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 | 马克思主义奠基人的系统思想

 人老颠东 2023-11-23 发布于安徽

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经常处于变化过程的机体。——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导言》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变革。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认识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的产物。从系统思想发展的角度来看,正是这样的一些发展,揭示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揭示了客观世界的系统性。系统概念、系统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那里,取得了哲学的表达形式,系统观成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内在组成部分。

图片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科学背景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初期,自然科学赖以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运动凝固为静止而取得进步。而近代工业的发展,却展现了另外一番态势。近代工业技术自从兴起之日起,就是赖以把家庭手工业转变为工场手工业、进而把工场手工业转变为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而取得进步的,其结果是导致了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产业革命

产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的产业革命基本完成;50年代末,美国的产业革命也基本完成;接着法国的产业革命又在60年代未基本完成。这时,德国俄国以至日本也都正处于产业革命之中。产业革命是技术的根本变革,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由于蒸汽动力机和新的工作机的使用,把工厂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使得人类劳动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在此之后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的大生产。而且,社会化的大生产,又推动了运输工具的改革和发明、发展,新的运输工具则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联系,推动了各国各地区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进一步使得不同的地域联成一体。

产业革命也使得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依赖变得明显起来,它直接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以机器为基础的大工业的生产,只有持续不断地革新技术,才能使资本家保持竞争能力,而这就不能单纯地依靠熟练劳动,必须更多地依赖于科学的应用。为了满足对于动力的日益增长的需要,提高蒸汽机的效率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推动了对于能量守恒与转化的认识。纺织业和农业中对于染料和化肥的需要,促进了化学的发展。资本主义农业化过程相应地带动了农学和生物学的发展。采矿和交通业的发展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并推动了后者的发展。生产的发展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工具。总之,产业革命的结果是技术需要科学,科学要为技术服务,技术又可以武装科学,产业革命从根本上推动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

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同时,生产的发展反过来又为从理论上征服自然提供了手段。

工业技术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也体现在企业开始插手和支持科学研究。在18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技术基本上是个别学者、个别工匠的分散活动,特别是缺乏促进科学与技术合作的学会和组织,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了由企业赞助的科学技术团体,其中最早一个是1766年在英国伯明翰成立的太阴学会。1781年,在英国的曼彻斯特也建立了由工业家和科学家组成的地方性科学团体。1831年全国性的英国科学促进会成立,它对于随后英国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在美国,科学活动和科学组织更具有受到官方关注的特点。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总统杰弗逊认为国家少不了科学,并且亲自担任包括农艺、医学、天文等学科在内的美国哲学学会会长。法国革命后,很快就成立了完全由国家支持的科学机关。

图片

19世纪的自然科学,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除了力学以外,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相继建立起来。自然科学由分门别类收集材料的阶段,进入了对于经验材料进行综合整理和理论概括的阶段。

正如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所说:事实上,直至上个世纪末,自然科学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学,关于既成事物的科学,但是在本世纪,自然科学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关于过程、关于这些事物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关于把这些自然过程结合为一个伟大整体的联系的科学。

这些科学成就包括:在天文学中,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最先在片面强调分析、把相对静止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缺口。他们的假说在19世纪开始真正受到重视,这个假说中指出太阳系是一个自发运动、自我组织的动态系统,天体系统具有历史的观点、自发运动的观点、自我组织的观点,就进入了自然科学中,被动的被组织的宇宙观不得不开始让位给自发运动的自发组织的宇宙观。它在自然科学中的启发意义是重大的,如恩格斯所指出:在康德的发现中包含着一切继续前进的起点。

在地质学中,赖尔(C.Lyell,1797一1875)提出的地质“渐变论”奠定了地质系统变化和发展的思想基础,它实际上也是康德-拉普拉斯演化思想在地质学中的响应。赖尔在1830-1833年间发表的《地质学原理》标志近代地质学体系化,该书的副标题是“以现在还在起作用的原因解释地球表面上以前的变化”。

