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用经方从伏邪辨治荨麻疹

 循天园 2023-11-26 发布于广西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皮肤黏膜由于暂时性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发生的局限性水肿。其临床表现为患者常突然自觉皮肤瘙痒,瘙痒部位短时间内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皮肤表面凹凸不平,呈橘皮样外观,风团有时可呈苍白色。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变为红斑并逐渐消失,不留痕迹,皮损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但新风团可此起彼伏,不断发生。病情严重者可伴有心慌、烦躁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症状,临床上症状极易反复。运用经方治疗收效良好,特介绍如下。

病因病机

伏邪,是指感邪后未即时发病,邪气伏藏,逾时而发的病。《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此为后世伏气学说之开端。《仲景伤寒补亡论》载“不思冬伤于寒,至春发者,谓之温病。冬不伤寒,而春自感风寒温气而病者,亦谓之温”,仲景将温病分为新感与伏气。若伏邪不能外达或透邪不尽则病情反复,变证迭起,病难速愈,古代医家比喻如抽丝剥茧,层出不穷。《说文解字》:“伏者,伺也。”伏者,藏也,为伺机而动之象。《景岳全书》指出:“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此“夙根”即为内藏之伏邪,因外邪引动而发作,或因父母遗留先天之邪毒,伏藏体内,逾时而诱发。如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曰“小儿在胎十月,食五脏血秽”,此血秽禀受于母体,故可称之为胎毒。若时逢非时之令,正气与外界戾气相搏,此时胎毒亦随正气从肾脏而出,从少阴出三阳,两邪相合,正不胜邪,故发病。明确指出先天伏邪,传及子代,潜伏体内,遇有诱因则发病。再者由于先天禀赋各异,后天五脏功能失调,自气生毒,渐而伏聚,遇因而发。

发病特点

邪气伏藏,逾时而发

伏邪致病具有隐匿特征,伏邪伏于体内,正气能够遏制邪气,故未见典型临床症状。当外邪侵袭,引动伏邪时,邪正交争,则出现风团、瘙痒、灼热等症状。正邪交争,正盛邪弱,故症状忽有忽无,亦不明显。邪伏时久,正气渐亏,邪气渐盛,症状则会频繁出现。

邪伏多处,发无定处

关于邪伏部位,各医家众说纷纭,王叔和说“藏于肌肤”,《诸病源候论》认为“藏于肌骨”,晚清温病名家柳宝诒认为“藏于少阴”,还有一些医家认为发病部位即为伏邪之处。由此可见荨麻疹具有发无定处这一特性,留藏于皮肤则瘙痒并出现风团,留于胃肠道黏膜则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留于喉头、支气管时则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等。

伏邪性热,伤阴阻络

清代叶霖《伏气解》载“伏气之为病,六淫皆可,岂止一端”,指出伏邪为多种邪气,包括六淫伏邪、内生伏邪等,诸多性质的邪气伏匿于里而不发于表,伺机而发病。“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风邪常乘虚外袭,引动伏藏邪气,风寒之邪客于肌表,而致营卫不和,风团色白,可见冷加重;风热郁于腠理,引起营卫失调,可见风团色红,灼痒剧烈;湿热内蕴,化热动风,可引起胃肠道黏膜反应等。

伏邪留恋,缠绵难愈

伏邪致病病程日久且反复发作,除正气不足、体质虚弱外,遗邪留伏亦是导致疾病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伏邪伏留于体内,正气强盛时与机体和谐共存,一旦机体因各种原因出现正气不足或感受外邪时,则伺机发病。荨麻疹可反复发作最终演变为慢性荨麻疹,缠绵难愈,原因有三:一是患者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外出,或因外感、先天、内生之邪内伏于里,不易清除,故易反复。二是本病常发于皮肤,消退较快且不留痕迹,部分患者不够重视,诊治不及时、不积极。三是患者缺乏持之以恒的治疗心态,治疗有始无终,驱邪不够彻底,易致使病情迁延不愈。

辨证论治

荨麻疹乃本虚标实之病,为风客肌腠、营卫失和所致。本病风邪致病为其标,营卫失和为其本。在治疗上一则应未病先防,在疾病未发作时,截断其发展;二则从风论治,其病机核心是风邪为患,治疗上离不开“治风”;三则调和营卫以治其本,营卫和,风邪自除,痒自止。

