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艺术的世界,是现实无法比拟的|草书|篆书|楷书|笔法|中国书法|书法作品

 格林书屋 2023-11-25 发布于广西


2 0 23年 11月9日,北京大学书法名师方建勋在广州美术学院展开了一场关于中国书法与“中道”精神的讲座。 讲座中,方建勋深入剖析了中国书法与哲学中“中道”思想的紧密联系,向听众阐释了书法艺术中蕴含的独特哲学理念。

以 下 内容选自方建勋“书法艺术如何入门”讲座,节选内容有 所删改。

✎编辑 |许峥

在一个书法非实用的时代,练习书法到底是为了什么?

很多人练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在想这个问题,也许不为了别的什么,就是为了有一个自己的天地,为了纯粹的精神娱乐,并且是一种很高级的娱乐。越写越觉得书法的天地很大,越写越觉得古人高不可攀,越写越觉得永无止境。

一生当中有一个媒介工具来慰藉自己的精神,那是多么快乐。

也有人说,要是不练书法,只做一个欣赏者可以吗。当然可以,欣赏书法有一个入口,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去查一下汉语拼音,把这个字读出来,而是要琢磨它的点画、线条、字形结构、章法布局、神采意境,等等,跟欣赏绘画有些相似。

比如赵孟頫的“哉”,用笔果断、干脆,真的是铁画银钩,特别是钩,很有力道。找到了欣赏的入口之后,就不只是把这个字读出来了,而是会凝视着这一个笔画、凝视着这一个点,如高峰坠石,有一种力量蕴含在里头。慢慢地从这个角度去看,就会看书法了。

再比如命令的“令”,汉简里面有这个字,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大吃一惊:“令”可以这么夸张地撇捺。这就是书法之美。

还有清代八大山人的“郎”字,不能再简洁了,布白、留白很微妙,它的结构是计白当黑,白是它的微妙处,跟他的荷花花鸟册气质相似。

伊秉绶的“柘庵”两个字也很好,方方正正,有一种气象,让我们觉得有一种建筑之美,又何止是文字?这种笔画的力度、结构的方正感,会引导我们慢慢地去联想,想到各种自然物象、人间万象。

再回过头看电脑体的隶书,就没有什么特点。所以书法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是欣赏特点,一家有一家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

当然还可以有神采意境。比如南宋书法家姜夔的小楷,看他的(书法的)局部,安静,太紧密了,太干净了。这是中国书法的魅力所在,超越于字形,在字里行间流露着一种气质。

董其昌的《试笔帖》,飘逸空灵至极。大部分草书都写得比较躁动、比较疯狂,但董其昌的很潇洒、很散淡。好的书法是可以超越现实的,是现实世界所不能比拟的艺术世界,是另外一个世界。所以我们才需要书法、需要艺术。


董其昌《试笔帖》(局部)。

我们经常说书法要“取法乎上”,假如要练习书法,就先得会看,要确实地在心里感觉到,而不光是有知识上的、理性的认可。比如董其昌的《试笔帖》,只有感觉到它的潇洒、玲珑、飘逸、理念纯粹、安静,临帖的时候才有希望临得出来。

先欣赏、听课、看古代大家的作品,心中有感觉了,再练习。不然一直疯狂练习,埋头于书写实践,就容易找不到方向。只对着范本、字帖练习,久了就熟视无睹,或者叫视若未见。

对于想同时欣赏书法和练习书法的人来说,怎么入门?我总结了几个基本问题。


《卧虎藏龙》剧照。

第一,从哪一种书体开始。

我的建议是先学篆书,依次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这么一个顺序。这是一个从简单到难的过程。在我看来,篆书是最容易的,但这并不代表篆书不是很高级的艺术,只是篆书相对来说好学一点。

第二,要不要临帖。

我的主张是要临帖的,临帖就是照着字帖写。摹帖不一样。摹帖是把古人的字帖放在这儿,拿一张纸覆在字帖上面,用勾线把它勾下来,再把墨填进去;或者覆着直接在上面写,就是有个底子。

孙过庭在《书谱》里讲:“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哉!”一点也不临帖,其实就是随手乱写。所以我们说不临帖的人“任笔为体”,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快乐是快乐的,但是不一定有艺术的美感。

临帖不是单纯的复制,看上去是照着写,其实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一开始临帖,主观能动性稍微小一点,然后逐渐放大,一点点地,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大。


《最好的时光》剧照。

在临帖的过程中,慢慢就会找到技巧:一是用笔的能力;二是处理结构的能力;三是获得章法布置的能力;四是获得对古人的书法好在哪里的感受力。临帖是为了培养这些能力,最终表现自己、写自己。

临帖本身不是目的,要借助临帖这个过程获得工具,获得一种创造书法美感的共性法则。我们自己摸索特别慢,又难,所以临帖是一条学习书法的捷径。

比如唐代人临《兰亭序》,我们可以看到,“永和九年……”并不好,但第二行就好一点了。所以古人也一样,也是要练的,日积月累这么练出来。并不是说古人天赋就一定很高,每个人都经历过第一个小板凳、第二个小板凳、第三个小板凳、第四个小板凳的过程。

第三,怎么临。

在我看来,临的核心是笔法。古人说临帖是临什么?临笔法动作。

比如看到王羲之、颜真卿、米芾、苏东坡的字帖,我们无法知道他们的动作,只能去揣测,毛笔在纸上运动的过程是什么样的。所以书法临帖挺难的,因为你得不停地通过脑补,来复原当时的人书写的笔法动作。

