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嘉德:文彭、何震……这场明清文人篆刻洵为大观

 杨则川书画印石 2023-11-21 发布于广东
图片
▲ 清宁——金石篆刻艺术

艺术自媒体/ 同古堂、 撰稿人/ 林妹妹、图/ 中国嘉德


在常熟城西翁府前环秀街,有一“环秀居”,苍松翠柏,假山湖石,殊为雅静。据《重修常昭合志》载:“御史钱岱宅在城西,亘山塘、西泾间,……夏日荷香数里。宅中有四照轩、山满楼,又有环秀、临水居诸胜。”可知“环秀居”原为明侍御史钱岱的府邸“小辋川”其中一景,园景秀美。

《虞阳说苑·笔梦》亦载“小辋川”有邑中首推之盛,并言:“轩后有池,池上皆湖石,……湖山之上有亭,……西城山景踊跃亭前。……水石布置最为幽秀。”此可见“环秀居”亦应是如诗如画。清道光咸丰年间,“环秀居”为藏书家顾湘购得,几经修葺,又复荣光。后因太平军战乱,环秀居亦受破坏,现存原建仅后楼一座,顾氏后裔仍居此地。“环秀居”的东邻则为近代藏砚大家沈石友故居,亦见此处金石人文之荟萃。

图片

顾湘(1829-1880),字翠岚,号兰江、石墩山人、石墩山民等,厌弃举业,性嗜古,筑藏书楼“小石山房”三楹藏宋、元、明旧椠数万卷,并聘请季锡畴为其校勘古籍,有宋本十余种,亦乐于搜罗未刻之书,雕版刊印古籍,是虞城首屈一指的藏书大家。清人叶德辉称其:“既富藏庋,尤乐刊行。虽不如汲古镂板之多,亦不至如爱日活字之误,故近百年间藏书刻书之富必于顾氏张氏首屈一指焉。”

季锡畴,字松耘,号范卿,清太仓人,文学家。其古文造诣深厚,晚年为瞿镛“铁琴铜剑楼”校勘书籍千余种,辩正异同,纠舛误,以精审见称,曾为瞿氏《集古印谱》作序。因季锡畴亦精于金石之学,受其影响,顾湘亦擅印章鉴赏。顾浩,湘弟,字凤一,亦癖嗜金石。

“小石山房”的文人篆刻收藏,最重要的是购得明末张灏“学山堂”遗印数百方。张灏,字夷令,斋号承清馆、学山堂,南京工部尚书张辅之之子,清太仓人,嗜好篆刻。明清时期,“三堂印谱”在印学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分别为明末张灏的《学山堂印谱》、清康熙时期周亮工的《赖古堂印谱》以及乾隆时期汪启淑的《飞鸿堂印谱》。其中《学山堂印谱》成书时间最早,汇辑了归昌世、何震、苏宣、朱简、程远、汪关、李流芳等二十三位名家,是明末篆刻艺术的集大成之作。

图片

明末张灏《学山堂印谱》

规模恢宏的学山堂藏印在张灏身后散落一空,乾嘉时期大半为均县汪启淑、苏州刘运龄及太仓毕泷所得,三家分别辑成汪氏《虞集古印谱》、刘氏《传经堂收藏印谱》及毕氏《广堪斋印谱》,零星亦有昆山葛氏、常熟陆氏藏得部分。至道光年间,刘氏、毕氏和陆氏所藏又尽归顾湘、顾浩昆仲,辑为《学山堂印存》。汪氏、葛氏所藏则不知所踪。顾湘亦自称:“余搜罗卅载,尝得诸太仓静逸庵陆氏、广堪庵毕氏,近又得郡中寒碧山庄所藏尤多,核之原谱,几十之三四”。

顾氏昆仲于搜集、刊行印谱用功甚勤,清道光八年(1828)遴仿周亮工《赖古堂印人传》例,每人各著小传于所钤印后,成《小石山房印谱》十二卷,学山堂遗印亦辑录其中。道光三十年(1850),又辑《名印传真》《小石山房印苑》,备受赞誉。印学资料载:“《印苑》十二卷行世,一时海内外骚人墨客佥称,顾氏之印多半天壤瑰宝,是谱之传,上足配《啸堂集古录》,下足抗《赖古》、《飞鸿》,鼎足并峙。”光绪甲辰(1904)顾氏后人顾崇福又于《小石山房印苑》原辑藏石重辑。