在物理学中,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系统的能量可以耗散、可以从一个系统转移到环境或另一个系统,但不可能创造也不可能消灭,从而有力地证明多种多样物质运动之中的统一性,最终必然得出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的结论,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这种结果必然指出运动着的物质的永远循环是最终结论

而且,由于热力学,一门关于能量守恒与转化规律的科学的发展,使得“系统”这一概念第一次获得了科学的定义,并进而引出了许多今天正在使用的重要物理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是后来对于种种系统理论的建立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至今仍然引起热烈争论的熵增定律。

在化学中,特别是有机化学的发展,以维勒(F.Wohler,1800-1882)首次从无机物中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成了有机物尿素为标志,就有力地批判了活力论,打破了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的截然两分的界限,成为进一步发现有机界与无机界两者之间的统一性的新起点。我们知道,稍后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1834-1907)于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原来认为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关的化学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表明各种元素形成了一个具有内在规律的完整体系。

在生物学中,细胞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的建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们使得机械论的片面观点越来越站不住脚了,使得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变得千疮百孔。细胞学说表明,动物和植物具有共同的基本组成要素,其构成原则实质上是没有两样的,整个有机界具有内在统一性。

达尔文(C.R.Darwin,1809-1882)在1859年发表了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使生物进化论获得了重大进展。达尔文进化论表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生物界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由此造成了生物界由低级向高级的进化。

达尔文进化论使得生物学奠基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第一次对于生物界的发生和发展作出了科学的解释,使得生物学各门理论综合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了一门统一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高度地评价了达尔文的重大发现,把它作为自己的最基本的自然科学基础之一,恩格斯在安葬马克思墓前发表的讲话中,更把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与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事实上,达尔文进化论对于今日的种种系统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片

社会科学也在这个时代有了长足的进步。在经济学领域,英国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以其独特的内容和形式,建立古典政治经济学。斯图亚特(J.Steuart,1712-1780)第一个从整体上探讨了资产阶级经济学体系,他以政治经济学的教程的形式,系统地叙述了重商主义的观点。斯密(A.Smith,1723-1790)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他建立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倡导自由经济,反对重商主义,要求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李嘉图(D.Ricardo,1772-1823)在19世纪初完成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他宣扬只有经济自由的资本主义制度最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坚持了和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并由此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关系在分配领域的经济表现。

19世纪初出现了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H.Saint-Simon,1760-1825)、傅立叶(C.Fourier,1772-1837)、欧文(R.Owen,1771-1858)等人以“人类天性”等道德尺度衡量历史,批判资本主义、论证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不符合人类天性,只有社会主义才符合人类天性。

他们看到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论证了环境对于人的性格和智慧产生影响,设想了废除雇佣劳动、消灭阶级对立和三大差别,重建一种理想的社会大同系统。

圣西门还认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一样,应是一门严格的科学,都可以建立在“万有引力”规律的基础之上;他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有阶段的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他还以此为基础,对于人类社会的分期进行了说明。傅立叶认为“万有引力”是自然规律,他试图揭示出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尝试以生产及其规模的不同,把社会发展划分为不同的发展时期,即从蒙味时期发展到宗法时期、再经过野蛮时期进而发展到文明时期的过程

社会学也在19世纪初登上了历史舞台。西方公认的社会学的创始人是法国人孔德(A·Comte,1798-1857),他曾担任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秘书。他在1838年完成的《实证哲学教程》中提出了社会学概念,讨论了知识和社会的关系,讨论了知识体系问题。在孔德看来,知识与社会的进程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人类的认识过程划分为神学阶段(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实证阶段)。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相应的是军事时期、过渡时期、工业时期。圣西门已经从科学的顺序应同自然现象本身的复杂顺序相符合的思想出发,指出科学的排列顺序应该是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孔德进一步把各门学科排列成这样一个顺序:数学、力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并提出了全面整体教育思想,即教学和学习中,应先学排在前面的学科,然后再学排在后面的学科。

