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想·产品实战16讲》思维导图梳理

 a_123 2023-11-30 发布于河北

导论:回归本质做产品

《李想·产品实战16讲》思维导图梳理

1.理想汽车能够持续制造爆款产品,是基于两条方法论:关注用户价值,超越用户需求;把组织作为产品来打造,用组织的成长来支撑产品的成长。

2.要超越用户需求,需要认真回答两个问题:我们的用户到底是谁?我们为用户创造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3.打造一个强大的组织,需要持续对抗惰性、对抗惯性和对抗无知。

产品战略——定位

《李想·产品实战16讲》思维导图梳理

1.寻找市场定位时,我们可以以价格作为纵轴,人生阶段作为横轴,看产品在用户不同的人生阶段中,可以帮助他完成什么任务。

2.在判断市场空间的时候,不要只看细分市场的规模,更要看到趋势的变化,优先选择正在上升的细分市场。

3.机会存在于用户需求没有被充分满足的地方,这意味着还有创新的空间。

产品战略——品牌

《李想·产品实战16讲》思维导图梳理

1. 品牌主要是回答三个问题:我们是谁,我们为哪些人服务,我们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2. 回答这三个问题,要考虑几个维度:目标用户是不是在高速增长,自己干有没有竞争优势,答案是不是清晰可识别。

3. 自己定义清楚品牌还不够,还需要在产品设计和在用户触达的过程中,让用户感知到。

4. 从想清楚这些问题的答案,到跟用户达成共识,品牌的作用就已经在发生了,而不是得等到产品市场份额超过某个数值。

产品战略——文化

《李想·产品实战16讲》思维导图梳理

1.文化不是缺什么补什么,而是从团队经验里提炼出来的,那些曾经帮助我们自己走向成功的东西。

2.要用共创的方式去提炼,让大家去对应真实的案例。

3.文化要落地,需要在具体事件上,跟团队反复讨论、辩论,厘清概念中的灰度认识,帮助团队建立感性的文化共识。

4.给团队做选择题,不要做对错题。对错没有共识,选择才有共识。

产品战略——产品标准

《李想·产品实战16讲》思维导图梳理

1.理想汽车判断产品标准的三个维度分别是:安全感,价值感和向往感。

2.提升安全感,要从行业惯性里面找空间,努力突破惯性。

3.提升产品的价值感,就是聚焦目标用户群,为他们提供完整的价值体验,绝不要东拼西凑。

4.提升向往感,要想办法让产品唤起用户心中向往的场景,或者,让用户本来就向往的场景,嫁接到你的产品中来。

产品战略——团队标准

《李想·产品实战16讲》思维导图梳理

1.要让团队高效协作,首先要统一度量衡,也就是统一语言和工具,让团队看待问题的方式保持一致。

2.要进一步提高团队的能力和效率,就要把团队标准嵌入工作流程,推着团队不断按照这个方式去做事、去训练、去升级。

3.培养团队,就是持续培养“成年人”,所谓的“成年人”,是可以自己来定义问题和目标,不断挑战极限的人。

产品从0到1——体验

《李想·产品实战16讲》思维导图梳理

1. 要想做出好产品,不用去区分,某一项用户需求是大众还是小众,而要判断需求是否高频。

2. 确认完需求之后,还要看有哪些是竞争对手还没有很好地满足的,或者市场上现有的解决方案还有待完善。

3. 要“务实地”提升用户体验,不要为了提升一种体验,而给用户带来更多的麻烦,这带来的结果很可能是,一个地方加了一分,另一个地方减了三分,得不偿失。

产品从0到1——用户

《李想·产品实战16讲》思维导图梳理

1. 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有两个路径:第一,多和用户做共创,少做一对一访谈;第二,不要直接问用户是否需要某项功能,而要多观察用户的真实使用场景。

2. 要验证这个需求是否真正值得去满足,关键还要看用户的使用场景是不是足够真实,产品经理自己的执行是不是足够彻底。光凭脑门一热就去干,最容易做无用功。

产品从0到1——技术

《李想·产品实战16讲》思维导图梳理

1. 产品选择技术方案,技术要服务于产品价值。一款超越用户期待的电动车,必须同时解决充电难和售价高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家庭用户来讲,电动车的补能体验绝对不能低于燃油车。