而《名印传真》序中,季锡畴言及:“迤及近代,鹤田以工丽胜,燕昌以飞白名,他如丁龙泓之魄力雄峻,陈曼生之结构谨严、小松、次闲之笔意鹘突,尤为西泠诸贤之冠。”首次提及“西泠诸贤”,自此“西泠八家”之名亦日趋彰显。

图片
图片

图片

Lot 4284

顾崇福辑

《小石山房印苑》

1904 年钤印本

十二册

26×16.8 cm.×12

摘要:

清道光年间,顾湘、顾浩原辑藏石刻印所成,惟辑谱甫成,适太平军起,未及拓行。此为光绪甲辰顾氏后人之重辑原拓本,卷头署有『海虞顾湘翠岚氏纂,男崇福小岚、康福纯甫校』字样。版框粗细双线墨刷,每页存一印至四印,自元人朱伯盛,迄清道光程椿止,印人总计九十六位,共收印四百余方。旁注释文及边款,并辑录各家小传。前刊吴应奎、潘遵祁、王学浩、邓传密序,邵松年题签。此谱市场所见多为民国时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此为原印钤拓本,品相良好。

RMB: 30,000-50,000


顾湘的《小石山房印苑》为顾氏昆仲一生藏印精华所在,相较于明清众多印谱中亦堪称翘楚,所收录的文彭、何震、汪关、汪弘、邓石如、丁敬等名家,莫不璨震古今印坛。吴县潘遵祁在其序中称:“学山园旧物数百方,亦为君有,称大观焉。”邓石如之子邓传密序跋亦叹谓:“振芳华于艺苑,洵足廓后学之心胸”,可知其珍。[1]

是次,中国嘉德2023秋拍“清宁——金石篆刻艺术”专场即征得十五方张灏学山堂与顾湘小石山房的遗印,名家荟萃,囊有文彭、何震、汪关、汪弘、归昌世、李流芳等,古雅绝伦,体量之大,亦是近年来拍场所见顶级明清文人篆刻所罕见,备受业界瞩目。


明清文篆刻鼻祖:文彭、何震


图片

Lot 4276

文彭刻 “自顾为人浅”青田石印章

印文:自顾为人浅。

边款:自顾为人浅。嘉靖辛丑秋日,三桥。

题跋:寿承遗泽时约四十六,风气已成,迥异牙铜,越四百七十年,子建记。

出版:1.《小石山房印苑》第一册,P14,顾崇福辑,1904 年钤印本。

2.《小石山房印苑》第一册,P9, 顾湘、顾浩辑,1925 年重辑本。

3.《明清名人篆刻选—小石山房藏印》P1, 顾允元辑,1985 年钤印本。

4.《小石山房印存》第一册,P2,顾允元辑,1985 年钤印本。

2.5×2.4×3.7 cm.

RMB: 1,500,000-2,500,000


文彭(1498-1573),字寿承,号三桥,文徵明长子,明代书法篆刻家、书画家。其幼承家学,诗、文、书、画、印无一不精。官至南京国子监博士,兼官北京国子监博士,人称“文国博”。文彭擅画,能诗,著有《明文博士诗集》等。其篆刻则风格工稳透逸,格调高雅,富有盛誉,与何震并称“文何”,对后世影响甚大,为明清文人篆刻之开山鼻祖,在文人流派篆刻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清人孙光祖在《古今印制》中称:“文博士得汉人元人精髓,典雅古朴,去华丽而务静穆,去峭厉而务浑融,去谨严而务闲逸有明百家无出其右,吴兴以后一人而已,真逸品也”。苏州一带学习文彭篆刻技法的有陈万言、李流芳、归昌世等,后人称为吴门派。而文彭对青田石名品灯光冻的发现与治印,使得“天下尽崇处州灯明石”,亦为印林所乐道。