哲学,作为自己时代精神的集中的体现,在19世纪也相应地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黑格尔是哲学史上集辩证法之大成者,他的深刻的辩证法中也充满着丰富的系统思想。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坚决批判了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但是他在批判黑格尔时把黑格尔体系中的辩证法思想也一起抛弃了,在自然界的看法中坚持了唯物主义,却在社会历史领域里陷入了唯心主义。在费尔巴哈看来,在自然界中,一切都是交互影响的,如果说自然界有目的性的话,那就是自然界的统一性、因果联系、和谐,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存在和活动的总联系。费尔巴哈还指出,自然界处于不断发展演化之中,地球并非从来如此,而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变化和变革之后,才成为今天的状况。他认为,地球曾经历过一个巨变的时代,现在则是进入了稳定为主的时代。

总之,19世纪的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各门学科各个领域,都表现出由分析进入综合的趋势、由部分发展到整体的趋势,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奠基入——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切优秀的思想成果,包括系统思想的优秀成果,才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同时也就丰富和发展了系统思想。

图片

2.马克思的系统思想

随着19世纪系统性知识的形成,马克思继承前人的系统思想,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同时就形成了系统观,把系统观作为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包括在唯物辩证法中,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把它具体贯彻到自己的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去。马克思是运用系统思想、系统观对世界上最复杂的系统——社会系统进行科学解剖的典范。

首先,马克思把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并把它作为研究社会现象的基点。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关系就是一切关系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的社会机体。对于社会的经济形态,它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了生产方式,而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的经济形态。

其次,马克思根据组成社会机体的不同的要素、结构、层次、环境以及作用条件等揭示出这个机体的不同运动规律。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把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看作是构成有机机体的不同要素,这些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再次,马克思把整个社会形态的发展当作一个有机体的进化过程来加以研究。他说: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机体。他指出,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从而整个社会系统的发展也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正因他揭示了社会系统的发展过程,才创立了科学的社会进化论——历史唯物主义。

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批判了仅仅从认识主体或客体方而来理解的认识的缺陷,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从系统思想的角度来看,也就是要把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作为在实践基础上联系起来的系统来加以理解。认识是人的认识,而且,人并非仅仅是个体意义上的人,人受制于环境,也改变着环境,人只能放在社会系统中、放在与环境的关系之中来加以理解。

马克思写道: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从正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的一系列基本原理,系统的思想就已经表现得十分充分了。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应该系统地理解人类生存和发展,其自然基础方面,如地质条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等等,还包括人口的增殖,都是重要的,的确是影响历史发展的基本素的一部分,但若仅仅停留于此就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看到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

他们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行以及其他东西。由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马克思和恩格斯注意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系统性,以及其中的最重要部分的决定性作用,从而就奠定了整座历史唯物主义大厦的基础。

在《资本论》这本著作中,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的运用得到了光辉的体现,他的系统思想的运用也得到了光辉的体现。《资本论》始终把资本作为一个整体,即作为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来考察。

第一卷研究的是资本的生产过程本身,即直接的生产过程。但是,同时也考察了流通现象,即资本家作为买者出现于市场所完成的G-W的流通行为和资本家作为卖者出现于市场所完成的W-G的流通行为。第二卷进把资本流通放人整个社会再生过程的媒介来考察和研究了资本的流通过程,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整体来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第三卷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同时也就深入考察了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从而解释和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引用了一段评论。评论中写道:在马克思看来……经济生活呈现出的现象,和生物学的其他领域的发展史相类似……对现象所作的更深刻的分析证明,各种社会机体像动植物体一样,彼此根本不同……由于各种机体的整个结构不同,它们的各个器官有差别,亦即器官借以发挥作用的条件的不一样等等,同个现象却受完全不同的规律的支配……这种研究的科学价值在于阐明了支配着决定社会机体的产生、生存、发展和死亡以及为另一更高的机体所代替的特殊规律。

