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教育辩证法:李奕十三个“新”赋能北京中小学

 老友茶馆 2023-11-20 发布于北京

北京基础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考科目改革只是一个契机,整个基础教育发展格局和课堂教学均会发生深刻的变化。最近,市教委主任李奕多次以公开发表文章或者公开发言的方式,提及北京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图景。如此密集,在北京教育改革历史上还是比较罕见的。我总结为北京新教育辩证法,即需要厘清四个关系:大减法和小加法的关系、绿色低碳减量发展范式和转型升级的关系、多渠道和新载体的关系、减量和提质的关系。

这可能是北京教育新的蓝图,按照李奕不同场合下文章,出现了十三个“新”:新的理念、新的范式、新的赛道、新的视野、新的场景、新的优势、新的资源观、新的基座、新的动能、新的生态、新的载体、新的定位、新的出口。北京新教育辩证法基本涵盖了这十三个“新”。

我所理解的北京新教育辩证法不是教育概念,而是教育实践。教育无论如何改革,万变不离其宗,教育有教育的规律,不管北京提出什么新的改革思路,并不是大破大立,均遵循教育的规律。

大减法和小加法

新的理念:

此次北京基础教育改革,是新的理念。这种新的理念并不是首次提出,即坚持以发展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围绕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根本目标进行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创造性地转化为适合所在班级、所教学科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坚持以学定考不同个性禀赋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不仅仅是小四科的教师,而是所有教师均要跟上新的理念节奏。

新的定位:

学生学习,必然存在一定的学习负担,学习负担存在是合理的,符合教育的规律。北京将以中考改革作为整个基础教育学段系统变革的切入点,按照李奕的说法,是把无用的作业、低效的课堂、多余的考试减下去,不是学生不用考试,没有学习负担。更不是引导学生舍弃小四科,这完全不符合教育的规律,更不是此次中考改革的本意。在形式上,小四科的考试减下去,但不是这四科在基础教育的地位被弱化。李奕说,将进一步规范课程教学,要求各初中学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加快进度,不得提前结课备考,强化督导评估;进一步提高命题质量,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优化招生机制,结合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深化多元评价方式与招生录取方式有机结合。

新的视野:

李奕说,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兴趣和思维品质上做加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也就是将兴趣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嵌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让这种能力更好地促进基础知识掌握,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北京将以中考改革作为整个基础教育学段系统变革的切入点,向前影响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落实新课标,提高不同学科学习策略的针对性,聚焦兴趣和思维品质培养;往后撬动高中教育改革,鼓励特色课程建设,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发展的空间,激发孩子学习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减轻中考的升学压力,提升孩子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绿色低碳减量发展范式和转型升级

新的范式:

李奕此次提出来的首都基础教育发展要转型升级提质量,主动探索绿色低碳减量的发展范式,这是北京基础教育一个核心内容,对北京教育格局影响深远。这绝不是简单中考科目减少的问题,教育减量发展范式是改变以往要空间、要投入、要编制、要指标为主要特征的资源聚集,通过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方式调结构,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北京教育绿色低碳减量的发展范式,说明不是初高中人数增加,就一味增加新建校、增加师资力量。除了刚需性外,北京今后可能会减缓新建校的建设。这些年,由于北京生源增加,学位紧张,每年都会出现新建校首次招生。但新增学位今后会通过集团和扩大班额的方式解决,同时可以通过一些九年一贯制学校升格为十二年一贯制方式增加普通高中的学位。

新的赛道:

北京中招未来会生成新的赛道。李奕说,未来,北京高中升学将逐渐减少单纯以考分升学的人数比例,增加升学渠道。这一目标的实现不是通过取消中考,也不是简单的电脑派位,而是形成较大规模的新的育人载体。在育人体系构建方面,北京将构建不同尺度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既有集团尺度的,也有区域尺度的,还有全市尺度的。在市级层面,北京将坚持“指标到校”等市区统筹的入学方式。在此基础上,市教委鼓励各具特色的高中教育集团在建立连续培养机制以支撑学生的连续培养。这可能是未来北京新一轮中考后的新中招模式。北京中招计划来源极其复杂,分为多种类别、不同年级、不同方式的中招方式。北京一直采取措施淡化中考分数的参考性。北京普通高中的招生计划复杂,包括市级统筹一、市级统筹二、市级统筹三、校额到校计划、特长生计划、49所普通高中直升计划、统一招生计划、登记入学等,41所学校还有1+3计划,个别普通高中还有异校推荐的名额。北京未来中招计划的趋势可能是,统一招生计划、校额到校计划会出现缩减,1+3计划、直升计划、登记入学计划会出现增扩。

新的生态:

此次北京基础教育的提法,构成了北京新的教育生态。李奕说,教育供给侧结构的调整不应该仅仅是个理念,而是要依靠制度化的措施来落实,系统构建学校育人生态。优化教育供给可以从多个维度出发,包括供给的内容、方式、策略等。系统构建学校育人生态要通过在适度规模的学区和集团等新载体中提升课程、设施设备、师资、教研、管理、活动等资源的共享率,让家长和孩子们有更多的获得感。从供给内容看,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仅仅靠教材、靠校内已远远不够,多元化的社会资源都应尽可能多、尽可能好地纳入当前的大中小幼教育体系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渠道作用,提升校内教育服务质量,让每个学生在校内都能够学得会、学得好、学得足;另一方面,要加大改革力度,统筹校内校外教育资源,统筹课内课后两个时段,对学校教育教学安排进行整体规划,全面系统打造学校育人生态。

 多渠道和新载体

新的载体:

北京大约有200左右的教育集团,教育集团承载着北京优质教育均衡化的核心功能。李奕多次提及教育集团在北京基础教育的作用,即教育集团成为北京基础教育新的载体:一是通过在高中阶段进一步扩大已有教育集团、教育联盟和学区的作用,让它成为新的育人载体,从而让学生能够各得其所,由此形成更丰富的教育供给;二是发挥学区、集团、教育联盟以及教育共同体等新型育人载体的突出优势,不断增强育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教育集团内,通过集团内的一体化、连续的高品质教育教学、教研设计、学生访学、课程衔接等方式,畅通优质教育资源要素的流动,夯实集团教育内涵,形成集团教育特色;三是在课程方面,北京将着手构建小初高一体化的育人课程体系;四是鼓励各集团、联盟校在优质均衡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课程一体化的改革探索,穿越多种边界,将学校间、学科间、校内外、课内外打通,以支撑学生个性发展的连续培养;五是这一轮中考改革后,北京将促进教师和校长在教育集团内交流合作,促进集团内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让孩子见到更多的好课程、更多的好教师。

新的资源观:

按照李奕的说法,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纳一切有益的资源,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磅礴的力量。要统筹推进新课程标准实施、“三点半”课后服务设计、家校社协同、线上线下融合等工作的落实,善于抓住一线教育教学的真实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升课程教学整体设计能力。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中,如何构建更广义的教育资源观和环境观,集纳更多的资源为学生提供适合且高效的教育供给。

新的出口:

此次中考改革,虽然表面带来的直观感受是计分的科目减少了,但实际最终指向是让不同的考试方式引导这个学科实现应有的教育教学目标。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牵引教育综合改革,也就是以评价改革为牵引做减量、提质量,把教育评价的指挥棒变为学生全面发展的赋能棒,引导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李奕说,“宽赛道,新出口”将支撑学生从凭分入学转变为凭兴趣、凭特长入学。学生愿意在本校直升可以,愿意参加考试,适度跨校、跨集团升学也可以。

新的场景:

中考的传统的功能被弱化,这是北京基础教育新的场景。李奕说,通过“多渠道”和“新载体”,为中考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支撑。所谓“多渠道”,即用多样化测评表征学生的学习质量,从而把中考的分水岭作用进一步弱化,让它只是基于问题的诊断和平时教育教学的指挥棒,指挥应该往哪个方向去学,应该往哪个方向去教。在此基础上,会不断拓展“新载体”,通过在高中阶段进一步扩大已有教育集团、教育联盟和学区的作用,让它成为新的育人载体,从而让学生能够各得其所,由此形成更丰富的教育供给。

 减量和提质

新的优势:

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北京基础教育的生命线。而减量提质是北京教育新辩证法的核心指向,减量提质才是北京基础教育改革新的动能。李奕说,高质量发展作为“生命线”,需要每一个要素系统也要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教育供给,满足实际需求,持续增强“生命线”的韧性,更加适应建设教育强国需要,服务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这就意味着,要统筹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数字化、教育评价等要素系统的改革创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美好向往。首都基础教育要牢牢把握高质量“生命线”,推动系统性跃升的质变,在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上,全面开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新阶段。

新的基座

 新的格局:李奕形象地把评价指挥棒变为“赋能棒”,意味北京基础教育进入新的格局。他说,此次中考改革,虽然表面带来的直观感受是计分的科目减少了,但实际最终指向是让不同的考试方式引导这个学科实现应有的教育教学目标。我们希望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牵引教育综合改革,也就是以评价改革为牵引做减量、提质量,把教育评价的指挥棒变为学生全面发展的赋能棒,引导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引导树立新型的资源观、环境观和效度观,着力推进更高品质、更具韧性的“生命线”建设,引导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新的动能:

李奕提出来构建数字新基座,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北京基础教育探索构建了“一基(数字教育新基座)、六景(数字教育新场景)、三空间(数字教育新空间)”的智慧教育发展新格局;建成“1+6+N”(一库、六系统、N应用)的教育大数据体系,发布上线北京市教育大数据平台,形成全市教育数据共享交换的“基础底座”,由此形成北京市教育数字化推进的总体框架。李奕说,数字技术具有促进要素流动、共享共用数据的优势,可以更好地把握“减”的力度,增强“加”的质量,在“加”“减”统筹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可以更好地发挥数据要素作用,构建全方位、更具韧性的教育服务快速响应机制,切实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利用数字技术助力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更加多元的合作组织和共同体内共享共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