是印作于嘉靖二十年(1541),印文语出王维《戏赠张五弟諲三首(时在常乐东园,走笔成)》中“一知与物平,自顾为人浅”,是格物致知的名句。三面行书大字双刀刻边款,如刻碑镂铁,笔走龙蛇,具极风神,富有文人韵致与审美意趣。印面布局,将“浅”字“戈”部上下分布,“三点水”分列其旁,使得“奇”字印面呈现对称排布,可见巧思。整体章法疏密自然,刀法稳健古朴,部分线条与边框融为一体,亦有残破苍茫感。吴子健题跋边款。文彭印作传世鲜少,上海博物馆藏“七十二峰深处”牙印,品相残破,仍是难得可贵。

图片

Lot 4277

何震刻 “竹窗茶话”青田石印章

印文:竹窗茶话。

边款:万历乙未春三月,德弘先生命因作于萝石山房。何震。

题跋:承清馆载主臣印原石,今珍如拱璧。印面有损而边款之精且宛若新斲,主臣传世多赝鼎,此可为准绳玉尺者。乙未元月,子建记。

出版:1.《小石山房印苑》第一册,P21,顾崇福辑,1904 年钤印本。

2.《小石山房印苑》第一册,P13, 顾湘、顾浩辑,1925 年重辑本。

3.《明清名人篆刻选—小石山房藏印》P5, 顾允元辑,1985 年钤印本。

4.《小石山房印存》第一册,P6,顾允元辑,1985 年钤印本。

3.1×3×4.1 cm.

RMB: 800,000-1,200,000

何震(1530-1604),明代著名篆刻家、书法家,字主臣、长卿,号雪渔,今江西婺源人。徽派创始人,与文彭情同师友,印坛上并称“文何”。其精于六书,曾说过:“六书不精义入神,而能驱刀如笔,吾不信也!”周亮工称其印无一讹笔。何震主张篆刻应以六书为准,摒弃元末金石界出现的庸俗怪异和杜撰擅改的陋习。其与文彭独树一帜,实现了书法与刀法的一致。“以六书为准则”成为后世篆刻艺术的基本理论之一。

相较于文彭治印,何震以汉印为本,另辟蹊径,所作风格以朴拙苍雄,猛力取胜。是印作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春三月,单刀法行楷刻边款,峻健挺拔,刚劲爽达。印文“竹窗茶话”印文富有文人闲逸之趣。事实上,文人品泉记事,茶话寄怀,亦为性灵生活方式之一。尤是晚明时期,文人喜结诗社,往返过从,皆离不开茶事为助。印面则篆法简洁,章法平正,刀痕显露,笔意苍劲,予人古茂之美。吴子健题跋边款。

上款人“德弘”应为项德弘(1571后-1630后)字元度、玄度,又字裕甫,别号泰宇,又名炽昌,慧目道人,嘉兴人。项元汴五子,项德明弟,项德达兄。明代篆刻家,收藏家。唐摹《神龙本兰亭》后有项德弘跋,记叙刻帖缘由。万历年间辑成《古今印则》其中有“檇李项德弘元度甫”“檇李项德弘元度同校选”“檇李项德弘元度校正”等,亦可见项德弘嗜好金石篆刻。王羲之《平安帖》《奉橘帖》亦为其继家藏所得。


大痴、小痴:汪关、汪泓


图片

Lot 4269

汪关刻 “此鸟安可笼哉”青田石印章

印文:此鸟安可笼哉。

边款:汪。

出版:1.《传经堂收藏印谱》第二册,P24,刘运龄辑,1818 年钤印本。

2.《小石山房印苑》第三册,P25,顾崇福辑,1904 年钤印本。

3.《小石山房印苑》第三册,P13, 顾湘、顾浩辑,1925 年重辑本。

4.《明清名人篆刻选—小石山房藏印》P14, 顾允元辑,1985 年钤印本。

5.《小石山房印存》第一册,P14,顾允元辑,1985 年钤印本。

6.《学山堂印谱》P272,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 年。

7.《孙慰祖论印文稿》P278,上海书店出版社刊行,1999 年。

8.《汪关篆刻集存》P25,孙慰祖辑, 西泠印社出版,2016 年。

9.《中国图书馆藏珍稀印谱丛刊·上海图书馆卷·学山堂印谱》第八册,P30, 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2016 年。

2.5×2.5×3.3 cm.

