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天不咳晚上咳,可能是痰“藏”得深了,2个小方子就能解

 为什么73 2023-12-04 发布于北京

原创 关注你和孩子的 羊爸爸 2023-12-04 08:55

最近支原体肺炎、流感和多种病毒感染多发,很多孩子一直都在咳咳咳。

尤其在接受西医点滴治疗,或者用了抗生素之后,有些孩子会出现一种常见情况:白天不咳,到了晚上就咳得厉害。

我们要知道,大部分时候,咳嗽是身体为了排痰而做出的自我保护。用抗生素等去治疗,似乎像是把咳嗽控制住了,但里面的痰还在。

痰没有去除,反而因为药物的“压制”,隐藏到了身体更深层、更隐蔽的地方。那么身体还是会努力找机会把痰排出来。

夜里躺下睡觉,体位发生了变化,而且人体比较放松,自我修复的功能启动后,会更倾向于去处理那些痰湿,就可能出现白天不咳,夜里咳得凶的状况。

这时候再观察一下,如果舌苔是白的,痰还算清晰,不是特别黏稠和干巴的黄痰,那么通常就可以归为两类:

一种是痰饮停留在肠胃引起的咳嗽,一种是痰饮停留在心肺引起的咳嗽。今天来教大家,这两种情况如何处理。

痰饮停留在肠胃,
把胃里的痰化开排出


打个比方,我们的胃就像一个瓶子,痰湿水饮就像瓶子里的液体。平时站立的状况下,痰湿水饮都在胃的底部,所以白天咳嗽得少。但是当我们平躺下来,痰湿水饮往上蔓延,就会影响肺气,引起咳嗽。

治疗思路,就是把胃里的痰饮化开排出,咳嗽就会好。

大家可以考虑用一个方子:苓桂术甘汤。

里面的成分非常简单,大部分都是药食同源的药材:茯苓,白术,桂枝,炙甘草。

有句话说“肺胃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痰的产生首先就是因为脾胃运化不利了,所以治痰的重点在脾胃,脾胃运化正常后,才能从根本上拔除痰的源头。

苓桂术甘汤就是以健脾化痰为主的。这其实是鼎鼎大名的健脾大方“四君子汤”的变方,四君子汤原方为: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是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

苓桂术甘汤在四君子的基础上取掉人参,加上温阳化气的桂枝而成。其中,茯苓健脾利水,帮助一部分水湿往下排,白术也是健脾胃的好手,同时还可以祛湿补气。

桂枝温阳化气,它能够让弥漫在胃肠道空间内的水汽蒸腾变成“气”,那么这部分就更容易挥发,而不会变成有形的痰。

炙甘草顾护肠胃的津液,以免过度祛湿利水时伤了津液。四个药物配合,能够把胃肠里停滞的水饮痰湿清理干净。

这个药物用对之后,胃里的痰饮被化掉,有些从二便排出,有些从出汗排出,咳嗽就会有明显缓解了。

方子以一个四岁孩子为例,参考用量为:茯苓5g、白术5g、炙甘草3g、桂枝3g。

适用情况:痰白清晰、夜里咳嗽明显,舌苔偏白,水滑。

痰饮停于心肺
要把心肺里的水湿烘干

我们的肺就像一颗大树,枝繁叶茂,停留在心肺的痰饮会藏在“大树”的枝蔓里。一旦躺下,大树放倒了,那些隐藏在枝蔓里的痰饮会顺势逐渐汇集到主干,顺着气管向外涌现,从而引起咳嗽。

祛除心肺里的痰饮,除了跟前面一样的化痰健脾之外,我们还需要把心肺里的寒湿化开,尤其是把藏在肺部“枝叶缝隙”里的那部分水湿烘干。


可以考虑的方子是:苓甘五味姜辛汤。这个方子也可以用中成药小青龙颗粒代替。

茯苓利水健脾,干姜去寒,细辛去寒的同时能够把缝隙里的水湿烘干,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与干姜、细辛相伍,一温一散一敛,使散不伤正,敛不留邪,为仲景用以温肺化饮的常用组合。甘草和中调药。

以四岁孩子为例,方子用量为:茯苓5g、炙甘草3g、干姜2g、细辛2g、五味子3g。

适用人群:白天不咳夜里咳,舌苔淡白,水滑;痰是清晰白痰,不是干粘稠黄痰。

痰饮停于心肺的状况与上一种情况不同的是,会比较多的出现泡沫痰,有时候会咳嗽咳到呕吐。

前几天一个四岁孩子支原体肺炎后,在医院打了一周的点滴,做了雾化,治疗后咳嗽的症状得到了控制。

但妈妈说,出院后,孩子一到晚上就咳嗽剧烈,甚至咳到呕吐,这种就说明痰没有被去除,只是被压回了比较深的地方。

孩子舌苔淡白,出现了剥苔,说明整体还是以寒为主,并且可能抗生素用得比较多,胃气受伤了。

这个孩子的咳嗽就很符合前面说的第二种情况,痰饮停于心肺。吃了小青龙颗粒后,妈妈说,当晚就不咳嗽了,睡得安稳多了。

要注意的是,上面讲的两种方子,利水的力度比较大,如果用多了可能会伤到津液,所以注意要“中病即止”,特别是小青龙颗粒,不可多服。三岁左右孩子一般用四分之一包就可以,对于这类咳嗽,药用得对,一次都能见效果。

如果两次都没有效果,考虑是不对证,需要重新辨证用药。


作者简介:游贝子,助理医师。擅长运用古经方处理大人孩子的各类常见病。羊爸爸荔枝微课讲师,转行中医的金融人。


人划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