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Ta说建筑】真光广学大楼的“力量”

 黄之中 2023-11-20 发布于上海
图片

今年,外滩源的11幢历史建筑陆续完成历时18年的修缮改造,其中邬达克(L.E.Hudec)设计的真光广学大楼是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之一。在真光大楼建造后,邬达克逐渐形成自身风格,并开始引领现代主义建筑的新风潮,在这里,他设计建成了举世闻名的国际饭店。可以说,这个充满“力量”的建筑项目对于邬达克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真光广学大楼是外滩源相连的姐妹楼,由真光大楼和广学大楼组成。

真光大楼原叫浸信会大楼(The China Baptist Publication Society Building)。因1899年在广州成立的美国基督教浸信会书局在此出版了著名月刊《真光》,而得名。

图片

月刊《真光》

图片

真光大楼

广学大楼又名广学会大楼(The Christian Literature Society Building)。广学会是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历史最长的出版机构之一,其前身是1887年在上海创办的同文书会。广学会旗下的《万国公报》是当时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之一。1898年和1899年,广学会出版的《泰西民法志》和《万国公报》都有文章提到马克思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传播的记录。

图片

广学大楼

20世纪30年代初,两家出版机构计划联合建造一座办公楼。邬达克拿到项目委约后,就在圆明园路和博物馆路(Museum Road, 今虎丘路)设计了两座相邻的姊妹楼。

图片

建筑旧影

邬达克毕业于布达佩斯的匈牙利皇家约瑟夫技术大学建筑系,1914年应征入伍参加一战后不幸被俘,1918年辗转逃至上海。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远东最大的贸易、金融和工业中心,房地产和建筑业正在蓬勃发展。身无分文且有腿伤的邬达克便在魔都施展才华,1925年,他在外滩24号横滨正金银行大楼创业。1932年真光广学大楼竣工时,邬达克的事务所正值鼎盛时期,雇有60多名员工。后来他将办公室迁入自己的新大楼作品,占据了整个八层楼面。此后,真光大楼一直是他的公司所在地,直到他1947年离开中国。

在真光广学大楼项目中,邬达克抛弃了他在早期作品中娴熟运用的古典主义风格。新大楼呈现的是现代派装饰艺术风格,对哥特式尖券和壁柱的简化处理则体现了德国表现主义建筑的影响。层的外墙为石材贴面,二层以上铺设棕色泰山面砖,以白色砂浆勾缝。

图片

真光广学大楼

且关于真光广学大楼的建造,《邬达克》传记作者、意大利建筑学家卢卡·彭切里尼(Luca Poncellini)也在书中提到:1925年德国建筑师保罗·博纳茨(Paul Bonatz 1877-1956)在杜塞尔多夫设计的一座10层大楼,是邬达克设计真光广学大楼时的直接借鉴,而邬达克设计砖砌建筑时的参考则来自另一位以表现主义砖砌建筑闻名的德国建筑师弗里茨.赫格(Johann Friedrich (Fritz) Höger 1877-1949)。卢卡·彭切里尼坦承说:“尽管这座双子楼的体量不大,但却极其醒目,有着极致的力量。”这也是他最喜欢的邬达克建筑。

《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作者、同济大学华霞虹教授认为真光广学大楼反映出邬达克偏好哥特样式,注重整体形象的几何装饰性。他用面砖饰墙面的个人风格开始形成,并正逐步转变成为一位追求建筑新风格的先锋建筑师。她觉得,邬达克这一时期作品中对砖砌工艺的娴熟运用,很可能也是弟弟盖佐(Géza)的功劳。因为后者在美国学习半年后,于1930年6月就来上海协助兄长了。

图片

邬达克与弟弟盖佐

在项目建成后,真光大楼内设有浸信会的出版机构、商店、学校和邬达克事务所;广学会大楼内则有办公室、大阅览室和员工宿舍,部分楼层出租,沿街开有书店。

1949 年后,浸信会大楼在书局迁往香港后更换了业主,广学会大楼改建为上海文具体育用品进出口公司。

自 2002 年起,这两座建筑被纳入洛克·外滩源ROCKBUND项目。2006年,英国建筑师奇普菲尔德(David Chipperfield)参与洛克.外滩源的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改造,让11座历史建筑重新焕发光彩。

图片

真光大楼

这个秋天,“外滩建筑节”在外滩源举办。布满锐角的双子大楼也依旧充满力量,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摄影:张雪飞

参考书目:《邬达克》《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