RMB: 500,000-800,000

图片

Lot 4270

汪泓刻 “桐遇知音已半焦”青田石印章

印文:桐遇知音已半焦。
边款:泓。
出版:
1.《学山堂印谱》卷二,P41,张灏辑,1634年钤印本。
2.《小石山房印苑》第七册,P13,顾崇福辑,1904年钤印本。
3.《小石山房印苑》第七册,P7, 顾湘、顾浩辑,1925年重辑本。
4.《小石山房印存》第一册,P22,顾允元辑,1985年钤印本。
5.《学山堂印谱》P312,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年。
6.《中国图书馆藏珍稀印谱丛刊·上海图书馆卷·学山堂印谱》第八册,P24, 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2016年。
3×2.9×5.9 cm.

RMB: 200,000-300,000

图片

Lot 4271
汪泓刻 “人臣之义忠正为高”青田石印章
印文:人臣之义忠正为高。
出版:
1.《学山堂印谱》卷四,P67,张灏辑,1634年钤印本。
2.《传经堂收藏印谱》第一册,P23,刘运龄辑,1818年钤印本。
3.《学山堂印存》,顾湘原编,1904年钤印本。
4.《小石山房印苑》第七册,P14,顾崇福辑,1904年钤印本。
5.《小石山房印苑》第七册,P7, 顾湘、顾浩辑,1925年重辑本。
6.《小石山房印存》第一册,P28,顾允元辑,1985年钤印本。
7.《学山堂印谱》P347,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年
8.《中国图书馆藏珍稀印谱丛刊·上海图书馆卷·学山堂印谱》第一册,P33, 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2016年。
2.9×2.8×3.2 cm.

RMB: 200,000-300,000

明代文人篆刻能与文彭、何震分庭抗礼者,惟有汪关、汪泓父子。其取法汉玉印铜印,开创了不同于沉雄猛力的工整典雅的新面目。汪关(约 1575-1631),原名汪东阳,字杲叔。后得汉铜印“汪关印”,更名汪关,字尹子。安徽歙县人,寄居江苏娄东,并与程嘉燧、李流芳交往甚密,其居室称宝印斋。

汪关篆刻以汉印为法,善用冲刀,刀法工整稳实,布局匀称圆活,有时寓方于圆,灵秀婉畅,深得汉印神髓。其印风恬静华贵,有书卷气息,亦能刻玉印和铜印,惜传世作品不多。因其家居娄东,篆刻有“娄东派”的称号。其作对印学发展有很大作用。清初沈世和、林皋的篆刻深受其影响,著有《宝印斋印式》行世。

是印“此鸟安可笼哉”,精纯古雅,流传有绪,印文语出《晋书·郭瑀传》,寓意鸿鹄之志,有远大抱负,与“燕雀焉知鸿鹄之志”有异曲同工之处。印文布局错落有致,大小不一,篆刻则严谨精道,平正稳重,刀法光洁挺拔,观之典雅平和。林皋的“虞山派”与汪关的“娄东派”当可谓一脉相承。明末诸多名家的印鉴如董其昌、李流芳、归昌世等不乏出自汪关之手,李流芳赞言:“能淹有秦汉宋元之长,而独行其意于刀笔之外者,不得推杲叔。吾谓长卿而后,杲叔一人而已。”

而汪泓(字宏度)的“桐遇知音已半焦”“人臣之义忠正为高”,前者“焦”字若象形字,线条转折圆润,“已”字部分线条亦作巧妙处理,亦秀逸。后者布局平稳,“为”字部分线条紧贴边缘,略作残破,使得汉印的工稳匀称外,又得金石苍茫。汪关、汪泓父子的边款,少有长款,多为“汪”“泓”落款。

