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君子就怕死后没有好的名声(15—20,讲于2022年10月19日)

 惟虫能天 2023-11-18 发布于河北


  

 

 

清风明月

《论语》载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本章的意思孔子说,君子就怕自己死后名字不为人们称颂。

孔子指出,君子应努力使自己名于后世这与儒家积极入的情怀是一致的。孔子说过“君子求实不求名”的话,那是与本章意思相矛盾呢?其实是不矛盾的。首先,孔子说的“名”是实至名归的“名”,而不是虚名,求的是“没世之名”而不是“当世之名”他强调的是人生一世死后有个好名声若以这种忧患意识为人处世,自然会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德行和才学不断进步。

时下有些人,务虚名而不干实事,这样的人能留下好名声吗?放眼人类历史真正能留下大的好名声的有多少人呢?比如说,有无数个皇帝、宰相还有状元,能被后人记住的有几人?倒是像孔子、释迦牟尼、耶稣还有文天祥、岳飞、包拯等会影响万代、名传千古。

时至今日亦然,即使官做的再大但能在历史上留名的也不会太多。但比如说孔繁森、焦裕禄、张思德、雷锋等这些人是会流芳千古的。看来,后真正留下好名声的主要不在于你当多大的官,而在于你的德行,在于你为人民群众作出了多大贡献。进一步说,即使你在历史上没有留名,你若生前问心无愧,死后泽被子孙家族被人敬仰,这不也是很难得吗?

本章内容还有一种解读,说孔子说的“称”不是“称号”的“称”,而是读四声,称职“称”,说的是孔子憎恶的是人的名声与实际不相符。这是在警醒我们只图虚名是会招实祸的。

勤修观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