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雕塑史略学习笔记(2)

 龙井问茶土老帽 2023-11-18 发布于上海

(本文相关图片均引自网络,如果不妥,请告知,会替换或撤下)

夏、商的雕塑——金属的飞跃

人类早期历史与制造工具的材料和技术息息相关,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等。即便是最容易获得的土、木、石等,也经历着从土到陶、从木到漆、从石到玉的变化,从能用到易用,从实用到审美,不断发展。金属的使用是一次飞跃,可自然界能直接使用的金属只有黄金,此外都要冶炼,我认为这是人类主动改造世界的开始,从此文明的演进进入快车道。文明的另一种进步体现在社会组织能力上,随着人类能力的从弱到强,可以解决的问题也从易到难,需要更复杂的社会组织才能应对,最典型的例子是治水。所有古代文明都在河边,取水容易是生存所需,同时自然河流的泛滥也是无可逃避的问题,大洪水的传说出现在几乎所有古代文明的纪事中。大流域治水是社会高度分工合作才能完成的大工程,所以大禹治水与夏王朝的诞生绝非远古三皇五帝的传说可比拟,标志着国家的诞生。雕塑随着新材料的应用,在新的时代展现出新的面貌。

(陶寺龙盘)

(陶寺陶鼓)

(陶寺红铜铃)

(陶寺玉神人面)

(石峁铜刀和石范,右下是四坝文化铜刀)

(石峁神面石柱)

(石峁陶鹰)

(石峁玉人面)

(网格纹鼎)

(嵌绿松石十字纹青铜钺)

(长足爵)

(绿松石龙)

(嵌绿松石青铜牌)

茫茫禹迹,尚未定论,但我相信夏是存在的,因为更早的同样善于治水的良渚已被发现。目前认为与夏相关的遗址有陶寺、石峁和二里头,分别对应夏的早期和晚期。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和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时间相近,相隔不远,都具有城市样貌,特别是出现宫城宫殿的核心区。陶寺的石磬与陶鼓、夯土柱列古天文观象台更说明了文明的高度。先说青铜器,地处草原与农耕交界处的石峁,出土的青铜器还非常原始,有单面范铸的青铜刀,与西北地区的发现相近,或许真的有联系。陶寺的红铜铃则是中国符合范铸造空腔容器的开端。说到艺术层面,陶寺的龙盘,石峁的平面石雕和神面石柱都展现出中国典型的图腾形象。就雕塑而言并不多,神面石柱是浮雕,石峁陶鹰是圆雕,两地的玉神人面则是透雕。顺便一提,两地的玉神人面有肖家屋脊的风格,说不定还真是从江汉之地来的“舶来品”。二里头是否为夏都的争论实在太多,我还是关注雕塑的部分就好。网格纹鼎、嵌十字纹绿松石青铜钺、长足爵的形制几与后世无二,除去装饰稍显简单,青铜器铸造已成规模。二里头绿松石龙由2300多块绿松石用漆粘贴在有机质物(可能是织物,可能是木板)拼成,有用白玉突出的丹凤眼和蒜头鼻,看做雕塑并不为过。我对出土器物的组合比较感兴趣,二里头二期是绿松石龙与玉杵铜铃组合,三期是绿松石牌与铜铃的组合,四期是牌、铃、爵的组合,如果说组合有特定的含义,组合复杂化的过程是否是信仰复杂化的表现。

(杜岭方鼎)

二里岗是明确的早商文化,主要遗址有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小双桥遗址等,还延伸到湖北武汉的盘龙城。商代青铜器已是洋洋大观,有爵、觚、斝、盉、尊、罍等酒器;鼎、鬲、甗等食器;戈、钺、斧等兵器。杜岭方鼎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乳钉纹、兽面纹的组合庄重又美观。无论是食器还是酒器,做到这么大体量,都是礼器,不再实用。在这里我想提一个问题:陈设的礼器算不算雕塑?我的观点是。雕塑的功能不是实用,而是象征,是某种公共意识的体现。比如陈设的大鼎完全没有烹煮的功能,而是邦国权力的象征。青铜礼器的组合与陈设就是中国式的具有纪念碑意义的雕塑。