周亮工《印人传》中,记载:“今观宏度作,乃知羲、献大有分别,在彝舍必有私憾于尹子,故誉子以抑其父耳。吴人传汪氏父子皆不羁,而宏度尤风流自命。得钱不为人奏刀,必散之粉黛,散尽冀复得钱,始为人作,然作又随手尽,以此有'大、小痴’之号,即此可想见其旷达之致,技固不得不佳也。”亦可见汪关、汪泓性情狂放不羁。


▼名士风流:归昌世、李流芳

图片

Lot 4274
归昌世刻 “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青田石印章
印文: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
边款:归昌世为石尹兄作。
出版:
1.《学山堂印谱》卷七,P41,张灏辑,1634年钤印本。
2.《传经堂收藏印谱》第三册,P22,刘运龄辑,1818年钤印本。
3.《小石山房印苑》第四册,P5,顾崇福辑,1904年钤印本。
4.《小石山房印苑》第四册,P3, 顾湘、顾浩辑,1925年重辑本。
5.《明清名人篆刻选—小石山房藏印》P15, 顾允元辑,1985年钤印本。
6.《小石山房印存》第一册,P15,顾允元辑,1985年钤印本。
7.《学山堂印谱》P175,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年。
8.《中国图书馆藏珍稀印谱丛刊·上海图书馆卷·学山堂印谱》第十册,P8, 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2016年。
4.1×4.1×3.1 cm.

RMB: 300,000-500,000

晚明时期,文士荟萃,文人篆刻亦发展迅疾,成为与书画并重的雅艺。黄宗羲《长啸斋摹古小技序》中言:“自王公大人以下,有事于文翰者,必资之。人不一方,镌不一手,嗜好所求,有不惜金币征四方之能者,累日月为之,或百计,或数十计,爱埒奇珍,润之以金泥,用之于笺幅、罘罳、蘮轴之上,以为光辉,莫不然也。”可见印章倍受名公巨卿,胜流骚士之推重。而文人篆刻,集藏古、鉴古、传古、释古于一身,非博古者虽精弗传,故文人往往自篆以为游艺之能事,亦遣怀自适,如归昌世、李流芳等。

其中,归昌世(1573-1644),字文休,号假庵,昆山人,移居常熟。明末诗人、书画家、篆刻家,散文大家归有光嫡孙,归庄之父。明诸生,早慧过人,十岁能诗文,书宗晋唐,亦善书画,尤擅草书,丹青法倪黄,山水萧散疏淡;兰竹脱透空灵,妙趣横溢,意在青藤、白阳之间, 兼工篆刻。诗文得家法与王志坚、李流芳时称三才子。与潘澄、龚贤等十三位昆山画家组织画社,史称“玉山高隐十三家”,有《假庵诗草》行世。

归昌世的篆刻,初宗文彭,后从秦汉玺印中汲取养分,明人将之与文彭、王悟林鼎足而立,为浙派朱文印开了先河。其亦曾言:“予自垂髻好无癖此,每谓文章技艺,无一不可流露性情,何独于印而疑之,甫一操刀,变化在手,当其会意,不令世知。余勤印固已纵横四方,未尽供识者揶揄也。”可知其刻印甚为注重性灵的表达。

是印“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是文人安贫乐道的自我写照,有高洁之致。行书边款潇洒,直抒性灵,篆法印文亦从缪篆出,两个“无”字以不同字体,丰富人文蕴涵,整作沉稳工整,方正中圆润华滋,婀娜飘逸。“石尹”暂不可考。张灏集辑《承清馆印谱》载万历四十五年(1617)张休孺刻“石尹山房”。

图片

Lot 4275

李流芳 “秋颜入晓镜壮发凋色冠”青田石印章

印文:秋颜入晓镜壮发凋色冠。

边款:流芳为古民兄。

出版:1.《学山堂印谱》卷七,P50,张灏辑,1634 年钤印本。

2.《传经堂收藏印谱》第一册,P13,刘运龄辑,1818 年钤印本。

3.《小石山房印苑》第二册,P24,顾崇福辑,1904 年钤印本。

4.《小石山房印苑》第二册,P16, 顾湘、顾浩辑,1925 年重辑本。

5.《明清名人篆刻选—小石山房藏印》P12, 顾允元辑,1985 年钤印本。

6.《小石山房印存》第一册,P11,顾允元辑,1985 年钤印本。

7.《学山堂印谱》P191,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 年。

8.《中国图书馆藏珍稀印谱丛刊·上海图书馆卷·学山堂印谱》第三册,P27, 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2016 年。

3.6×3.3×3 cm.