未病先防

在伏邪“隐匿期”及早进行干预至关重要,这也契合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一方面要尽量避免接触诱发荨麻疹的“邪气”,如物理刺激(冷、热、水、日光、震动、运动)、可能诱发荨麻疹的食物(海鲜、辛辣刺激等动风之物)、呼吸道吸入物及皮肤接触物(花粉、动物皮屑、毛发、尘螨等)。另一方面要注重提高荨麻疹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和治疗的依从性,应长时间用药,避免不恰当停药导致病情反复。

扶正祛邪

《未刻本叶氏医案》谓“伏邪者,乘虚伏于里也,当从里越之”。因此荨麻疹治疗首重祛风透邪。针对伏邪深藏的特点,治疗时不宜直攻、猛攻,直接攻伐不但不容易祛除邪气, 反而易伤及正气,而祛除伏邪的关键是要除尽,否则伏邪仍会伏留体内,伺机而作。要驱邪外出,首先必须畅通出路。荨麻疹风邪致病,邪气外出的通路主要为腠理,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来开腠理、和营卫,以达到疏风散邪止痒的目的。

调和营卫

荨麻疹为缠绵难愈的顽症痼疾,调和营卫法至关重要,常用于荨麻疹的急性发作期。风邪自表而入,可引起营卫失和,症见风疹遍布,色不红,奇痒难忍,或伴恶寒发热、自汗等。卫气具有司汗孔开阖、护卫肌表、抗御外邪的功能。营气则是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若风邪入侵肌表,卫气郁于内而不走表,则出现恶寒发热;营浮于外而不走经络,则出现自汗而出、瘾疹遍布。在荨麻疹的诊治中,用药物使卫气重新循行于表、营气重新循行于里,使得营卫各司其职,常用药为桂枝、炒白芍、赤芍、生姜等,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配伍凉血药、收敛药、清热解毒药等,是临床缓解荨麻疹急性发作的有效办法。

验案举隅

案一

王某,男,27岁,2021年10月20日初诊。患者患荨麻疹多年,每遇冷时全身多处出现片状风团块,或遇冷时加剧,身痒,睡眠可,大小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缓。

辨证:风寒郁滞证。

治法:散寒解表,调和营卫。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

麻黄10g,桂枝12g,杏仁15g,白芍15g,生姜15g,大枣10g,炙甘草10g,制附片30g(先煎),蝉蜕6g。5剂,日1剂,水煎服。

案二

陈某,女,43岁,2021年11月17日初诊。患者患荨麻疹20余年,每于饮酒后或挤压皮肤后出现淡红色风疹,继而融合成不规则团状,灼热瘙痒,抓之更甚,予凉水冲洗后可止痒。睡眠可,二便调。舌红,苔微黄腻,脉浮紧。

辨证:寒邪郁表,余毒内蕴证。

治法:散寒解表,清利解毒。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麻黄10g,连翘10g,赤小豆15g,防风10g,丹皮9g,生地黄15g,蝉蜕6g,生姜10g,大枣10g,甘草6g。5剂,日1剂,水煎服。

按 案一患者以身痒为主症,由遇寒加重及舌脉可知为风寒证,表卫闭郁,血脉因寒而挛急,毛窍因寒而收缩,血行不畅,津气受阻,营卫郁滞以致身痒。方中麻黄汤开宣肺气,使寒邪去有通路,桂枝汤调和营卫、舒缓脉络。两方合用使气血营卫通调则痒自止。

案二患者酒后荨麻疹反复发作,据其舌脉可得其内有热毒蕴结,故其发疹时灼热瘙痒,寒邪郁表,余毒未尽,内外相合,营卫失调故而风团四起。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伤寒论》,具有解表散邪、利湿解毒之功。方中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宣通表里,使表解里和,生地助丹皮凉血,防风、蝉蜕为止痒要药,生姜助麻黄散邪,大枣加强调和营卫之功,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使邪毒外散、营卫调和,故身痒自止。(罗成 叶远航 湖北省中医药大学  柯佳 湖北省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