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了这四本书,你会更懂奈保尔

 置身于宁静 2023-12-08 发布于湖南

这期写奈保尔,用作家鲁敏的话来说,讲述奈保尔是有风险的,“因为很多人不太喜欢他,有的是不喜欢他这个人,有的是不喜欢他的作品,也有的两者都不喜欢。他们说,他自私、势利、毒舌、无情、粗鲁、易怒……一半天才,一半恶棍。

图片

维迪亚达·苏莱普拉萨德·奈保尔(Vidiadhar Surajprasad Naipaul,1932年8月17日—2018年8月11日 ),简写维·苏·奈保尔或V·S·奈保尔,英国印度裔作家。他生于中美洲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一个印度婆罗门家庭。1950年获奖学金赴英国牛津大学留学。1955年定居英国,并开始文学创作。

曾获得布克奖、毛姆奖、诺贝尔文学奖等多个奖项,与石黑一雄、拉什迪并称“英国文坛移民三雄”。读奈保尔的作品,你能体会到一股狠劲,一种深深的冷,让人伤感,甚至绝望。

《米格尔街》

图片

这本是中国读者最为熟悉的奈保尔作品。由17个平行展开的短篇小说精心编织而成,各篇小说相对独立,但小说与小说之间又相互关联、相互穿插,形成在纵横两个维度彼此交互的结构。这是奈保尔的成名作,也是我第一本奈保尔书籍。

1962年,奈保尔凭借《米格尔街》获得毛姆奖。我喜欢一句关于《米格尔街》的评价“ 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地活着 / 米格尔街和米格尔街上人,都像盐一样平凡,像盐一样珍贵!”

米格尔街,是英属殖民地。这里贫困,粗暴,魔幻,而这里的人,过得绝望,一成不变。

再次阅读此书,米格尔街,与记忆中一样熟悉,一样破旧而干净,一样动人而悲伤。奈保尔用童年的视角在观察街上的每个人,是仰望的视角。实则是在告别,离开,是回望的视角。也许,奈保尔也一直没走出“米格尔街”。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图片

奈保尔能写下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回忆与渴望。毕司沃斯先生童年时,父亲意外淹死,家里被迫卖掉唯一的房子,全家人各奔东西,他只能寄人篱下。他稀里糊涂地成了图尔斯家族的女婿,入赘进门时,随身衣物挂不满一颗钉子。一次又一次白眼和侮辱中,他只有一个梦想:有一栋完全属于自己的房子。从此他开始了他雄心勃勃的“房子的一生”,最后他终于住进了自己的房子,但是,这栋房子并不完全属于他。

前半部分马尔克斯魔幻主义风格明显,整个小说贯穿卡夫卡式人物关系。后半部分回归家族变迁史。也许有些读者会觉得后半部分气势变弱。我倒是觉得后半部是奈保尔最擅长的。

《抵达之谜》

图片

这是奈保尔钟爱半自传体写作,读者很难厘清奈保尔与小说中“我”的区别,是奈保尔对英语文学的主要贡献,历史报道和社会分析以具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和旅行回忆录的方式流出。

书中他远离尘嚣,栖居在英国的一座乡村庄园。回忆这段宁静单纯的岁月,他写下了平凡生活中被忽视或遗忘的人和事,他写死亡和离去,写更迭的四季、盘旋的乌鸦、映衬在蓝天下的奶牛。忧伤而优雅的记叙和深邃的所感所思融合在一起,意蕴无穷。如果说这位文坛大师的其他作品让你畏惧,那么《抵达之谜》会让你深深地爱上他。

《幽暗国度》

图片

英国现代游记,V.S.奈保尔首次踏上印度——他祖辈的家园,这个隐藏在幽暗阴影中的国度。奈保尔从孟买上岸,一路经过德里、加尔各答、克什米尔,最后来到外祖父的故里。这个有着暧昧身份的异乡人与过客,见到的是无处不在的贫困丑陋,感受到的是震惊、愤怒、失落。

奈保尔有三种类型的写作,一种是带有追忆往事属性的小说,如《米格尔街》《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另一种是游记,奈保尔有很多机会到英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去游历,如印度三部曲;更为重要的一种类型是奈保尔所衷爱的半自传体写作。《抵达之谜》就是其中之一。

谈论奈保尔也有很多方式,殖民地背景、西方主义眼光、第三世界书写、对种族主义和历史的探究,还有他的语言、故事、写作方式。用你喜欢的方式去探索就会发现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