马克思总结说:这位作者先生把他称为我的实际方法描述得这样恰当,那他所描述的不正是辩证方法吗?这位作者在评述中,指出的是马克思体现在《资本论》中的辩证法思想,也指出了其中的系统思想。

我们还可以对上面提及的那位作者评论的马克思原著一《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作进一步的具体分析。在这篇历史唯物主义的名著中,马克思具体运用系统思想辩证的系统观剖析了人类社会,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这种“历史上最发达和最复杂的生产组织”。

马克思写道:我们得到了结论并不是说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同一的东西,而是说,它们构成了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的差别。……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不同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每一个有机整体都是这样。

正是用系统观点研究社会,使得马克思有可能真正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的、整体的规律。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道: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自已生活的社会生活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我们从这段充满唯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的光辉论述中,不难看出其中闪耀着系统思想、系统观,他所描述的不正是一幅社会静态结构和动态发展结合的系统图景吗?

图片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他正是运用了系统观点把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生命有机体进行考察,才得以揭示社会形态的系统发育过程,进而从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中得出了社会发展运动的一般规律,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

马克思还结合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讨论了具体和抽象的关系,实际上这已相当深刻地阐述了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在马克思看来,从认识发展来看,具体与抽象的关系,与理论思维的发展具有一致性,这是一个从浑沌的抽象的整体,经过化整为零的分析研究,进而再回到具体的综合的整体的过程,具体与抽象的关系也就体现于其中,从浑沌的具体进入思维的抽象,再进入思维的具体在思维中把握整体对象,这是既与传统的混沌整体论相区别,又与片面强调分析的原子论相区别的方法,它实际上就是系统方法最基本原理的一种表述。

总之,马克思实际上已经论证了系统观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他是用那时的语言来表述这一切的,他本人并没有明确提出诸如“系统观”、“系统方法”这样的表述,但是这样的表述已经体现在他的完整的思想体系之中,体现在他对于社会亦即社会经济的剖析之中。

一般系统论的创立者贝塔朗菲就认为,系统观念的历史,应当追溯到马克思和黑格尔的辩证法。西方学者也承认,马克思率先把系统方法应用于社会历史研究,是社会科学中现代系统方法的始祖。

图片

3.恩格斯的系统思想

众所周知,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奠定的,并主要是由恩格斯发挥阐述的。恩格斯所阐发的辩证自然观,其中也是充满了丰富的系统思想,实际上系统思想已成为辩证自然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恩格斯的系统思想是很丰富的,我们这里主要是扼要涉及到他在阐发辩证自然观时所阐发的系统思想。

恩格斯几乎已经使用系统理论的语言来表述关于自然界是个有机的整体系统的思想。

恩格斯写道:我们所面对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而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物体,是指所有的物质存在,从星球到原子,甚至直至以太粒子,如果我们承认以太粒子存在的话。这些物体是相互联系的,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

这里的“体系”一词,就是系统的意思。从翻译上看,这个词可以翻译为体系,也可以翻译为系统,系统理论中的系统一词,也正是这个词。在恩格斯看来,整个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起来的复杂的系统,正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因而这就是一个自发运动、自我组织的复杂系统,而且永远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所以,恩格斯紧接着上面那段话写道:由此可见,物质没有运动是不可想象的。其次,既然我们面前的物质是某种既有的东西,是某种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东西,那么运动也就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只要认识到宇宙是一个体系,是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那就不能不得出这个结论来。

恩格斯的关于辩证自然观的基本点的表述、关于世界是一个过程结合体的表述,都是跟上述的认识相联系的。关于辩证自然观的基本点,即是物质世界总是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或者采用另一种表述,即如同他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表述的,“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其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恩格斯在这里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扬弃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唯心主义因素,也扬弃了黑格尔丰富系统思想中的唯心主义成分,从而把被黑格尔颠倒了的东西再颠倒过来,既揭示了自然界的系统性即是“集合体”,也揭示了自然界的演化性即是“过程”。