RMB: 500,000-800,000

而李流芳(1575-1629),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今安徽歙县人,侨居嘉定,明代诗人、书画家。其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明末姜绍书《韵石斋笔谈》中曾言:“李长蘅、归文休以吐凤之才,擅雕虫之技,银钩屈曲,施诸符信,典雅纵横”。可见二人以印寄怀,是晚明名士篆刻的典型代表。李流芳尝谓:“余少年时游戏此道,偕吾友文休(归昌世)竞相摹仿,往往相对,酒阑茶罢,刀笔之声扎扎不已,或得意叫啸,互相标目前无古人,今渐老,追忆往事,已如隔世矣。”可见李流芳、归昌世朝夕相处,以篆刻自娱,竞相摹仿,故难免相互影响,面貌相近。

是印印文“秋颜入晓镜,壮发凋色冠”语出李白《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吁叹岁月不饶人,人已渐渐年老,蕴念有不堪蹉跎之意。篆法爽朗清丽,笔意舒展,有貌淡神浓的古印风貌。上款人“古民”即为“学山堂”张灏。二人交谊殊深,张灏请李流芳治印,辑入《承清馆印谱》。

明清名家荟萃

是次中国嘉德2023秋拍“清宁——金石篆刻艺术”专场,另有明代苏宣“一片冰心在玉壶”、陈万言“囊无一文钱坐有万里客”、吴考叔“火不爇贞玉蝇不点清冰”等亦是难得。而清人周芬 “乳鸭池塘水暖”以及严坤为顾湘所刻“虞山顾氏鉴藏金石图记”作为清代早中期名家治印精品,艺术价值与文物价值同样十分珍贵。

图片

Lot 4273
苏宣刻 “一片冰心在玉壶”青田石印章
印文:一片冰心在玉壶。
边款:辛酉冬日篆,啸民。
出版:
1.《小石山房印苑》第二册,P5,顾崇福辑,1904年钤印本。
2.《小石山房印苑》第二册,P4, 顾湘、顾浩辑,1925年重辑本。
3.《明清名人篆刻选—小石山房藏印》P10, 顾允元辑,1985年钤印本。
4.《小石山房印存》第一册,P9,顾允元辑,1985年钤印本。
3.5×3.3×5.2 cm.

RMB: 200,000-300,000

苏宣(1553-1626 后),明代著名篆刻家,明代五大家之一。字尔宣,一字啸民,号泗水,朗公,今安徽歙县人,师从文彭学习书法刻印。缥缃旧业,残碑断碣,无所不窥。所至问奇字者履相错。从此,其直接取法汉印,先后临摹仿刻汉印近千方。又潜心文字结构。最后形成了雄浑朴健的风格,开创了泗水派篆刻,与文彭、何震齐名于印坛。

万历四十五年(1617),苏宣将自刻印辑为《苏氏印略》,收印五百余方,满白、细朱、古玺、虫书、缪篆、籀书无所不为,无所不精,俞恩烨、姚士慎等为该书作序。其印风对后世程邃、丁敬、邓石如等亦产生重要影响。关于篆刻,苏宣亦言:“余于此道,古讨今论,师研友习,典画之偏正,形声之清浊,必极其意法,逮四十余年,其苦心何如。”可见用功极勤。

是印作于天启元年(1621)冬日,印文“一片冰心在玉壶”语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有自明高志清洁之意。篆法则冲切兼用,平中寓奇,雅而可观,与文彭的“雅正”、何震的“猛力”皆有不同。《苏氏印略》中,苏宣亦言及:“始于摹拟,终于变化。变者逾变,化者逾化,而所谓摹拟者,逾工巧焉。”可见其富有创新意识。