2. 从根本上讲,增程电动是把油和电两种技术进行了取长补短。解决过往的增程技术方案里,纯电驾驶里程短这个关键问题,就有希望实现超越燃油车的补能体验。

3. 选择技术方案,不能仅仅看成本,而要看成本、效率是不是综合最优。这样才能让用户付出更少的成本,获得更大价值的综合体验。

产品从0到1——定价

《李想·产品实战16讲》思维导图梳理

1. 为产品定价时,要考虑用户的理性、感性,以及企业的需求三个维度。

2. 要考虑用户的理性因素,产品就必须定义出,能让用户有高感知的产品价值,给用户选择自己的坚实理由。

3. 对于每一项产品,用户都有对应的心理价位。这些心理价位,并不完全取决于成本,还得看产品在用户心里的定位。同一类型的产品,在用户心中的定位不同,用户愿意花的钱也不一样。

4. 保证企业健康的毛利率,也是产品定价时非常重要的考虑维度。有健康的毛利率和造血能力,是一家汽车企业的核心基础能力。

产品从0到1——复盘

《李想·产品实战16讲》思维导图梳理

1. 做好复盘,关键是把控三点:复盘的目标、复盘的流程,以及组织好复盘会。

2. 复盘的目标,不是基于过去的结果做功过赏罚,而是就“以后怎么可以做得更好”讨论出共识,把成功的经验变成组织的能力。

3. 复盘要对照着初始的计划来,这个计划不仅包括出发时设定的目标,还有根据这个目标在团队内部约定好的过程指标、资源投入数量、重要节点动作。

4. 开好复盘会,很重要的一点,是创始人、CEO、一号位要重视复盘,并带头严格执行复盘会的纪律。

产品从1到10——节奏

《李想·产品实战16讲》思维导图梳理

1. 对创业、产品节奏的把控能力,是创始人、产品负责人最核心的能力。

2. 在从0到1阶段,最重要的目标是完成产品的验证,实现最小的商业闭环。这个阶段,把长板做到天花板水平,是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3. 从1到10的阶段,应该从必要性出发,来制定目标、分配资源。在智能电动车这样竞争激烈的市场,宁可准备过度,也不能准备不足。

产品从1到10——流程

《李想·产品实战16讲》思维导图梳理

1.在创业不同阶段,流程的重要性是不一样的。从0到1阶段,团队小,更需要像“游击队”一样作战,快速灵活;从1到10阶段,产品变多,团队规模变大,就应该是“集团军”作战,花大功夫解决流程问题。

2.理想汽车做流程建设的经验主要是三点:还原用户价值流,修好高速公路,以及做好关键节点的对齐互锁。

3.用户价值流,就是从用户的角度倒推,模拟和重现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真实体验流程,并且,一切内部流程,都要跟用户价值流一一对应。

4.修好高速公路的重点是区分好什么是“路”、什么是“车”。这样即便目标没有达成,也能正确归因。

5.做好流程间的对齐和互锁,一是要定义出哪些是主流程,哪些是支线流程;二是要组建一个重量级团队,专门做拉通和经营。

产品从1到10——门店

《李想·产品实战16讲》思维导图梳理

1.汽车作为低频大额的消费品,仍然需要在线下门店销售,特别是对于新品牌,用户往往需要体验多次才能做出购买决策。

2.理想汽车开直营门店的经验主要是两点:一是开店速度要快,二是做到收和放的平衡。

3.早期,理想汽车较少的SKU、对销售人员的完备培训体系和数字化管理能力,都确保了较快的开店速度。

4.收和放的平衡,是指在总部规划和控制的前提下,给各个地方门店充分地赋权,用数字化能力,帮助店长建立对本地市场的深度感知,进行投资组合,并有效复盘。

产品从1到10——利润

《李想·产品实战16讲》思维导图梳理

1.理想汽车把控利润率的经验,主要有三点:做好预算控制,执行中精准把控,以及前期在产品设计上合理取舍。

2.做预算控制,核心是做原子级的拆分,确保产品环节中的每个原子都是健康运转的,这样整体的投入产出也会是健康的。

3.执行中的精准把控,关键是提炼最佳实践,分享给更多人、更多团队。

4.把控毛利率,还要求在产品的具体取舍上,回到用户价值,不乱堆功能刷存在感,不搞重复建设,浪费资源。

成长才是第一驱动力

《李想·产品实战16讲》思维导图梳理

1. 要让团队持续地成长、迭代,最重要的是要在团队中建立起信任文化,尽可能确保每一层管理者,都能信任身边的人。

2. 第二,要实事求是,知错就改。作为管理者,尽量不要因为新错误而惩罚员工,这样反而会让员工想办法隐藏错误,因为怕犯错而减少创新。

3. 第三,要通过实战建立起成长的正反馈循环。一旦进入这个循环,哪怕遇到失败,团队也仍然可以收获新东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