对于这个复杂的总体系统,恩格斯在这里不仅讲了它的整体联系,而且讲了它存在着一定层次结构。在其他地方,恩格斯更完整地表述了他关于物质世界系统层次的思想。

他写道:关于物质构造不论采用什么观点,下面这一点是非常肯定的:物质是按质量的相对大小分成一系列较大的、容易分清的组……可见的恒星系、太阳系,地球上的物体,分子和原子,最后是以太粒子,都各自形成这样的一组。

恩格斯还从质量互变角度分析了物质系统的层次性问题。恩格斯指出,物质系统的层次性在于物质系统的纯粹的量的分割是有一个极限的,到了这个极限它就转化为质的差别。物体纯粹是由分子构成的,但它是本质上不同于分子的东西,正如分子又不同于原子一样。

他还尝试揭示出物质世界的层次结构与一定的运动形式的内在联系。这就是根据当时自然科学的认识,尝试将一定的运动形式与其物质载体相联系起来。机械运动形式相应于质量,物理运动形式对应于分子,化学运动形式对应于原子,生物运动形式以蛋白质为物质载体,……这样做的同时,也就提出了运动的层次性问题,即运动也有一个上升的等级阶梯。不同的运动阶梯与不同的运动形式相联系,高级的运动形式中包含着低级的运动形式,但不能还原为低级的运动形式。从发展的角度看,自然系统的发展也就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高级阶段由低级阶段发展而来,但不能还原为低级的阶段。

在探讨质量互变规律时,恩格斯也阐发了许多系统思想。他是将系统中要素的空间排列即系统的结构归入量的范畴来加以讨论的。

关于碳氢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道:同分异构体,它们在分子中包含有相等数目的C.H.O原子,但是在质上却各不相同。所谓同分异构体,指的是分子的化学组成成分及原子数量相同而原子的空间排列不同,因而其性质不同的化合物,例如乙醇和甲醚的分子式相同,但原子的空间排列次序不同,因而两者性质截然不同。

从系统思想的角度来看,这里就已经涉及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问题。特别在讨论生物学问题时,恩格斯关于结构与功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思想就更为明确了。

恩格斯写道:整个有机界在不断地证明形式和内容的同一或不可分离。形态学的现象和生理学的现象、形态和机能是互相制约的、形态(细胞)的分化决定物质分化为肌肉、皮肤、骨胳、表皮等等,而物质的分化又决定分化了的形态。

恩格斯在许多地方都谈到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他引用了黑格尔对于机械论的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批判。

他写道:例如,部分和整体已经是在有机界中愈来愈不够的范畴。种子的萌芽——胚胎和生出来的动物,不能看作从“整体”分出来的“部分”,如果这样看,那便是错误的解释,只是在尸体中才有部分。

简单的和复合的:这些也已经在有机界中失去了意义的范畴是不适用的。无论骨、血、软骨、肌肉、纤维质等等的机械组合,或是各种元素的化学组合,都不能造成一个动物(黑格尔《全书》第1部第256页)有机体既不是简单的也不是复合的,不管它是怎样复杂的。

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还批判了杜林只从量的方面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指出这样的关于“整体大于部分”的命题,“纯粹是同义反复”。

对于社会现象,恩格斯还谈到马克思关于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简单加和的观点。

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写道:例如这样的事实——许多人协作,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造成“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一个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

这里就已经论述了整体大于部分这个系统论的基本原理。

他还进一步引用了拿破仑的论述:骑术不精但有纪律,善于配合和协同作战的法国骑兵,与骑术精良、善于单个格斗但没有纪律又不善于互相配合和协同作战的马木留克兵之间,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赢三个法国兵;一百个法兵与一百个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三百个法国兵大都能战胜二百个马木留克兵,而一千个法国兵则总能打败一千五百个马木留克兵。

这里已经指出,系统整体的功能不同于部分的功能,也不是部分功能的简单加和,当系统的要素之间协同配合时,可以使系统整体上产生出新质,整体功能得以优化,发挥出最好的作用和效益。

