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性社会的时间模式如果说伦理生活更关注的是过去,宗教生活更关注

 成中行 2023-12-05 发布于江苏
现代性社会的时间模式

如果说伦理生活更关注的是过去,宗教生活更关注的是未来的话,那么,经济生活关注的则是现在或当前。作为人类生活世俗化的核心方面,社会生活中心的经济化,实际上意味着人类走上了更关注、更在意当前的存在轨道。在这个意义上,现代化就是当前化:尽可能把一切可能事物现场化,尽可能让所有可能事物出场。

这也就引出了现代性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现代性社会总是是抓住现在,盯住当前,同时,又不断改变现在——通过把更多可能事物带入现场来更新现在,刷新当前。

我们知道,就时间性存在而言,人类有三个展开其存在的模式:人们不是以过去为重心来展开现在与未来,就是以现在为重心来展开过去和未来,或者以未来为优先去理解过去和现在。而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实质就是以“现在”或“在场”为重心的时间模式来展开自己的存在。而在人类的存在活动中,科学活动是最重要的一种在场化或现场化活动。

科学活动都是基于在场活动,并且它自身就是一种把事物带入现场的现场化活动。因为一切科学都是基于概念且它自身就是概念活动。而概念的本质就是定住事物而使之当场化或现场化。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经济生活中心化与科学活动既是内嵌于现代性社会的两个基本特征,也是推动现代性社会的两个内动力。

所以,与其当前化特征相关,引出现代性社会的另一基本特征,那就是,现代性社会是建立在现代科学与技术之上,并且越来越陷于对科技的依赖。古代社会虽然也使用技术,但是古代社会所利用的技术是一种直接来自于生活经验的自然技术,它靠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而缓慢改变。

但是,现代性社会所依靠的现代技术则是基于总是不断进行自我突破的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的突破必带来新的技术,进而给人类生产与社会生活带来改变。今天,从国家到个人之所以对科技研究与经济活动都给予了最高度的重视,就在于它们就象是两套马车一样不断把世界和生活带向现场化而共同牵引着现代性社会,使现代性社会以不断加速的方式自我更新着。

如果从社会的经济结构角度看,那么,现代性社会的这个特征也可以用“工业化”来描述。古代社会无不以农业与畜牧业为基础,虽然有手工业,但是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工业。现代意义上的工业的核心是建立在现代物理学与化学等现代自然科学所提供的知识和技术基础上的制造业,它为所有其他生产领域与所有其他行业提供了新的基础,比如,提供了现代交通工具、电能及其他各种现代能源,还有诸如农药、化肥等等。因此,现代性社会是一个工业化社会,即使不以工业为主,也必以工业为基础。即使今天所说的信息化社会,其基底也是以精密度的工业制造为支撑。而依赖于科学的当前化活动的工业化本质上就是把自然乃至宇宙现场化为功能物,以供我们当前消费。

以当前化为重心是现代性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它隐藏的一个危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