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的一句话,挽救了我濒临崩溃的生活

 职场叨姐 2023-11-23 发布于北京

大家好,我是青橙。

有温度的心理师,治愈系生活记录者。

陪你一起聊聊天、品品书,阅尽千帆重归田园!

 这是青橙聊心理的第180篇原创分享

一则很普通的视频:

小女孩拿着妈妈的手机,去店里买东西,可支付时却需要刷脸……她顿时手足无措。

这时,有几位大人在边上起哄,小女孩紧张得大哭起来。

店主看到这一幕,先是赶走了不帮忙还捣乱的大人,然后耐心地安抚小女孩:

这都是很小很小的问题。

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

出现了新的问题,我们不应该哭,而是先解决问题。

生活中,我们有多久没有被人温柔以待了,有多久没有温柔待人了?

“遇到事情想办法解决就好了”,这么简单的道理我懂,却有多久没有做到了?

01

原来我不能放手的,是我的焦虑

“晚餐不要吃得太油腻,喝汤吧。”

“没写完作业之前,不能看电视。”

这些日常对话的背后,是一位焦虑的女人对丈夫和孩子的控制。

也许有人说,男人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这么体贴温柔的女人去哪里找?竟然还嫌她控制。

婚姻爱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就像《三十而已》中的顾佳,精明优秀于一体,作为她的丈夫许幻山被三维立体地照顾着,可这份美好却加速了许幻山的逃离。

为何除了许幻山,其他人都看不到顾佳的控制呢?

因为,控制本身就是包裹在日常生活点点滴滴中的,就像许幻山的衣服都是顾佳买的、搭配的;顾佳要求他晚上不准吃晚饭,等等。

当然,还有两点很重要:

顾佳的控制都有爱的光环围绕;

再加上她的高情商,通过言行减弱对方的不满和反抗。

但,当一切失控时,顾佳却惊奇地发现:

原来她不再能控制的许幻山并没有重病住院;

原来没有了烟花厂,她还可以跟儿子在茶山享受一份安然和恬静。

失控本身既可能是毁灭,也可能是新生。

当然,心理学界普遍认同的是: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而焦虑的背后就是控制。

所以,想要减少控制就要降低焦虑,

(1)不再为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劳心费神

比如,这次晋升的名额到底给谁,这件事我控制不了,选择放手时,竟然会如此轻松。

(2)曾经认为天大的事,其实没多大

比如,老公买回来一个蛋糕,全家吃了也没有什么可怕的无法挽回的后果,唯一的感觉竟然是味道还不错。

降低焦虑,减少控制不是摆烂,而是将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02

原来困住我的,是别人的眼光

从小的教育告诉我:要考高分老师才会喜欢,要听话父母才会喜欢,要懂事邻居才会喜欢……

于是,我用这个法宝来控制老公和孩子。

在《小舍得》中,蒋欣将成绩优秀的儿子逼到抑郁,才让所有人发现:原来焦虑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灾难。

剧情中,子悠没完成考试被大神班退课,蒋欣带他买红酒去道歉,结果途中红酒被摔碎了。

在蒋欣固执地坚持再去买一瓶时,子悠崩溃了:“我再也不去这个破班了”。

孩子哭着跟蒋欣说,“太累了,学不动了,其实,他是在跟妈妈求助——我受不了了,需要你的帮助,你帮帮我吧。

但蒋欣给他的回答却是,

你想让我怎么样?你就不能上进一点吗?这么多年的苦都忍下来了,就这一会儿的功夫,你就坚持不住了是不是?

最终,一向乖巧懂事的子悠,被折磨得大喊:

妈妈,我不爱你,我不要你了。

有人会说,这孩子不懂事,不感恩,妈妈都是为你好。

可我们忘记了,“为你好”应该是建立在对方接受的基础上,而不是道德绑架逼着他做不情愿的事情。

可能一些鸡娃的父母,更多的是两个方面的担心:

(1)担心孩子未来工作不好,被嘲笑;

(2)担心被同龄的孩子比下去,脸上无光。

当然,这里面有对孩子未来的憧憬和担忧,但当下更多的是不是“我”在意别人的眼光。

也许潜意识中,还有拿孩子成绩去炫的优越感的需要。

可归根结底,都是别人的眼光困住了我,而我又用这些去困住了孩子。

我有位朋友也鸡娃,但她的做法也许更值得借鉴,她没有每天耳提面命地督促孩子,甚至都没有陪他写作业。

而是,自己报名了在职研究生去读书了,她用鸡自己的方式在鸡娃。

有一天,她的女儿心疼地说:“妈妈,你小时候要是好好学习,就不用现在这么辛苦了。”

这都是很小很小的问题。

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

当我们放下焦虑,自己和身边的人才会更好,未来的生活也能更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