恩格斯关于达尔文学说的评价,特别是又成为现代动态系统自组织理论的思想先驱之一。在达尔文之前,人们往往只看到自然界的和谐与合作。按照达尔文的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样一来,在达尔文学说被承认之后,一些人就立即只片面的看见斗争。恩格斯指出,这两种看法都具有片面性。

他指出:自然界中死的物体的相互作用包含着和谐和冲突;活的物体的相互作用则既包含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合作,也包含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斗争。因此,在自然界中决不允许单单标榜片面的“斗争’”。

这在今日的动态系统自组织理论看来,是特别亲切的。耗散结构理论把非线性相互作用一一相互作用就是竞争和合作——作为系统自组织的基本前提之一。超循环理论研究的是大分子通过竞争实现协同整合,协同之中又存在竞争,从而得以自组织进化。协同学,正如其名称表明的,它研究的是大量子系统如何在竞争之中实现合作的学说。在这里,竞争和协同都是重要的,片面地标榜某一方面都是不允许的。

恩格斯概括有机系统的进化规律之一:形态越高,进化就越快。这在今日系统自组织进化理论中,也得到了光辉的体现,今日的各个关于系统演化的理论,都自觉不自觉地承认这一点。

我们还要特别指出的有两点。一是恩格斯批判扬弃了黑格尔唯心辩证法中的唯心论因素,揭示了辩证法基本规律是自然界的实在过程,也就揭示了辩证法基本规律是系统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并为现代系统理论的研究所证实。二是恩格斯不仅仅是从若干方面和若干问题上阐发了系统思想,而是从整个人类认识中入手分析了自然观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从而也就预示和揭示了系统思想兴起的必然性。

在恩格斯看来,由于19世纪自然科学的进展,“现在,整个自然界是作为至少在基本上已解释清楚和了解清楚的种种联系和种种过程的体系而展现在我们面前。当然,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不过是对自然界本来面目的朴素的了解,不附加任何外来的成分,所以它在希腊哲学家中间从一开始就是不言而喻的东西”。但是,这种混沌的素扑的整体观是有缺陷的。

恩格斯指出:在希腊人那里——正因为他们还没有进步到对自然界的解剖、分析一一自然界还被当作一个整体而从总的方面来观察。自然现象的总联系还没有在细节方面得到证明,这种联系对希腊人来说是直接的直观的结果。这里就存在着希腊哲学的缺陷,由于这些缺陷,它在以后就必须屈服于另一种观点。这就是它后来屈服于近代科学初期的机械自然观。

机械自然观是与自然科学的初步发展相适应的产物。因为那时在所有自然科学中达到了某种完善地步的只有力学,而且只有刚体(天空的和地上的)力学,简言之,即重量的力学。化学刚刚处于幼稚的燃素说的形态中。生物学尚在强裸中;对植物和动物的机体只作过极粗浅的研究,并用纯粹的机械的原因来加以解释,正如在笛卡儿看来动物是机械一样,在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者看来,人是机器。仅仅运用力学的尺度来衡量化学过程和有机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力学定律虽然也起作用,但是被其他较高的定律排挤到次要地位),这是法国古典唯物主义的一个特有的、但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恩格斯进一步分析了这种唯物主义的第二个缺陷,即它不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理解为一种处于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这是同当时的自然科学状况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形而上学的即反辩证法的哲学思维方法相适应的。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即必须先研究事物,而后才能研究过程。必须先知道一个事物是什么,而后才能觉察这个事物中所发生的变化。

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特别是关于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这三大发现,使我们对自然过程的相互联系的认识大踏步地前进了,由于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我们现在不仅能够指出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来也能指出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述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

恩格斯在这里指出了系统思想兴起的必然性,同时也就已经预言了系统思想的进一步的发展的必然性。

图片


界是普遍联系的,正确的知识也是。
致力于通透文化、哲学、逻辑、数学和科技的智慧,让我们生活更美好。
感谢关注,欢迎交流、探讨和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