图片

Lot 4278
陈万言刻 “囊无一文钱,坐有万里客”青田石印章
印文:囊无一文钱,坐有万里客。
边款:万言为古民兄。
出版:
1.《学山堂印谱》卷三,P25,张灏辑,1634年钤印本。
2.《传经堂收藏印谱》第二册,P23,刘运龄辑,1818年钤印本。
3.《小石山房印苑》第二册,P3,顾崇福辑,1904年钤印本。
4.《小石山房印苑》第二册,P3, 顾湘、顾浩辑,1925年重辑本。
5.《明清名人篆刻选—小石山房藏印》P9, 顾允元辑,1985年钤印本。
6.《小石山房印存》第一册,P8,顾允元辑,1985年钤印本。
7.《学山堂印谱》P225,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年。
8.《中国玺印篆刻全集》第三册,P41,茅子良编,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1999年。(书中误载此印为汪泓所刻)
9.《中国图书馆藏珍稀印谱丛刊·上海图书馆卷·学山堂印谱》第四册,P28, 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2016年。
3.4×3.2×6.1 cm.

RMB: 200,000-300,000

陈万言,约活动于明万历年间。字居一。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官检讨。工诗文,善书法,以籀篆见长。治印宗文彭、何震,在明末有相当影响力。主张必精究六书,尝谓:“论印不论六书便不成印,仓颉而降,峄碑周鼓、龟鸟虫鱼之属,点画不可易,况以考符征信、学古尊今者乎?”是印著录于张灏《学山堂印谱》、刘小峰《传经堂收藏印谱》以及顾湘《小石山房印苑》中,来源有绪。

上款人“古民”亦为张灏。陈万言亦曾为《学山堂印谱》作序。印文“囊无一文钱”语出元人李裕《过巢县黄山峡怀友人孔道甫》,为旧时读书人自嘲言辞,“坐有万里客”语出曹植《门有万里客行》,寓意高朋知己万里而至。篆法则章法平正,线条工整,布局十字三行,其中“囊”“无”二字因笔划较多,合为一行,“客”字略作残破,增加静穆之美。

图片

Lot 4279
吴考叔刻 “火不爇贞玉,蝇不点清冰”青田石印章
印文:火不爇贞玉,蝇不点清冰。
边款:考叔。
出版:
1.《学山堂印谱》卷二,P32,张灏辑,1634年钤印本。
2.《小石山房印苑》第八册,P6,顾崇福辑,1904年钤印本。
3.《小石山房印苑》第八册,P5, 顾湘、顾浩辑,1925年重辑本。
4.《小石山房印存》第一册,P29,顾允元辑,1985年钤印本。
5.《学山堂印谱》P113,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年。
4.5×3.8×3.9 cm.

RMB: 100,000-200,000

吴考叔,安徽歙县人,约活动于明万历、崇祯年间,工治印。朱简《印经》列吴叔考、沈野等十三人为“雪渔派”。《俞允文仲蔚先生集》卷二十二亦载“歙人吴考叔好刻印,遂书以与之,俾知所自也。”是印亦收录于张灏《承清馆印谱》、《学山堂印谱》。印文“火不爇贞玉,蝇不点清冰”语出白居易《反鲍明远白头吟》,寓意洁身自好则万恶难侵。篆法则线条转折处方劲,颇有斩钉截铁之势,烁金镂铜之力,却又具得俊逸古法,不落一味霸悍流弊。

图片

Lot 4272
周芬刻 “乳鸭池塘水暖”青田石印章
印文:乳鸭池塘水暖。
边款:周芬。
出版:
1.《小石山房印谱》第五册,P18,顾崇福辑,1869年钤印本。
2.《明清名人篆刻选—小石山房藏印》P24, 顾允元辑,1985年钤印本。
3.《小石山房印存》第三册,P7,顾允元辑,1985年钤印本。
3.2×3.2×5 cm.

