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二一三)第二十篇·三部九侯论篇/

 火帝养生_WSH 2023-12-06 发布于云南

【原文】帝曰:以候奈何?

岐伯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原文解释】黄帝道:诊察的方法怎样?

岐伯说:必先度量病人的身形肥瘦,了解它的正气虚实,实证用泻法,虚症用补法。但必先去除血脉中的凝滞,而后调补气血的不足,不论治疗什么病都是以达到气血平调为准则。

【倪师解读】皇帝说,我们知道这三部九候的这么多的脉,目的是做什么?岐伯说,一定要看他的胖瘦,来调病人气血的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像这种情形的话,我们不需要去问他里面的病是什么,把他的血脉调起来,调均匀就好了,看他哪里有瘀血,把它放出来。

病人的虚实,看外面的,就可以看三部九候的脉气,三部九候的脉气所在,我们知道这些,直接按照经脉,比如说我们知道耳门的位置的脉气是三焦经,人迎脉的地方是胃经,如果说你摸到人迎脉很大,那胃就很实。这个时候,就是实则泻其子,足阳明胃经的子穴,就可以在厉兑穴上下针,泻井当泻荥,就可以在内庭穴上下针。

比如说曲鬓,悬厘这个胆经的脉气的地方,实证的话,我们会去扎阳辅穴,如果是虚证的话就会去扎侠溪穴,这样来调他的脉气。

在经脉上方面,如果是看到胃经,如人迎脉一直下来到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条口,丰隆,解溪,这一条线有青筋,用点刺放血,把瘀血放掉就好了。只要调畅他的气脉,不需要问他的内脏的病,把他的脉气一顺,他的脉脏病就好了。

如果五脏都败掉了,脸上的气色一定是凶,这个时候都危险的症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