一个关键的办法是,一笔写成,不要描画。“啪”,一笔出来。这才是书法真正的核心笔法。如果一笔出不来,往后学的时候,就要努力做到不描画,一笔写出理想的点画形态。这才是学笔法。

颜真卿的墨迹《竹山堂连句》,同时出现了两个“三”,换成别人来写,可能会想办法用描画的方式,写得一模一样。但颜真卿写的却是有差异的楷书,这是符合人的正常生理的。

要掌握用笔的“理”,如果找不到规律性的、基本的理,学习书法可能就是很糊涂的。

还有些人,一上来就拿着碑刻去教,那是事倍而功半的。丰富的细节变化在墨迹里体现得最充分,一旦刻到石碑上就会受损。比如颜真卿的墨迹《自书告身》,刻到石头上,细节就不丰富了。

所以临帖要从墨迹开始学,笔法看得清晰、看得明白,细节很丰富。学习书法最核心的首先是笔法,其次才是结构,不要颠倒。对笔法有了一定的把握之后,再去写石刻。

此外,还有三个字很重要——“不逾矩”。真正的高手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不违背书法的基本规律和法则,这条才是核心。首先得掌握它的规律和法则,从心所欲之后,自家的性情才呈现出来,最后把自己的意也表达出来了。

临帖的终极目标是从心所欲,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好的翻唱本。我们一辈子临帖,也就是为了能找到这个规律。

再举个例子,苏东坡临草书,虽然我觉得他下的功夫不如蔡襄,也有可能不如米芾和黄庭坚,但是他对书法的感觉很好,对书法的道理拿捏得太精准到位了。

不妨把他临的五六行王羲之的草书《汉时讲堂帖》拿出来对照一下,显然,东坡临的肥了一圈。但是他自己觉得很得意,临得没毛病。为什么?因为他始终没有违背书法的“理”。

原本的字很瘦、很硬,东坡临的字肉肉的,但他临出了二王的那种潇洒,结构协调,用笔不过就是肥了一圈。谁说肥了一圈不可以?

下面再讲结构的问题,入门不可能只考虑笔法,还要考虑结构。结构就是怎么把一个字的点画组合在一起,我们小时候用过田字格、米字格,它就是告诉你横画写在什么地方、竖画写在什么位置;横画从这里起笔、这里结束;竖画这里起笔、这里结束。


汉字结构与古代建筑有着形式上的联系。(图/方建勋提供)

所以小朋友从一年级语文课开始,老师就让他们拿着田字格抄生字。给一个田字格跟没有田字格差别可大了,田字格就是帮我们定位在什么地方起笔、什么地方结束。

篆书的规律在于左右对称。从甲骨文开始,汉字就走上了一条对称的路,有些是完全对称,有些是局部对称。找到这个规律之后,写篆书就要围绕着中轴线,左右对称地写。

再比如楷书,讲究布白匀称,横的布白距离要几乎接近均等,不能一个很大、另一个很窄,否则显得很局促,就没有从容闲荡的美感了。还有一条是“八面拱心”——各个方向的笔画组合起来,要产生一种视觉上的中心的聚焦。做到八面拱心,这个字“唰”地就立起来了。

第四,怎么从临帖到创作。


《卧虎藏龙》剧照。

古人其实比我们今天创作要容易得多。今天写个书法,创作得愁眉苦脸的,还创作不出来。古人天天都是创作,比如说签牌——文件归档的时候要放个牌,显示这是哪月哪日、哪一类的文件。古代很多这种签牌,后来都被拿来当范本临了。

古人书法是跟实用融合在一起的。黄庭坚的《制婴香方帖》,是怎么制香的一个方子,他亲笔抄下后,成了经典作品。因为它符合书法的笔法、结构、章法的规律,写得很精彩。黄庭坚当时也不会想到,他抄的这个方子成了后世临摹的范本。

所以,不要把创作看得太严重了,不然包袱太重,完全不敢创作。我的建议是向古人学习,拿起毛笔,日有所记。今天碰到一件什么事,练习书法的人就可以拿个毛笔在本子上记下来,管它写得怎么样呢,先记了再说。


《一代宗师》剧照。

还有一个问题:书写工具怎么准备?毛笔、纸怎么准备?到底用大笔还是小笔?狼毫还是羊毫?生宣还是熟宣?要根据写什么范本来选择用什么工具。

比如学邓石如的篆书,每个字10—15厘米,我建议用兼毫。写的时候不能太吃力,吃力就说明笔小了;太粗了又控制不住;不大不小,10厘米的字,一开始就可以用兼毫。

那该用什么纸?有一种纸叫毛边纸,我觉得是万能纸,什么都可以写。如果用宣纸,建议一开始不要用特别生的,用半熟的比较好。熟宣也不太合适,它可以拿来画工笔画。

要不要打格子?为了定位,我建议打方格子,不然位置、结构不好把握。

最后,墨怎么推荐呢?最理想的状态是家里有一个书童,一大早起来磨好墨,但事实上我们做不到。所以,墨就找能写得比较流畅的,拖不动的就不太适合写小字。

以上就是书法入门的一些基本规律,也是我自己的经验。

编辑丨许峥

校对丨赖晓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