(伏虎乳钉纹方鼎)

(伏虎兽面纹方鼎)

(伏鸟双尾铜虎)

(双面神人铜头像)

商代青铜器制作属于国家工程,工坊和匠人基本都集中在王都附近。盘龙城是商王朝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进发的桥头堡,方便获取湖北、江西等地的铜矿资源,也是王都之外唯一发现有青铜铸造能力的城邑,其铸造工艺和青铜器形制与中原商都几乎无差。江西新干商代大墓在商代铜料产地吴城附近,出土青铜器475件,是中国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大型商代墓葬。先看两尊大方鼎,一个乳钉纹,一个兽面纹,与杜岭方鼎相似,差别是鼎耳上各伏一虎,是方国特色(专家认为此处是虎方),应该是来自中原的“高定”青铜器。此外双尾伏鸟铜虎、双面神人铜头像都是比较独特的雕塑作品。

(妇好鸮尊)

(后母戊大方鼎)

(后母辛方鼎)

(四羊方尊)

(大禾人面纹方鼎)

(虎噬人卣)

(后母戊大方鼎耳部双虎噬人头纹样)

(妇好铜钺双虎噬人头图样)

殷墟遗址出土的晚商青铜器是一座高峰。首先是器型复杂,立体性强,例如妇好鸮尊,大鸮为体,小鸮为尾,身披龙、凤、蛇等各种动物。其次是纹饰华美,通体满布,俗称三层花(底纹、主体纹饰和其上的花纹层层分明)。第三是器型硕大,工艺进步,例如后母戊鼎,近一吨重,一体铸造,是迄今发现最重商鼎。湖南宁乡发现的青铜器在立体塑形上更趋完善,四羊方尊、大禾人面纹方鼎都是代表,后期发现的炭河里遗址说明这里是商末周初的城邑。流失海外的虎噬人卣(也有说是虎育人卣,一字之差,人与虎的关系完全不同),造型奇诡,可作为商代青铜雕塑的代表。虎噬人的图像,在后母戊鼎耳、妇好铜钺上都有出现,应该是商代流行的纹样。

(青铜树)

(青铜大立人)

(戴冠纵目铜面具)

(扭头跪坐人像)

三星堆青铜器的造型对象和审美理念与商代其它地区完全不同,人物为主,而非器具;重视造型,胜过纹饰。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青铜纵目面具令人印象深刻,最新出土的扭身跪坐青铜人像刻划细腻,连服装发式都清晰逼真。殷墟青铜器(目前发现的绝大多数青铜器)出于墓葬,是供奉祭祀对象的物品;三星堆青铜器并非出于墓葬,巨大的塑像本身就是祭祀的对象,这与古埃及、古波斯和古希腊的雕像类似。塑造直接的偶像,还是制作间接的贡品,表现手法会有差异。塑造偶像的目的就要打动人心,所以三星堆的塑像才能如此动人。

(白陶象)

(活环羽人玉佩)

(人首鸟身青铜像)

(跪坐戴柄玉人)

(跪坐辫发玉人)

一直在说青铜器,背后支撑的是更完善的石雕和陶塑技艺,新乡博物馆收藏的白陶象就是明证。商代的玉雕同样精彩。新干商墓出土的活环玉羽人,头似鸟而有喙,身如人而有翼,是我见过最早的羽人形象(三星堆有人首鸟身青铜像可做比较)头后的三个活环是掏雕工艺,也是首见。妇好墓也有大量玉器,其中不乏前代古玉。有两尊跪坐玉人,一个带柄,一个辫发,似是当时人物服饰的体现。三星堆有类似带柄、鸟人形象,可以相互比较。

中国雕塑发展到夏与商,已走出自己的道路。

(本文相关图片均引自网络,如果不妥,请告知,会替换或撤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