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拜师学中医后,治疗发热,效如桴鼓!

 并不hy 2023-12-07 发布于山东

前言

冬季来临,呼吸道疾病高发,气温变化快,病毒感冒呈快速上升趋势,让人防不胜防,

很多人出现了发热,体温难下降,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特别是小孩,一发烧全家都乱了......

不必慌乱!

中医退热有妙招,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王金涛师兄拜师林佳明先生学习中医后,如何治疗发热,如何取得一剂知、两剂愈的临床疗效。

图片

病案1

女,46岁,2023年11月28日

主诉:发热1天。

现病史:患者昨日轻微咳嗽,自服感冒药,今早突然发热,来诊所寻求中医治疗。

刻诊:体温38.5℃,无汗,全身酸胀疼痛,头痛,咽红,咽痒,干咳,少痰,心烦。口淡,不欲食。

大便干,小便可。

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六经辨证:三阳合病。

拟方:大青龙汤+小柴胡汤+升降散。

麻黄8克,桂枝12克,苦杏仁12克,甘草8克,石膏60克,大枣10克,生姜10克,北柴胡24克,姜半夏12克,党参12克,黄芩12克,大黄8克(后下),蝉蜕8克,炒僵蚕8克,桔梗10克,连翘10克。

2剂,间隔2小时服一次。

反馈:服药三次,已退热。

图片

病案2

女,7岁,2023年11月26日

主诉:发热2天。

现病史: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服用感冒药后仍发热,到我处就诊寻中医治疗。

刻诊:体温38.5℃,怕冷,无汗,头痛,咳嗽有痰,无咽痒咽痛,无口干口苦。二便可。

舌红,苔白厚腻,脉弦有力。 

图片

六经辨证:三阳合病,邪热弥散三焦。

拟方:麻杏石甘汤+柴胡达原饮+三仁汤

麻黄6克,苦杏仁10克,炙甘草10克,草果8克,槟榔8克,厚朴8克,豆蔻8克,薏苡仁30克,姜半夏10克,石膏60克,北柴胡24克,黄芩12克。

2剂,水煎频服,2小时一次,

反馈:服药三次,已退热

图片
图片

病案3

女,7岁,2023年11月26日

主诉:发热2天。

现病史: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服用感冒药后仍发热,到我处寻中医治疗。

刻诊:体温38.5℃,怕冷,无汗头痛,咳嗽有痰,无咽痒咽痛,无口干口苦。二便可。

舌红,苔白腻(因光线原因,实际图片比照片白腻),脉弦有力。

图片

六经辨证:三阳合病。

拟方:麻杏石膏汤+小柴胡汤+升降散加减。

麻黄7克,苦杏仁10克,石膏60克,甘草8克,北柴胡24克,黄芩12克,姜半夏12克,党参12克,大枣10克,生姜8克,大黄5克(后下),蝉蜕6克,炒僵蚕6克,桔梗8克,牛蒡子8克,木蝴蝶8克。

2剂,水煎频服,2小时一次。

反馈:服药后,已退热

图片

临证思路

病案一

发热,无汗,全身酸胀,辨为太阳病,

咽红,心烦为热入里辨为阳明病。

不欲食辨为少阳病。

选方大青龙汤解表清里,

小柴胡和解少阳,

升降散透达郁热,升清降浊。

大青龙汤出自《伤寒论》: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伤寒论:96)

升降散,出自清代医书《伤寒疫条辨》。用方颇简,仅四味:白僵蚕、蝉蜕、大黄、姜黄。

前二味蚕与蝉,一个僵硬下沉,一个清轻而升,正是升降组合。

且二味不仅祛风散热,还能利水,对于痰湿阻滞所致的高热效果也优良。热邪清,则正气生,清阳行。

大黄姜黄相配,大黄善透积热,使热下行。

姜黄芳香苦温,能打散心腹结气,除气血痰湿瘀阻。

合而以大黄量多,以透热之能带着姜黄温通心腹之效下行,使邪有出路,腹间清爽无滞阻。

四味相配,清气得升,浊阴得降,就像天上流转白云,地上降雨除尘,

有如空山新雨,人体表里三焦之郁热得以消散,痰湿邪浊得以去除,

由此阳光照耀,阳气宣,气血通利,内外通和,身体也便正常运转起来了。

病案二

舌苔白厚腻为邪热弥散三焦之发热,选方柴胡达原饮加三仁汤为常规搭配,就不再赘述。

麻杏石甘汤为大青龙汤的简化,也是表里双解的一首方。

《伤寒论》麻杏石甘汤原文是:“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杏石甘汤为方剂中的解表剂,具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效。

小结

三则发热病例,六经辨证同为三阳合病,治疗思路大同小异。

基本都用麻杏石甘汤打底+柴胡剂+升降散

跟师学习后感悟:

发热虽然不是大病但却相当考验一个基层中医医生的功底,

发热起病比较急,尤其是小儿发热,家长比较着急,带着信任而来看中医。

如果拿不下,就会对中医失望。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拿下发热,就能快速收获不少粉丝。

未跟师父学习经方之前,临床遇到发热,特别是小孩发热,我也是相当头痛,开中药就是意思一下,然后让病人准备好布洛芬。

说白了就是心里没底。

跟师父学习以后,师父详细为我们讲解了发热的常见治疗思路。

三阳合病如何治疗,邪热弥散三焦如何治疗,升降散的应用,

详细到发热到多少度对应石膏的用量是多少,以及发热期间要2小时频服中药,才能有较好的退热效果。

经过跟师学习,我不能说所有的发热都能一剂而愈,起码对常见的发热能够做到一剂知,二剂愈。

今后继续认真跟师学习中医,临证多总结、多分享,争取更大的进步,希望未来的自己能解决更多的临床问题!

图片

作者简介

图片
图片
图片

王金涛,中医主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5年。

师从副主任医师,钦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钦州市名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生导师,胡希恕经方医学钦州传承基地负责人,林佳明先生。

曾在多家医院工作,中医经验丰富。擅长运用针灸,推拿,艾灸,中药等治疗各种疼痛慢性病,跌打损伤和中医体质调理,以及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尤其擅长于经方调理各种常见病。

  

撰 稿丨王金涛

编 辑丨黄雪妹

校 对丨郭小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