糜泻、小肠切除、服用抗癫痫药物等。
3. 叶酸利用增加:溶血性贫血、骨髓增殖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

02
维生素 B12


维生素 B12 能促使叶酸形成四氢叶酸,后者是叶酸参与代谢过程的主要形式。维生素 B12 缺乏会间接影响叶酸参与 DNA 的合成。血清维生素 B12 降低对巨幼细胞贫血诊断及病因分析有重要价值,临床上常同时测定血清维生素 B12 和叶酸。

参考区间:

133 ~ 675 pmol/L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临床意义:

血清维生素 B12 降低:巨幼细胞贫血、脊髓侧束变性、髓鞘障碍症等。
血清维生素 B12 升高: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某些恶性肿瘤和肝细胞损伤等。

03
血清内因子阻断抗体(IFBA)


维生素 B12 与胃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IF)结合后才能被吸收,IFBA 通过阻断 IF 和维生素 B12 的结合影响维生素 B12 的吸收。IFBA 在恶性贫血患者血清中检出率大于 50%,临床上常用于恶性贫血的筛查指标。

参考区间:

阴性,比值 ≤ 1.00±0.10。当比值≥阳性对照血清比值 ±0.10 时为阳性。(放射免疫法)

临床意义:

IFBA 阳性多见于由维生素 B12 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等。

04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EPO 是一种糖蛋白激素,人在出生后约 90% 的 EPO 在肾脏产生,人体内不会储存大量的 EPO,所以血清 EPO 水平变化与生产速率的变化相关。EPO 产生的相对缺乏是肾性贫血的主要驱动因素。

贫血时体内 EPO 升高促进红细胞生成,红细胞升高时则 EPO 分泌减少。临床上已将重组人 EPO 应用于贫血患者的红细胞生成,检测 EPO 联合血红蛋白水平还可以对临床用药起到指导作用。

图片

图源:参考文献


参考区间:

2.59 ~ 18.50 mIU/mL

临床意义:

EPO 降低:肾衰竭、晚期肾病、慢性感染或代谢紊乱导致的贫血、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关节炎、艾滋病、恶病质、低甲状腺功能性贫血和营养不良性贫血等。

EPO 升高: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巨细胞贫血等疾病和肾癌、肝癌等肿瘤。

05
血清铁(SI)


血清铁(SI)可以直接反映体内运输铁含量的水平,但生理波动较大,只能代表抽血时的血浆铁浓度,不能代表流动中的铁总量。血清铁的降低不等同于贮存铁的降低,常联合其他铁代谢指标检测。

参考范围:

成年男性:11.6 ~ 31.3 umol/L
成年女性:9.0 ~ 30.4 umol/L

临床意义:

SI 降低:
生理性:婴幼儿、青少年、妊娠期等生理性铁需要量增加;
病理性:缺铁贫、感染、肾病综合征、慢性失血等。

SI 升高:肝脏疾病、铁粒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溶血、巨幼细胞贫血、慢性酒精中毒、反复输血等。

影响因素:

标本溶血、玻璃容器、乙二胺四乙酸抗凝等都会影响 SI 检测结果。

06
血清铁蛋白(SF)


SF 含量较稳定,是判断体内贮存铁和铁营养最可靠、敏感的指标,也是诊断缺铁性贫血敏感方法和重要依据之一。

参考区间:(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图片
图片

临床意义:

SF 降低:缺铁性贫血、失血、营养缺乏等。

SF 升高:
1. 体内贮存铁升高:原发性血色病、反复输血等;
2. 铁蛋白合成升高:感染、恶性肿瘤等;
3. 组织内铁蛋白释放增加:肝脏疾病如肝癌、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

07
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


TIBC 是血清中转铁蛋白能与铁结合的总量,结果较稳定,可以间接反映血液中转铁蛋白的量,但反映铁变化的敏感性低于 SF,可作为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指标之一。

TIBC 减去 SI,则为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SI 占 TIBC 的百分比为转铁蛋白饱和度(TS)。

图片

图源:参考文献


参考区间:

图片

临床意义:

TIBC 降低:

1. 贮存铁蛋白缺乏:肝病、血色病
2. 转铁蛋白丢失:尿毒症、肾病综合征
3. 转铁蛋白合成不足:遗传性转铁蛋白缺乏症
4. 恶性肿瘤、慢性感染、溶血性贫血等

TIBC 升高:

1. 转铁蛋白合成增高、铁摄入不足或需求增加: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
2. 贮存铁蛋白释放:肝细胞坏死
3. 口服避孕药。

08
血清转铁蛋白(sTf)


Tf 是一种能结合 Fe3+ 的糖蛋白,主要由肝细胞和吞噬细胞合成,是少数几种急性期反应性降低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Tf 反映铁代谢方面意义等同于 TIBC,当肝细胞损伤时合成 Tf 降低,所以也用于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指标。

参考区间:

28.6 ~ 51.9 umol/L (免疫散射比浊法)

临床意义:

sTf 降低:遗传性转铁蛋白缺乏症、肝病综合征、肝硬化、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溶血性贫血、某些炎症及恶病质等。
sTf 升高:缺铁性贫血、反复出血、口服避孕药及妊娠期。

09
酸化血清溶血试验


也称为 Ham 试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的红细胞由于本身有缺陷,膜结构异常 (乙酰胆碱酶下降,对补体敏感性升高), 易被存在于血清中的补体溶解,在温度升高或血浆 pH 下降时溶血加强,(pH 6.6 ~ 6.8,37 ℃) 破坏溶血,而正常红细胞不被破坏,无溶血现象。

参考范围: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主要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某些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也可测出阳性。

10
抗球蛋白试验


又称为 Coombs 试验,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GT):检测红细胞表面有无不完全抗体;另一种是间接抗球蛋白试验 (IAGT):检测血清中有无不完全抗体。 

图片

 图源:参考文献


实际临床应用上 DAGT 更常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诊断和分型诊断,是诊断 AIHA 的重要指标,IAGT 主要用于 Rh 或 ABO 妊娠免疫性新生儿溶血病母体血清中不完全抗体的检测。

参考区间:

阴性

临床意义:

DAGT/IAGT 均阳性:AIHA、新生儿同种免疫溶血病;

DAGT 阳性:冷凝集素综合征、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药物性免疫性溶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溶血性输血反应、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淋巴细胞增值性疾病、恶性肿瘤。

11
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血管内溶血时,血液中游离血红蛋白增多,可通过肾小球滤过从尿液中排出,形成血红蛋白尿,此时部分或全部血红蛋白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分解,以含铁血黄素的形式沉积于细胞中从尿液中排出。

含铁血黄素是不稳定的铁蛋白聚合体,Fe3+ 离子在酸性环境中与亚铁氰化钾反应,产生蓝色的亚铁氰化铁沉淀,本试验也称为普鲁士蓝反应。

参考范围: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提示有慢性血管内溶血,尿液中有铁排出,临床常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阳性还可见于溶血性输血反应、机械性红细胞损伤、烧伤、药物性溶血和重型血红蛋白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