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麾下千军万马,却是孤身奋战,帝国从不缺名将,缺的是胆气

 北雁寄南书 2023-12-03 发布于湖南

闻鸡起舞、先吾着鞭、中流击楫、智退桃豹,这些词汇所描绘的是一位有着壮志豪情的男子,他心中充满了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对于复兴晋朝的热血沸腾。在一众充满着纸醉金迷、及时行乐思想的南迁世族中,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坚定地走上了北伐的道路,为了收复失地而奋斗。

朝廷的内乱使得他的努力功败垂成,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他继续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不断地寻找机会,继续为晋朝的复兴而奋斗。他渴望用自己的努力和热血,为晋朝的繁荣和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虽然他的道路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的信念始终没有改变,这个人就是祖逖。

祖逖,东晋初期著名的北伐将领。建兴元年(313年),司马睿以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更由其自募战士,自造兵器,进行北伐。祖逖率领数百人从京口渡江北上。船行到中流,他望着茫茫大江,敲击着船楫宣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祖逖曾一度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后因朝廷内乱,在他死后北伐功败垂成。

时势造英雄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出身幽州的名门显族--范阳祖氏,祖辈世代高官。他生性豪爽,不拘小节,慷慨仗义,轻财好施,经常拿出家里的粮食和布帛去接济贫困的乡亲,少年时在当地就很有名望,成年后发奋学习,博览群书,在洛阳见过面的人都说祖逖博古通今,具有辅佐君王治理天下的超凡才能。

地方官几次推举他为秀才、孝廉,他都没有接受。英雄人物却实眼光独到,在门阀政治大兴其道的两晋时期,祖逖放弃了作为仕族成员的特权去求个一官半职,直到有一天,他和好友刘琨一同在司州(今河南洛阳)掌管文书,才真正开始了辉煌的人生。心怀天下的两人志同道合,关系十分融洽,常常一起讨论天下形势,激动时深夜不能入眠,就抱着被子坐起,相互勉励说: “如果天下大乱、豪杰并起,你我二人都要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万一日后不幸成了对手,相遇时可一定要彼此退让一步啊!”

“八王之乱”爆发后,祖逖先后被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豫章王司马炽等人重用,得知好友比自己更早得到施展才干的机会,刘琨在给亲朋好友的书信中不无忌妒地写道:“我枕戈待旦,志在消灭战乱、维护天下安宁,常常担心的就是祖逖快马一鞭,赶在我之前大展宏图啊。”

“永嘉之乱”后,祖逖和宗族子弟数百家一起逃往准水、泗水一带避难,他用自己的车马运载同行的老弱病残之人,毫不计较和他人一起徒步的艰辛,所带的衣服、粮食、药品也慷慨分享。沿路经常遇到盗贼骚扰,祖逖从容指挥,被推举为本次南渡的领袖。

渡江后,晋元帝任命他为徐州刺史,不久又征调从军,驻守京口(今江苏镇江)。为了汇聚北伐力量,祖逖招揽了一批刚烈忠勇的义士做宾客,对他们如兄弟一样真诚坦荡。当时扬州正闹饥荒,门下义士常去打劫富豪之家救济灾民,倘若有人被当地官府抓获,祖逖都会想方设法营救。不少人因此说他的坏话,他却像没事一样处之泰然。有一天丞相王导等人前来看望,发现祖逖身上有很多贵重的裘袍和珍宝,便问这些东西是从哪儿来的。祖逖也不隐瞒,坦率地告知:“昨夜又去了一趟南塘。”

北伐

建兴元年(313年),晋愍帝即位后,任命司马睿为左丞相,命他率领二十万大军,为了收复洛阳而出发。然而,司马睿在江南的根基尚不稳固,对于北伐并无多大兴趣。尽管如此,他并未公开表示反对,而是任命了祖逖为奋威将军,准备出兵。祖逖从司马睿那里获得的支援,仅仅是一千人的粮饷和三千匹布帛,士兵和兵器都需自己解决。