RMB: 60,000-100,000

周芬,字子芬,号兰坡,别署醒心子。活动于清代乾隆年间,今浙江杭州人。幼喜读书,无名师指点,旋即学篆刻。及客飞鸿堂数年,得观汪启淑藏古印及各类印谱百余种,便下榻寄寓数载,临摹揣习,废寝忘食,技乃大进,卓然成家。仿古苍老逼真,所制印钮亦颇具巧思,尤善镌砚铭,生平与汪启淑交善。著有《缪篆分韵》《说文义证》《晚学集》等。

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印“乳鸭池塘水暖”语出宋代词人周邦彦《秋蕊香·乳鸭池塘水暖》,有春意盎然,万物回春的美好象征。篆字入印,布白匀称,线条古健,有骨力内蕴的旨趣,工致苍老,亦不见丝毫俗媚姿态。

图片

Lot 4280
严粟夫刻 顾湘用“虞山顾氏鉴藏金石图记”青田石印章
印文:虞山顾氏鉴藏金石图记。
边款:粟夫为翠岚先生作,时庚子六月。
出版:
1.《名印传真》第六册,P34,顾湘辑,1850 年钤印本。
2.《小石山房印谱》第一册,P6,顾崇福辑,1869 年钤印本。
3.《明清名人篆刻选—小石山房藏印》P30, 顾允元辑,1985 年钤印本。
4.《小石山房印存》第三册,P33,顾允元辑,1985 年钤印本。
5×4.8×6.2 cm.

RMB: 60,000-100,000

严坤,清代篆刻家,字庆田,号粟夫,今浙江吴兴人。工缪篆,诗笔倔强,着溲勃丛残,为人冲和朴实,论印以丁敬、陈鸿寿为宗。是印即其为“小石山房”主人顾湘所作金石收藏印,篆法工稳苍秀,折笔多是方折,颇有横平竖直之感。顾湘在藏书之余,有金石癖,乃能积数十年之心力,搜集有资于篆学、印学之书,累经校订并刊刻,又搜集庋藏印章等。而季锡畴精于金石之学,亦是影响顾氏昆仲诸多。

▼其余

另有“诗到无人爱处工”以及“有耻可教闻过可贤”“口锐者多诞而寡信”两面印、“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坐拥五千卷庄环十二峰”两面印等虽无刻款,却是典型的晚明文人篆刻面目,亦可珍也。

图片

Lot 4281
明 “诗到无人爱处工”青田石印章
印文:诗到无人爱处工。
边跋:学山谱中故物,审为两汪笔。后七甲子,建观。
出版:
1.《学山堂印谱》卷六,P28,张灏辑,1634年钤印本。
2.《学山堂印谱》P311,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年。
3.《中国图书馆藏珍稀印谱丛刊·上海图书馆卷·学山堂印谱》第七册,P23, 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2016年。
3.1×3×3.1 cm.

RMB: 50,000-80,000

图片

Lot 4282
明 青田石两面印章
印文:
1. 有耻可教闻过可贤。
2. 口锐者多诞而寡信。
出版:
1.《学山堂印谱》卷三,P63,张灏辑,1634年钤印本。
2.《学山堂印谱》P318,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年。
3.《中国图书馆藏珍稀印谱丛刊·上海图书馆卷·学山堂印谱》第五册,P28, 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2016年。
3.1×2.9×2.7 cm.

RMB: 50,000-80,000

图片

Lot 4283
明 青田石两面印章
印文:
1. 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2. 坐拥五千卷庄环十二峰。
出版:
1.《学山堂印谱》卷八,P1,张灏辑,1634年钤印本。
2.《学山堂印谱》P51,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年。
3.《中国图书馆藏珍稀印谱丛刊·上海图书馆卷·学山堂印谱》第三册,P3, 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2016年。
6.8×6.3×5.9 cm.

RMB: 30,000-50,000

参考资料:
[1]张炜羽:顾湘小石山房藏印渊源与遗印赏析
[2] 苏玉清:《刀客纵横 1 清篆刻漫谈》

▲ 同古堂坚持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