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别关注】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项目:基于“视觉感受5E教学法”的高职特教服装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愚然楼 2023-11-20 发布于湖南

3.转载请注明出处。

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基于'视觉感受5E教学法’的高职特教服装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坚持“以人为本、以爱育爱、一生一案、修技立身”的教学理念,以课堂改革为目标,探索和实践了听障学生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路径,并在全国特殊教育院校和普通高职院校推广应用,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项目背景与实践价值

学校在以听障学生为授课对象的高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教学中,发现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残疾人职业教育照搬普通职业教育模式,理念缺乏特教特点。二是听障学生因言语缺陷导致课堂学习效果不佳。三是现有教学资源不适应听障学生学习需要。基于上述问题,2016年9月起,学校以针对听障学生学习特点的教法改革为突破口,开展高职特教服装专业“视觉感受5E教学法”改革创新,让每一位听障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5E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致力于激发听障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5E”是指“参与(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详细说明(Elaboration)”→“评价(Evaluation)”五大教学环节。“视觉感受5E教学法”依据激趣→探索→应用→创新的认知程序,立足听障学生的身心特点,让听障学生更好地感受项目化教学真实的工作任务流程,充分发挥听障学生的视觉潜能,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掌握技能。
学校针对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学生94%存在听力障碍、2%存在多重障碍的状况,在教学中构建适合听障学生学习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资源课程,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厂内厂外实施全过程陪伴式育人,进行技术技能“手把手”传承。教师重视学生心理特点,以提振学习热情为手段,进行感恩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建成真爱、传道、授业、解惑、感恩的“爱心课堂”,将“爱”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对祖国、对他人、对自己、对学习、对岗位的热爱。开展“一生一案”个别化分层次学业规划,持续关注学生的后续发展,德技双修,以立足社会回归主流为目的,开展个别化教育,使残障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二、教学流程与培养策略

学校立足听障学生动手能力强、模仿能力强、观察能力强的特点,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实施“视觉感受5E教学法”。教学过程围绕服装行业相关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形成“感觉代偿 技能获取 分层教学 分项练习 分岗就业”的培养范式。按照师生感受(设计作品)—师生、生生启发(设计思维)—学生体验(工作流程)—师生、生生评价(作品创作)—师生拓展(市场开发)的教学环节,课前教师下达学习任务指令,学生初步理解知识点,教师全程线上引领;课中通过“教学做一体化”,从任务认领—分析—实施—巩固—评价—总结,针对难点教师着重引导;课后学生回顾与拓展知识点,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通过感受式引导教学、多维度评价、探索式拓展,形成教师融入、学生投入、师生互动、重视过程、突出结果的教育过程,实现了教学方法与角度的转变(如图1所示)。
图片
学校针对听障学生个体差异,创立了以技艺训练、能力培养、特色发展为主线的融合培养策略。首先,教师对专业的知识点拆解后进行分项教学,学生先掌握碎片化的知识点再进行知识组装,提升自己的学习和理解整合能力,有效解决听障生学习知识慢、理解力不足的问题,最终促成技艺训练、能力培养、拓展创新的个体发展。其次,教师将每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每个组由5名左右学生组成,采用优生带差生的小组自我管理方法,开展知识点讨论、专业课程互助,对不同基础能力的学生实施不同培养方案。通过分层式组合、启发式授课、交流式学习、互助式评价,提升小组整体的学习质量。再次,教师对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开展不同岗位类型的专项实训,实行差异培养,并根据学生职业能力的差异推荐就业,避免某类型就业岗位的拥挤,实现分层就业。学校紧紧围绕“关爱学生每个成长环节”的教育初衷,实现教学与生产岗位对接,促动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就业上从服装厂扎堆就业到不同岗位分层就业的转变(如图2所示)。
图片

三、教学资源体系建设

为让听障学生感受真实的服装设计生产工作任务流程,学校构建了基于岗位群需求的全模块、全流程感受式课程体系(如下页图3所示)。
图片
1.实景化的课程环境:现代企业的用人标准更加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学校通过无障碍技术改造,建设企业实景一体化教学课程环境,以听障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校教学评价与企业质量标准链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水平,实现内涵意义上的工学结合。
2.可视化的教学过程:通过VR博览、3D试衣、同屏直播等技术手段,让教与学可视化,发挥听障学生视觉优势,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取得学业的成功。基于企业岗位人才需求,设计服装设计、生产可视化教学过程,让教师看见学生的“学”,学生看见教师的“教”,提升教学成效。
3.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重视听障学生手语信息资源的应用,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
4.项目化的实训模块:学习任务对接服装生产任务,在“做中教”“做中学”里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模块化实训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点的理解。
学校将实操课程和理论课程进行项目组合,重构课程体系,建立立体知识构架;将信息无障碍作为数字建设的重要内容,量体裁衣,实施、完善听障学生能看得懂、学得会的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建设。同时开发出适合听障学生的任务驱动项目式、可视化、新形态教材,使听障学生不仅“爱学”还“乐学”。通过“四化”开展感受式教学资源建设以来,学校业已开发新形态教材4部、教材37本(部)、适应听障学生学习习惯的软件10项、学习资源5400个、工艺微课200个、国家精品资源课4门、精品资源库2项、听障学生用在线开放课程8门等,申报国际和国内发明专利各1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丰富了专业建设内涵,提升了专业教学水平。

四、评价体系与考核机制

学校建立了教师、学生、企业、社会四元评价体系。教师围绕学生的理论理解力、实操熟练度、创新拓展性3个维度进行专业学习考核。学校重视岗课赛创,同40余家关注残疾人事业的优秀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重视让企业参与评价,做到课程改革适合企业用人需求;同时鼓励残障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同健听人同台竞技,激发自身学习热情,提升听障学生的自信心和职业能力。评价考核体系以残疾学生修技立身、适应社会为核心,进一步培养听障学生的“四自精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听障生职业教育成绩斐然。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在95%以上,毕业生表现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专业社会影响力和服务能力稳步提升。“视觉感受5E教学法”入围ISO国际标准全球范围内唯一面向残疾人教育与学习服务的应用案例,为世界教育与学习服务提供了中国经验。

本文根据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项目“基于'视觉感受5E教学法’的高职特教服装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整理撰写。

本文刊载于《现代特殊教育》2023年9月(总第464期),原标题:基于“视觉感受5E教学法”,开展高职特教服装专业教学改革。作者单位: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编辑:忻叶

校对:华丽 雨路 天慧

排版:天慧

审核:国宁

图片

图片

▲向上滑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