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标准

 直尾昂述 2023-12-06 发布于湖南

​莫用西方标准

解读中国哲学

-

近代以来

在接触西方哲学

特别是康德哲学

和黑格尔哲学后

-

有一些人

会觉得中国没有哲学

即使有也只是准哲学

-

或者说只有

具体的哲学

-

如政治哲学、伦理哲学、历史哲学等

--

《战争论》和

《孙子兵法》

的差异:

-

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思想

那是理想主义的绝对论

是要把敌人彻底消灭掉

-

而《孙子兵法》则是

现实主义的中庸之道

-

在现实中

可以有各种变通的方法

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

这在一定程度上

既说出了中西方军事的不同

又说出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

西方文化的传统

不论是哲学还是

近代兴起的实证科学

-

都在追求变动世界

背后的本质或本原

-

追求现实之外

的普遍真理

-

这是一种

二元分离

乃至对立的

哲学模式

-

本质与现象、

本原与现实

-

因为对立

无法统一

-

在现实生活中

这种取向

会转变成

对标准的追求

-

认为

只有建立一个

普适化的标准

-

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

实际上,用标准来规范个体

常常会导致个体差异被抹平

--

如果

以康德哲学

为标准来看

-

中国

没有脱离

形而下的

纯理性思想

-

自然也就

没有哲学

-

但是哲学

并不等于

形而上学

-

中国文化的传统

从来不会把

现象与本质、

形而上与

形而下

割裂开来

--

《周易》讲的是:

“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

-

“道”与“器”

虽在名义上,可以分开

但在现实中,无法分开:

-

“道”不离“器”

“器”不离“道”

-

这个特点可以用

宋明理学的范畴

来说明

-

宋明理学在形而上层面

有了颇为深入的思考

-

但“理”和“气”

同样不可分离

-

朱熹就认为:

理,形而上者

气,形而下者

-

天下

既未有无理之气

亦未有无气之理

-

我们在作

理论分析

需要区别

“理”和“气”

-

但在现实世界

“理”和“气”是

融为一体的

--

据《论语》记载,

子游说子夏的学生在

洒扫、应对、进退等

日常礼仪上的

表现是不错的,

-

这些都是

细枝末节,

-

根本的道理

却没有传授。

-

子夏

听说了以后,

大不以为然:

不从人伦日用入手,

怎能认识天道性命

-

理学家对

子夏的话

非常推崇,

-

认为

“凡物有本末,

不可分本末

而为两段事,

-

洒扫

应对是其然,

必有所以然”。

-

“然”

背后必有

“所以然”,

-

二者是统一的。

-

“道”就在人伦日用中,

不是离开现实另外有“道”。

形而上与形而下是贯通的

还是分离的,这是中西哲学

乃至中西文化的一个重要差别。

-

概念层面的

逻辑分析与纯理性

在中国文化里确实

没有得到很好发展,

-

但“道不远人”

的实践性

正是中国文化

的特色和优势。

-

中国

哲学有自己

的价值观念

和思维方式,

-

为什么要用

西方哲学的

标准来评判

-

举例,对于如何理解

《道德经》中的“道”,

-

很多人都在分析“道”

到底是精神实体

抑或是物质实体。

-

这个就是

西方哲学的

思维方式

在起作用,

-

要去思索独立于

万物之外的本原。

-

如果从整体上理解

老子的思想就会发现,

不是独立于万物之外

有个“道”,

-

“道”就在万物之中。

-

“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

天从“道”得到“清”的特性,

地从“道”得到“宁”的特性,

“道”在不同事物上

表现为不同的特性。

-

老子最推崇水,

“上善若水”,

观水可悟“道”。

-

水是无形的,

但又可以

随物赋形。

-

如果撇开这些去研究“道”

是精神实体还是物质实体,

显然就偏离了

老子最核心的

思想。

-

人类

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文化。

正因为有类型上的差异,

文化的互补才有可能。

-

当下,我们学习

西方文化的优点,

-

但前提要有

文化主体性。

-

以西方哲学为标准

来去解读中国哲学,

就不可能了解

中国哲学自身

的特性,

-

结果往往是在

解构中国文化。

-

我们

不能削足适履,

而要量体裁衣

-

只有

转变思维方式,

摘下有色眼镜,

才能理解

中国文化

本身的

独特价值,

-

更好地选择性

吸收西方文化

的精华,

-

用中国智慧

来去思考和解决

当代中国与世界

面临的重大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