司马睿的消极态度并未能摇动祖逖北伐的决心。他带领着跟随自己南下的宗族子弟,重新渡过长江,踏上了北上的征程。当他们的船行驶到河流中央时,祖逖看着滚滚东去的江水,心中想起了这个国家的破碎和百姓的苦难,他的胸中涌起了强烈的愤懑。他用力敲着船楫,大声发誓:“若不能收复中原、振兴朝廷,我就像这脚下的长江一样,有去无回!”他的声音在江面上回荡,令所有在船上的人都为之动容。

祖逖渡过长江后,在淮阴暂时驻军,开始铸造兵器,招募士兵。他身为主帅,却生活俭朴,且深得士兵们的爱戴。他不仅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来招募士兵,还通过外交手段来调解各个地方势力的冲突。他允许那些曾经是敌对势力的人派遣散兵游勇佯装攻打自己,以此向后赵表示这些“坞堡”并未脱离其控制。这种体察人心的策略使得堡主们对他感激不尽,他们也愿意为祖逖提供敌人的情报。

当后赵的石勒派遣大将桃豹前来争夺黄河以南的土地时,祖逖巧妙地使用计策,用沙袋装满沙子冒充大米,并让一千多人的队伍运往前线。当后赵派精兵前来抢夺粮草时,他们发现这些大米其实是沙袋装的沙子,由此判断晋军粮食充足。这个假象使得后赵军的士气大挫。几天后,赵军又得到消息:石勒运给桃豹的军粮被祖逖设下的伏兵截获。这使得赵军人心惶惶,桃豹只好选择撤军,退守东燕城。在击退桃豹后,祖逖驻军于雍丘(今河南杞县),之后又多次出兵袭击后赵,使得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重归东晋版图。

功败垂成

正当祖逖准备挥师渡过黄河,进一步收复失地时,晋元帝却在大兴四年(321年)任命戴渊为征西将军,统辖兖、豫、幽、冀、雍、并六州军务。戴渊温文儒雅,有文采、声望却缺乏军事天赋,祖逖辛辛苦苦收复的失地得不到朝廷的信任,心中郁闷沮丧。不久,他听说嚣张跋扈的王敦和皇帝新起用的心腹刘隗产生了冲突,又开始担心朝廷不久会发生内乱,北伐的事业难以继续。祖逖情绪激荡以致染病成疾,但他并未因此耽误进军大计,抱病坚持营建和修缮虎牢城。

太兴四年(321年),豫州分野出现妖星。古代星象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祸福,将天上的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州郡区域互相对应,称作分野,某一星区发生的天象预兆着对应地区的吉凶。当时就有星象家陈训预言:“今年西北将有一员大将去世。”祖逖听闻后叹息说:“妖星的预兆会在我身上应验吧。本想进军平定河北,无奈天欲亡我,这真是对国家不利的事情啊。”不久,他在雍丘去世,时年56岁。

后赵趁机入侵河南,继承了祖逖指挥权的弟弟祖约难以抵御,节节败退,北伐的成果最终丧失殆尽。他的离世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祖逖虽然生前未能实现平定河北的愿望,但他的英勇事迹和爱国精神却永远铭刻在历史长河中。

后记

值得一提的是,王敦一直对祖逖的崇高威望心生忌惮。尽管早已萌生了叛逆之心,但他在祖逖生前始终不敢肆意妄为。曾有一段时间,他试探性地派遣使者向祖逖暗示自己夺权的打算,结果却遭到了祖逖声色俱厉的警告。

然而,当祖逖离世后,王敦大喜过望,认为再也没人能在军事上阻挡自己的脚步了。于是,他决定举兵叛乱,意图夺取权力。这一举动引发了轩然大波,各方势力纷纷响应,刚刚平稳了没多久的东晋局势又迅速变得紧张起来。

#历史#

#中国历史人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